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西魏由宇文泰所控制,而东魏由高欢所掌控。
而这种分裂伴随着也是各种动荡和博弈,各种势力都在站队,导致高欢和宇文泰面对的局面都非常复杂。
而《资治通鉴》上记载当时高欢的儿子高澄与高欢的小妾郑大车偷情,有婢女向高欢告发。高欢震怒,暴打高澄一百棍,并想要废掉高澄立大尔朱氏的儿子为世子。
高澄向与高欢交情甚密的司马子如求救。司马自如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让高澄,高欢,娄昭君,郑大车等人都非常满意的呢?司马自如为什么要将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只处理了奴婢呢?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面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来思考一下司马子如为什么会如此处理这件事情。司马自如逼告密的奴婢自杀来了结这件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02
译文
03
—
收获与反思
谈到高欢的小妾郑大车和高欢的嫡长子高澄偷奸的这段事情,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件事情当做普通的男女偷情,还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每个人的背景去看才能看得更清楚。
高澄是高欢的嫡长子,其母亲娄昭君是怀朔当地富户家子女。当年高欢的祖父是因为犯罪才发配到怀朔镇的,所以高欢家境其实不好,而当年娄昭君看上了一无所有的高欢,高欢与娄昭君结婚才有了一些家财,才有了马匹,也才能当上队主,才有资格结交很多朋友。才有了后来的高欢。所以如果没有娄昭君以及她家庭的支持,就不会有后来的高欢。而后来娄昭君自愿跟随高欢出生入死,不离不弃,这也被司马子如这些人看在眼里。
司马自如跟高欢是在怀朔结识并混成最好的朋友的,所以他非常清楚娄昭君及其家族对于高欢意味着什么。
而高欢所倚重的人大部分也是来自怀朔,除了司马子如外,比如孙腾,贾显智、侯景、尉景、蔡俊等人都是这个时候跟高欢熟识的。如果高欢因此废了高澄,同时疏远了娄昭君,那么这些人无疑对高欢都会有看法,况且娄昭君的弟弟娄召还是跟着高欢出生入死,在军队中享有绝对的声誉和控制力的人,我们看文章中后来娄召还统军打下来兖州,清缴了樊子鹄的势力。如果高欢因为废掉高澄而导致他们之间出现隔阂,简直是自掘坟墓。
而转过头来我们看高澄当年才十四岁,十四岁放到现在还是未成年,也就是读初中的年纪,所以高澄和郑大车有奸情这个事情背后其实是比较蹊跷的。对于十四岁的孩子,还是懵懂的年龄,如果真的有奸情也很可能是郑大车勾引孩子出的问题。高澄真不一定是始作俑者。
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也很可能并不是如传言那样,很可能就是有幕后势力想要分裂高欢队伍所以才策划的这件事情。因为高欢如果因此而废掉高澄立尔朱氏的儿子,无疑就会让以前从怀朔就跟着高欢的人感到心寒,这是高欢革命的基本盘,如果基本盘动摇了,那高欢很可能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传言跟高澄通奸的这个郑氏历史上叫郑大车,她也不简单,是出身荥阳郑氏的,也是豪门子女,曾祖,祖父,父亲在北魏的影响力都非常大,所以郑大车最早是嫁给广平王元悌是王妃,如果不是其家世,根本没有可能成为王妃,而广平王娶她也是跟家族联姻罢了。
所以后来高欢娶了她,背后其实也是要跟郑氏通婚的打算。也是要利用这种婚姻拉拢荥阳郑氏,壮大支持自己的势力。所以郑大车和高澄闹出通奸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才会非常棘手。
而从当时整体的政局来看,虽然高欢干掉了尔朱家族,但其政权并不稳固,他还需要跟西魏的宇文泰去争夺北魏传承的正统性,从而争取更多以前北魏的势力转而投靠自己。你像北边跟宇文泰争夺灵州,但灵州被宇文泰打下来了,曹泥投降了宇文泰,可朱浑道元从渭州跑来投靠高欢。稽胡部落的刘蠡升的反叛,高欢只能亲自去攻打。而与西魏在潼关,华州(陕西大荔县)展开争夺。而东边兖州等地很多势力趁北魏解体伺机割据,高欢只能派娄召去攻打兖州。
而这时南梁也没有观望,也派陈庆之攻打高欢。派元庆和攻打城父(现在安徽亳州),高欢派高敖曹,窦泰,侯景各率三万大军抵御元庆和。
而高欢内部也不断有各种危机,比如文中记载司空元晖和七兵尚书薛琡勾结想要叛乱等等,可见整个东魏内部和外部都是危机四伏的,如果这个时候高欢处理不好高澄这件事,东魏就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所以司马子如处理这件事情采取了大事化小的策略,极力否定高澄和郑大车通奸之事,只有否定了这件事,才能压制舆论,不会让高澄的世子之位遭受威胁。也不会导致高欢与娄昭君的夫妻感情受到影响,从而安抚跟随高欢出生入死的怀朔将士之心。而对于出面告发高澄奸情的婢女逼其上吊身亡。
当然这就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那个婢女就是敌对势力的棋子,如上面分析,搞这个事情就是要分裂高欢的队伍,废掉高澄,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无中生有。所以处死婢女就没什么问题。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奸情这个事情是真的,是郑大车勾引小朋友高澄。但如果是真的,那么如果真的按有奸情处理,废掉高澄,也就废掉了娄昭君在后宫的地位,同时再处死郑大车,得罪荥阳郑氏,最后一定是造成高欢内部大家离心离德,最终这个政权解体,然后又是无尽的争斗,无数的死亡。所以从司马子如的角度而言,那么就冤枉这个婢女一条命,换无数人活命,也是合理的选择。
当时高欢是不懂吗?并不是,只是高欢被情绪所主导了。而司马子如站在局外反而是清醒的,所以他才帮助高欢渡过了这场危机,所以高欢才会非常的感激他。
从这件事情来看,作为一个政治家,很多时候思考问题不应该是从对错的角度去看,还是要从利益的角度去看,对大多数人有利,能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危机,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对的。如果事情按所谓的正确性处理了,但出现大规模的危机甚至动荡,会死更多人,那么这个事情的处理就是错的。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历史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衡量对错要看对时局和后世的影响。也要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对大多数人生活的影响,也就是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就比如历朝历代都死于土地兼并造成的经济危机,那么新朝代上来打土豪分田地是对还是错呢?站在土地所有者的角度似乎分掉人家的私有财产就是错的。但是但凡土地所有者给老百姓留口饭吃,留口活路,社会怎么可能最终走到崩溃呢?作为政治家,他思考的就是大局,而不是每一个个体,这虽然很残酷,但也是这个社会能走下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