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在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上,“同行——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平行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的220余名嘉宾围绕都市圈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主题进行交流,探索通过接诉即办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的新机制。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京津冀三地已实现12345热线互转,累计转办群众诉求18.6万件,提升都市圈重点领域治理效能。

“北京携手津冀,实现三地热线联动,汇聚转办民情数据,推动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协同成果惠及三地群众,区域协同治理更加精准高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论坛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秀玲介绍。

发挥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牵引作用,三地实现12345热线互转,累计转办群众诉求18.6万件,聚焦高频事项出实招、办实事,提升都市圈重点领域治理效能。

举例来讲,三地打通跨区域通勤“中梗阻”,目前连接服务环京地区道路已达72条;开通35条定制快巴线路,北三县线路日均客运量超5500人次;首条连接京冀的地铁平谷线正在加快建设……硬联通与软联通有效衔接,通勤效率明显提升,1-1.5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同时,画好公共服务共享的“同心圆”。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发布就医、交通、文旅等30余个应用场景,持卡人数已达1.6亿人,实现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在强化机制保障方面,毗邻地区共建共管日益深化。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实体运行;组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联合管委会,推动规划、标准、管控、考核等机制协同;成立通武廊、房涿涞等毗邻地区专项小组,对接合作日益活跃,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提速。

杨秀玲介绍,未来三地将继续以通勤圈为重点,完善一体化治理机制,推动共建共管共享;以京津雄功能圈为实体支撑,建立联动协作治理机制,增强首都都市圈的核心竞争力;以产业协同圈辐射带动,建立分工合作治理机制,形成京津冀协同开放格局。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