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到2024年之后,国内楼市持续低迷,除了新房成交面积、成交金额都在大幅下滑之外,就连各地房价也都出现了明显调整。比如像郑州、天津、石家庄等二线城市房价跌幅超过30%。而像涿州、廊坊、燕郊等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超过60%。就连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也已经从最高位时近10万元/平米,跌到现在6.5万/平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国内实体经济也是持续低迷。之前受到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很多企业效益下滑,不得不裁员降薪。此外,现在多数传统行业,都已经产能过剩,同业竞争激烈。此外,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的萎缩影响,制造企业的订单也越来越少。而实体经济的长期低迷,会影响到就业和经济增长。

现如今,楼市和实体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之中。如果国家选择“保楼市”那就会有大量资金流向房产市场,快速刺激楼市回暖,这对于短期内稳定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是有很大好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保楼市”的结果,就是“实体经济”会因为投资信心不足,缺乏大量资金流入,而愈加低迷。如果国家选择“保实体经济”。虽然实体经济会逐步复苏,但楼市就会有一个调整恢复的过程。届时,楼市受短期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将在所难免。

那么在“保楼市”还是“保实体经济”之间,国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既选择了“保楼市”,但也没有放弃“保实体经济”,两者都不能缺少。先是自2024年开始,我国各类救市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除了一线城市的核心城区之外,绝大多数城市都放开了“限购”政策。同时,银行还将居民房贷利率降到历史最低,首付比例也从30%降至15%。最近,我国为了减轻房产交易成本,还减免了契税和增值税。这个“保楼市”力度是历史罕见的。

而在“保楼市”的同时,我国也开始转变思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对于这些高科技企业在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73%,光伏产业的专利占比超过80%。显然,我国并没有放弃“实体经济”,而是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保楼市”和“保实体经济”这两者并不相悖。“保楼市”就是要避免短期内房价出现大起大落。这样既能确保各地经济稳定增长,又能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而在“保楼市”的大环境之下,2025年国内房价大概率会呈现“稳中有降”,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实现“软着陆”,把房价调整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保实体经济”就是在保长远的经济发展,毕竟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并不能仅靠房地产业,而更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上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向汽车、动漫、机器人、造船等领域转型。而本世纪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就向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转型。如今我们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既是试图摆脱对楼市的过度依赖,更是着力于未来长远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