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想实现突破就是要跃上第二条曲线。首先,要想跃上第二条曲线,我们先得摆脱对第一条曲线的恋恋不舍。这是很多陷入中年危机的人的典型心态。在前半生中,他们在事业上孜孜以求,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当职业下行期来临时,他们的反应是紧紧握住正在下沉的船上的舵轮,用十倍于从前的努力试图重返巅峰。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当然是可敬的,然而它终究不能扭转流体智力的衰退,只会将自己和已经不再有发展空间的第一曲线紧紧锁死,失去切换赛道的机会。这种选择不只会令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还会让人陷入工作狂的紧张状态,难以维持生活和事业间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处境中的人需要克服一种有害的自我物化的心态。所谓的“自我物化”就是将自己当作了获取成功的手段,并且将保持优秀视为自身认同的一部分。自我物化的人会用不切实际的苛刻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却是对旧日成就上瘾般的迷恋。要想摆脱这种内耗的状态,我们可以试着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有意识地略去自己的职业身份,关注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角色,更多地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当我们不再用职业强人的形象来定义自己,也就更容易摆脱对第一曲线的依赖。

还要提醒要留意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似乎是一个职场能力方面的建议,但在此强调的恰恰不是工作中的人脉关系,而是真正可以分享情感和深层观念的友谊。在这个话题上,可以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他的名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不同性质的友谊做出了梯度的区分。其中,实用型友谊处于阶梯的底层,指的是那些可以给我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关系。比实用型友谊更高一层的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友谊,处在这种关系中的朋友会分享共同的乐趣,因为能令彼此愉悦而走到一起。而在阶梯的最高层,是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完美友谊,处于这种友谊中的朋友会真诚地希望对方享有幸福的生活,并且在超越个人利益的美德、真理等深层的话题上拥有共识。到了这个层次,友谊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得失,成为连接两个灵魂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会有助于我们跃上第二条曲线呢?这是因为晶体智力的发展是以深层次的社交生活为基础的,没有这种高质量的社交网络,智慧的表达就找不到出口。而在前半生追逐事业成就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毫无功利性的关系。

还建议遭遇中年危机的朋友坦然地接受,甚至是坦率地暴露自己的弱点。这对于要强了几十年的奋斗者们来说也是件难事。然而根据经验,暴露弱点有时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有位朋友是个心理咨询师,人到中年视力下降,最后彻底成了盲人。他原本极力避免和人们谈到此事,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正在经历严峻的心理危机的公众人物找到了他。这位公众人物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身份,而盲眼的心理医师正好让她感到安心。就这样,这位朋友为她提供了心理咨询,并在此后成立了一个机构,专门服务具有这类需求的咨询者。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弱点,居然帮他开启了人生下半场的事业之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的社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的一位杰出学者,在职业生涯的前半程,他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和身边其他的精英学者们不同,他没有受过常规的高等教育,而是在30岁左右才通过函授的方式获得了学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因此而自卑,在担任大型智库的CEO以后,更是担心自己的学历会威胁到智库的权威性,因而每每谈及自己的学术背景都讳莫如深。可是就在他领导智库的几年后,以比尔·盖茨为首的几位慈善家发起了一个远程教育的项目,希望为更多无力负担常规学费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消息一出,几乎整个美国教育界都在抨击这个项目。这时候,他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向公众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并且分享了自己通过函授教育改变命运的经历。文章登报后,他已经做好了遭受冷嘲热讽的心理准备,却意外地收到了上千封友好的读者来信。人们赞许他的勇气,还纷纷表示,像他这样出身平凡的人能取得如今的学术成就,真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从这以后,他终于摆脱了数十年来积压在他心底的自卑感,他也因此明白,真诚地暴露弱点有时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弱点也可能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连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