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不少的网友都注意到了,最近这两天有媒体发文,国务院已经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的情况,很多网友对于这件事情也相当的有意见。
如果我们通过数据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江苏省的经济体量在前十名,可是罚没收入江苏却排在了第一位,如果大家通过数据对比会发现罚没收入的异常增长很让人觉得奇怪,这也就充分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
一些罚款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竟然进入到了地方相关单位的腰包。
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问题就在于这些罚没之后过度的收入,然后在基础建设和支出方面并不透明。
很多账目不清不楚,这背后的乱象相当多,很多网友相当的反感这背后罚款的名录,非常多地方财政收入紧张之后,通过罚款来增加收入,趋利性执法,以创收为目标。
之前我看到有媒体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今年前11个月,非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7%,有些省份增长的太过分,罚款的收入不能当作主要收入的来源。
罚没收入是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款项和物资变价的款,属于地方非税收的收入。
占比如果太高的话,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事情,现在对于很多打工人来说,本来日子就不好过,依赖罚款,依赖执法去创收。
这会造成一个信任损失,如果没有收入就依赖罚款,那么对于社会维稳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互联网评论区也能清楚的看到,很多网友对于这样的情况相当的有意见。
大家也明白,对于这种罚没收入不正常的增长是一个特别反感的事情,就比如前几天寿县皮卡拉柴油被罚3万块钱的事情,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反感,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拉柴油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汽车,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那么在被罚款之后又该怎么办?
一个人拉了三桶柴油给自家的农机用,就被交管部门罚了3万块钱,这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是不能够接受的。
在执法过程当中,既要有人文的关怀,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执法要有温度,这种事情就变成一个严格的罚款收入。
这会起到一个特别不好的作用,会让大家觉得普法教育、文明执法变成了口头上的事,最终的目的变成了罚款。
换一个角度看。
将大家当成了罚款的工具,罚款的对象,没钱了就去罚款,在经济好的时候没有给我们增加福利和待遇,经济不好的时候就对大家进行罚款。
这样下去,这个社会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想要改变乱罚款的现象,这需要多个部门共同的努力,很多网友对此意见相当的大,这很明显是一种乱作为的现象。
全国各地的工地上,身边的厂房,还有矿山不用皮卡车拉柴油,那请问用什么汽车来拉柴油呢?
问题有一个逻辑闭环。
这就好像上海最先实行垃圾分类,居民们的热情很高涨,最后垃圾分类之后,突然发现全部用垃圾车统一装走,进行了混装。
这不就是自相矛盾吗,很多事情谈到最后根本就站不住脚,难怪网友们有相当大的意见。
现在已经造成互联网舆论场上有相当大的反感,地方罚款乱收费,罚款的名目多,不合理、不合情,而且项目不透明。
罚款之后变成了以罚代管,目的已经改变了,给很多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一些县城或者其他的市区,大家发现门口的停车位被人划了个线,结果经过调查才知道,这些停车位都给了第三方的公司,然后第三方公司收一个高价的停车费。
然后还有一个高昂的罚款,这种情况大家已经看到了很多,现在给人的感觉罚款就变成了一个明目张胆的事情,甚至罚款的数额还特别的多。
很多人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结果一罚就是好几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相当的反感,经济不好,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一些基本运行保障很困难。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所以有一些地方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增加收入,最后变成了一个以罚贷款,变成了一个创收的景象。
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好民营企业社会运营合理的发展。
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全稳固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