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让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的实施得以保障。一线教师在具体设计与执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情以及整本书阅读的实际需要,做好设计方案,确定执教的频率、课时数等,为整本书阅读做好整体规划。

来源 | 《江西教育》教研版

作者 | 何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设立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组织与呈现形式。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主张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要分学段、持续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课程实践,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是“新课标”第一次将整本书阅读正式纳入语文教学的课程体系。至此,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将进入课程化、系统化推进的时代。很多一线教师将整本书阅读课分为三种课型,让课程组织形式有了具体的呈现方式。

第一种课型:导读课

新课标指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因此,我们主张在整本书阅读之前,进行导读课教学,进行集体导读。导读课的大致“规定动作”有:出示书本的封面、目录,介绍书本;展示具体的章节、片段,与学生一起欣赏文字;提供与书本相关的信息,如书评、推介语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继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热情;布置阅读任务,设定阅读打卡等监督机制。导读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阅读。

第二种课型:推进课

在学生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教师要穿插进行授课,并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新课标”在这一方面也有相关的要求:(教师要)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推进课的交流形式大致如下:汇报阅读进度;结合不同的章节进行研讨;针对书中不同的人物进行分析,绘制人物图谱;选择书中特殊的情节进行讨论、改编;收集阅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分享或深入研究。

推进课意在通过中途的鼓动、蓄力,推动阅读持续进行,直至学生读完整本书。

第三种课型:交流课

交流课一般安排在整本书阅读之后,学生围绕着阅读中的具体感受、体会进行交流。交流中,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实现阅读成果的产生和转化,如转化为读后感、阅读推文等。在交流课上,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对一本书中的各个方面予以总结。例如,绘制人物图谱、填写情节单、创意书本插画等。“新课标”对此也极为重视,给出的提示为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交流与分享,意在让阅读的成果最大化,持续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执行,我们不折不扣地上着这三种整本书阅读课。在美国教师阿里尔·萨克斯所著的《整本书阅读如何做:从阅读方法到语文素养》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主张。笔者借鉴书中的观点,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三种课型的执教进行了以下辨析。

辨析1:是否要上导读课

阿里尔·萨克斯不赞成事先导读,他主张先读完整本书,再进行交流。他在书中是这样表述的:请你想象下面的场景。你在去电影院看电影之前,已经听说你即将看的是一部好电影。你坐在电影院里,灯光熄灭、电影开始,你体会到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独有的兴奋和激动。

针对这一观点,笔者也有自己的思考。看电影前,自然不需要人来打扰。此时的讨论是让人厌烦的。但看电影和读整本书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会去看这部电影的人,是喜欢这部电影并且想去看的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情绪、情感支持自己看完这部电影。而学生阅读整本书,缺乏的正好是这样的状态。此时,教师执教导读课,意在引导学生阅读。在导读课之前,学生很可能不知道这本书的优点,或者说只知道要读这本书,却不知道这本书好在哪里,自然就少了阅读的动力。其次,阅读整本书是学习活动,必定会有具体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在事先的部署以及兴趣的激发上,教师要有所作为。更何况,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因为喜欢,所以大家主动买票聚集在一起。而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否都喜欢这本书,都愿意去阅读这本书,却是未知的。因此,导读课还是有必要上的。

辨析2:是否要上推进课

阿里尔·萨克斯不赞成上推进课。他在书中叙述了电影看到中间,刻意让电影停止放映的案例。灯光亮起,有个人拿着麦克风站在前面,请大家说说自己对电影的感想:你觉得导演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电影中的人物做出那样的行为的动机是什么?电影的结尾会是怎样的?那个站在前面的人开始收集大家的看法。你努力去听别人的发言,可你还是对电影本身更感兴趣,不太关心电影院里这些陌生人的观点。那个站在前面的人开始谈到电影里的一个人物,说这个人物让他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你邻座的人小声对你说:“我才不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我是来看电影的!”于是,你们就开始聊起别的来打发时间,等待电影继续放映。最后,那个人说:“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我们再来观看后面的内容!”你还会来吗?笔者也在心里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会。所以,笔者也不太赞同频繁执教推进课。在学生未读完一本书的前提下,贸然打断他们,并要求他们进行讨论,这会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破坏他们的阅读体验,剥夺他们的阅读乐趣,妨碍他们深入理解整本书。

整本书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本来就具备完整性、连贯性、关联性。读者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因为作品的属性就不支持频繁将其切割,针对局部进行讨论。即使展开讨论,结果也是偏激的。整本书相对于单篇文章而言,篇幅长、容量大、内涵丰富,片段分析对阅读整本书起到的作用不大,更多的是误导。尤其是较长篇幅的作品,在创作时,作者就试图和读者共度美好时光,与书中的人物共同经历磨难,读者的体验是私有化的,不能也无须逐章讨论。

《整本书阅读如何做:从阅读方法到语文素养》一书的作者是这样表述读者阅读时的心理体验的:让自我长期形成的警惕心理放松下来,心甘情愿地暂时搁置各种怀疑与判断,持一种相信的态度继续阅读。可以想象,这样的心理体验,对享受阅读和理解内容都至关重要。教师在执教推进课时,满怀好意地希望学生得到作品里的一切,因此在执教时,教师更想去引导学生发掘作品的特点,但这可能导致学生带着紧张和警觉去阅读,从而不利于学生享受故事。频繁执教推进课,是一种过度教学,这将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由地阅读,才能放松地拥抱作品。相反,如果时不时打断学生阅读,即便教师纯粹出于好意,得到的结果也往往与预期不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辨析3:是否要上交流课

《整本书阅读如何做:从阅读方法到语文素养》一书的作者并没有对是否要上阅读交流课做出表述。相反,他用了较多的章节描述如何组织学生在读后进行交流。可见,作者是主张读后交流的。

笔者认为可以执教此种课型。从任务群属性来看,需要提示的是,除了交流之外,还应有所测评、有所检验。检测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收获,交流可以推动学生重复阅读、深入阅读。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说,学习之后必须有评价,以评促读。评价,除了检测这本书阅读的结果外,还可以促进学生持续阅读。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浙江省的梁娟老师设计的以评促读的检测题,具有任务群特征。她在班级开展“关注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的《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交流活动。

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

【积累性阅读·回忆识别】请根据名著内容,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进行排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的文段属于上述哪一件事?

我选择的住所地点必须符合几个条件:第一要卫生,要有淡水;第二,要能遮住太阳的暴晒;第三,要能避开凶猛的生物,不论是野人还是野兽;第四,要能看见海,为的是万一有船只经过时,我不至于失去获救的机会,因为我始终希望有这个机会。

任务二:感受人物品质

【理解性阅读·推断分析】同学们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发现,版本不同,封面设计也不同。“封面一呈现了鲁滨逊为了生存,搬运旧船上可用的物品到荒岛上的高地帐篷中,主要突出了他的智慧与绝地求生的意志;“封面二”定格了鲁滨逊流落荒岛之后的孤寂生活场景,突出了他不被磨难打倒的品质……如果请你为这部作品设计一个封面,你打算选定故事中的哪个场景?为什么?

封面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选定的场景:

理由:

任务三:推荐经典名著

【研究性阅读·运用创新】以下是这本书的作品评价,请你结合阅读感受,为本书写一份好书推荐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个任务以“关注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为主线,涵盖了阅读能力层级中的“识记、理解、批判与建构”,即“读过、读懂、读出”三个方面。梁老师通过整合《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部分内容和名家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价,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通过关注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品质,多元化、多角度、有创意地评价人物。

任务一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通过测试学生对名著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来确定学生是否读过“新课标”规定的必读名著,是否读了精彩情节,是否读完了整本书。任务二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测试学生对名著的人物、情节、内容的阅读情况考查学生的推断、分析能力。任务三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迁移与创新能力,以好书推荐单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名著。从测试内容上看,论述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具有一定篇幅的推荐理由,这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鉴赏等能力,而且考查他们的表达能力。

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让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的实施得以保障。一线教师在具体设计与执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情以及整本书阅读的实际需要,做好设计方案,确定执教的频率、课时数等,为整本书阅读做好整体规划。

作者单位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朋友圈】

来源 | 江西教育

编辑 | 白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