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除了固定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机器人也开始在各地越来越多地“上岗”。
何为移动充电机器人?
移动充电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充电设备,融合了机器人技术与充电技术,能够自动为电动车辆等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它通常由底盘、电池组、充电桩、充电枪、机械、传感器、控制系统、充电口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等部分组成。
现阶段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外观大多数还是以“车辆”的形式出现,本质上类似于可移动的大型“充电宝”。
移动充电机器人有哪些优势?
灵活性高。与传统充电桩不同,移动充电机器人不受固定位置限制,可以主动移动到需要充电的设备旁边。例如,在一个大型停车场中,如果电动汽车停放在没有充电桩的位置,移动充电机器人能够自行前往车辆所在位置进行充电,而不需要车主将车开到充电桩处。
这种灵活性还体现在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充电需求场景,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只要在其工作范围内,都能够为设备提供充电服务。
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空间资源角度看,传统充电桩需要在特定位置进行安装,每个充电桩的服务范围有限。而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共享使用,减少了对大量固定充电桩的依赖,从而提高停车场等场所的空间利用率。
从充电设备资源角度讲,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根据设备的充电优先级和紧急程度合理分配充电资源。例如,在一个有多个待充电设备的场所,它可以先为电量极低、急需充电的设备提供服务。
可扩展性强。对于充电设施的扩展,移动充电机器人比传统充电桩更具优势。在需要增加充电服务能力时,增加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数量相对简单,不需要像安装固定充电桩那样进行复杂的场地规划和电力设施改造。
而且,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通过软件系统的升级来不断优化其充电功能和服务范围,适应未来更多类型的充电设备和充电需求。
提升用户体验。用户无需担心找不到充电桩或者等待充电桩空闲。比如,在一个大型活动场所,用户可以继续参加活动,而移动充电机器人会在后台自动完成车辆充电,节省了用户寻找充电桩和等待充电的时间,让充电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它可以应用在各类停车场、物流中心、酒店、商业中心等各种场所。
移动充电机器人有哪些挑战?
定位与导航精度需更完善。在复杂的环境中,如大型停车场、物流园区等,移动充电机器人需要准确地找到目标车辆。然而,环境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如其他车辆的移动、障碍物的临时出现(例如被随意放置的物品),可能会影响其定位和导航的精度。
特别是在室内环境中,GPS信号可能很弱,这就要求机器人更多地依赖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设备。但这些传感器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视觉传感器在光线较暗或者有强光干扰的情况下,识别效果会大打折扣;激光雷达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激光束的传播会受到影响,导致构建的环境地图不准确。
充电连接可靠性与兼容性需提高。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车辆,其充电接口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可能会有所不同。机器人需要具备高度灵活的机械臂和精确的对接机构来适应这些差异。
同时,在连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停放位置是否合适。如果车辆停放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机器人难以顺利连接充电接口,甚至可能损坏充电接口或机器人的连接装置。此外,在充电过程中要防止连接意外断开,这需要设计可靠的连接锁定和检测机制。
系统集成与通信稳定性也需要改进。移动充电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集成定位导航系统、充电控制系统、机械臂控制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整个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此外,机器人与充电管理平台、车辆之间需要保持稳定的通信。通信中断可能导致无法获取车辆的充电需求信息,或者无法上传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而影响充电服务的质量。
成本高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运营与维护成本都需要考虑在内。比如,研发高精度的定位导航算法、智能的充电管理系统以及灵活的机械臂控制技术等,都需要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昂贵的实验设备,这使得移动充电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居高不下。
同时,制造移动充电机器人需要高质量的零部件,如高精度的传感器、高性能的电池、先进的电机和驱动器等。这些零部件的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市场需求有限),无法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
标准与规范缺失。目前,移动充电机器人领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这包括机器人的性能标准(如充电效率、定位精度等)、安全标准(如防撞标准、电气安全标准等)、通信标准(与车辆和充电管理系统的通信协议)等。
柒洲时代与天创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共启智能移动充电新征程
2024年12月13日,柒洲时代与天创机器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天创机器人南京总部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绿色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智能微储能、应急补能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全球智能移动充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将启动CCC强制认证
12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于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2025年3月1日起,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可委托相关机构获得CCC认证;2026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这期间有17个月时间给生产充电桩的企业过渡。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实现欧标充电桩县区全覆盖
12月11日,2台双枪120千瓦的新能源汽车欧标公共充电桩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光储充检放生态示范站投运。至此,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实现欧标充电基础设施县区全覆盖,标志着大湾区30分钟欧标充电服务网络整体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服务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积极意义。
徐州上线无人驾驶移动充电车
12月5日,随着沛县戨达新能源装备项目投产运营,一批批“移动充电宝”将陆续走向全国,缓解电动车充电难题。
戨达(徐州)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移动储能充电装备,新能源智能制造研发、生产、运维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和先进的充电理念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沛县的生产基地已完全辐射苏鲁豫皖地区,并逐步打开全国及海外市场。
海宏科技移动充电机器人助力连云港城市“南大门”标志性工程绿色转型
近日,连云港一市级重点工程迎来重大进展,瀛洲南路改造及南延工程(一期)上跨204国道桥梁首榀钢箱梁开始架设。
作为城市“南大门”标志性工程,施工现场的供电保障与环保要求曾是困扰建设者们的难题之一。传统柴油发电机供电不仅维护成本高,而且还会排放大量污染物,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压力。汽服公司海宏科技移动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创新性解决路径。
在瀛洲南路改造及南延工程现场,5台MSO移动充电机器人正通过PCS转接模块持续输出交流电,在脱离传统电网的情况下独立为多种施工设备供电。得益于其移动便捷的特性,可以根据工地的不同施工区域和用电需求灵活移动位置,精准地为各类施工设备提供电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