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黄梓晴原本在课堂上很少发言,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很小,在班里很容易被忽视。如何帮助她建立自信,从“小透明”成为课堂上的“小主角”?广东省茂名市福华小学语文教师吴洁华积极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发现黄梓晴很喜欢语文课,于是更加努力地在课堂上引导她互动。

“梓晴回答出了问题,有很大的进步。能不能再大声一点呢?”吴洁华悄悄后退了几步,黄梓晴渐渐放大了音量。“我越站越远,最后终于能在讲台上清楚地听到她的声音了。”回忆起黄梓晴的变化,吴洁华倍感欣慰。

在福华小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发言、主动发言。很多教师摒弃了滔滔不绝说课的教学方式,转变身份成为课堂的观察者、引导者,增加师生对话,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背后是福华小学在茂名市教育局支持下,多次组织教师前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研讨学习,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本土化课程改革。

“如果老师不转变教学理念,想要提高课堂质量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福华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宣飞云在茂名市教育局支持下,想办法克服很多困难,先后组织了50多位教师前往北京,到名校跟岗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很多老师从北京回来后,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宣飞云笑着说,很多教师看到了更精彩的课堂,会感知到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推进课堂改革的内生动力更强了。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教研模式多元,强调“精耕细研”和“联动学习”,这给宣飞云带来了启发。“原来,我们学校在教研时,时常陷入各自为战的状态。部分老师有公开课、竞赛时,才会聚在一起磨课。这实际上是一种任务式的教研。”宣飞云直言,过去学校教研曾存在不足。

为加快转变低效的教研方式,学校设立了校级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从北京跟岗学习返校的教师,成长为种子教师。他们在各个科组、年级组里面发挥示范作用,带领学校更多骨干教师、新手教师备课、磨课。他们按照单元分配教案设计任务。

“一人一单元,一人一节课,每位老师都需要拿出一份教案,然后集体讨论,定下保底的教学方案。”福华小学教务处主任刘小梅坦言,全体教师都参与进来,集智聚力备好日常的每一节课。这打破了单兵作战的模式,也将教研渗透到了日常。

由于生情、师情、校情的差异,学校不能照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学到的先进经验用于学校课程改革呢?福华小学以四门课例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努力做到“勇敢地退,适时地进”。

“‘种子老师’用示范课‘打样’,年轻老师可以‘照葫芦画瓢’,吸收内化后,上好汇报课。”宣飞云坦言,行政调研课能倒逼有懈怠想法的教师“打起精神”,投入课改中;而“推门课”则促进教师们研究高效课堂,并努力在日常应用。

过去,福华小学教师王亚清常在课堂上“埋头苦讲”。跟岗学习后,她的目光从教案转移到学生身上,课堂从面面俱到,转变为“一课一得”。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四年级的语文学科让宣飞云“比较头疼”。如何补齐短板,让更多的教师在课改激流下“站稳脚跟”?学校根据实际教学问题,建立特需科、特需班、特需生,分层分类开展个性化教学。

如何把握语文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曾一直困扰着福华小学教师吴洁华。得知自己所教年级的语文科目被列入特需科时,她有些失落。但看到年级科组拧成一股绳、铆足了劲往上冲,她的失落很快转化为追求进步的动力。

“现代诗里很少有晦涩难懂的字词,那如何把握现代诗单元的教学重点?”吴洁华向教师黄文骞请教。在课堂上,吴洁华努力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们化身“小诗人”,动笔写下灵感火花。五花八门的作品,让吴洁华感到新奇又惊喜,也让她渐渐明晰了教学重点。吴洁华、温彩玲、张海燕等福华小学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向骨干队伍靠拢。

据悉,福华小学还积极与集团学校交流共建,并在茂名市内分享教研成果。福华小学安排“种子教师”,担任茂名市新城一小教师的跟岗导师,通过开讲座、进课堂、点评课等形式,让新城一小的教师进行沉浸式学习。此外,学校协助茂名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6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学习成果转化展示活动,茂名市约有1500人次教师参与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蒋颖妍 记者 刘盾)

作者:蒋颖妍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