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军部队中,傅作义的第35军是比较有名的,属于杂牌军中比较能打的部队。不过这个军在很长时间内,其实所辖的兵力并不多,我们这篇文章就讲讲该军成军时到全面抗战爆发初期的情况。
第35军是纳入国军序列的正规番号,在此之前晋绥军虽然挂着国军第3集团军的名头,但其内部编制和番号都是自成一系的。
只不过中原大战晋绥军惨败后,不得不接受南京方面的缩军整编,自此晋绥军的番号才并入到了国军统一序列中。
当时晋绥军的缩编整理由张学良负责具体事务,但缩军规模和大体方向还要由老蒋批准。
一开始,老蒋只同意给晋绥军4个军8个师的番号,这在晋绥军中引起了强烈反弹。由于张学良也不想过分削弱晋绥军,故而后来又给晋绥军争取了1个护路军和几个独立旅的番号,另外在炮兵方面则保持了10个团的力量。
这4个正规军的番号就是第32军、第33军、第34军和第35军,其中第35军长便是傅作义。
按照每军2师4旅8团的编制,第35军名义上下辖有第72师的4个团和第73师的4个团,但是这两个师中只有第73师是傅作义的基本部队,而第72师则是李生达的基本部队,所以傅作义其实是指挥不到李生达的。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各路军队中是广泛存在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军长还兼任某师师长的情况,其实这意思就是这个军之下只有某师才是军长的基干部队,可以灵活指挥,至于其他的部队,买不买账那就不好说了。
晋绥军的缩编本来就是根据其现存实力数为基础进行重编的,所以名义上的4个军8个师,实际上要划分出多个系统的部队。即便某某为某个军的军长,也不能确实掌握该军的全部部队。
比如说晋绥军第32军的军长商震,其在改编不久后率部“出走”了,但是他只能带走67师下面的部队,66师杨效欧部就拉不走。
而对晋绥军第35军军长傅作义来说,自己兼任师长的第73师那是跟着到绥远的基本部队,至于李生达第72师,实际就是独立于35军之外的,军令无法畅行。
由于当时张学良整编晋绥军时,并没有过分削弱其军力,故而最初缩编的晋绥军步兵团都是参照东北军编成的大团,一个师就有万把人(4个团)。
阎锡山重回晋绥军后,又将团的编制给换成晋绥军的“小团”了,同时在每个师的编制下又增编了一个旅(2个团),这样的话晋绥军的一个师则辖3个步兵旅,6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的兵力数为1500人左右,加上师旅直属队,整个师的兵力还是10000来人。
部队编制的增加自然有进一步扩充实力数的考虑,同时由于旅、团编制多了,也给之前编余的军官找到了去处,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持晋绥军的整体力量。
以傅作义的第35军来说,该军实际掌握的只有第73师,该师在经过这一轮调整后,即由原来的2旅4团扩编为3旅6团。
即第210旅所辖的2个团,第211旅所辖的2个团,第218旅所辖的2个团。
1933年长城抗战的时候,傅作义率第35军挂着“59军”的番号参战时,所率的主要就是本部的这点兵力。
当然了,阎锡山为了让傅部看起来更像样点,也划拨了第68师和一个炮兵团归傅作义指挥,只不过这些部队都是临时配属,并不隶属于第35军的编制。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聊聊阎锡山这个人了。
阎锡山是近代中国有名的军阀之一,其早在辛亥革命之后就掌控了山西的大权,因此一直有“山西土皇帝”的称号。
阎锡山在搞经营和军队方面其实是有一套的,不然也不会是“不倒翁”一般的存在。但是阎锡山对有能力的部下向来猜忌心比较重,因此晋绥系有能力的将领要么是被排挤出走,要么是被暗杀弃用,所留下来的反倒是些“绝对忠诚”,但“酒囊饭袋”一般的存在了。
以傅作义来说,属于是比较能打的将领,在军阀混战时期守天镇、涿州等战的知名度很高,傅作义也由此迅速成为晋绥军的高级将领。
阎锡山虽然有识人之才,但随着傅作义位置越来越高,其猜忌心也越来越重。中原大战时,傅作义在津浦路的惨败,即有阎锡山突然安排张荫梧前来,致使晋军内部纷争不断导致失败的因素存在。
到后来傅作义坐镇绥远,其势力愈加庞大,阎老西的戒备之心自然便只能是更重,而不是更轻了。
所以,阎锡山给傅作义的第35军所留下的就只有73师一个师,就是有限制傅部发展力量的考虑。同时阎锡山对于傅作义这样的能战之才,又抱有“疑人可用”的心态,在有需要时还是要用,所以也会拨给部队归傅作义指挥,但只是临时配属之用。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傅作义当时的地位不低,在有作战需要时乍一看统辖的部队也不少,但实际上其嫡系力量只有第35军,而第35军又只有有限的一点部队。
到1936年绥远抗战时,也是这种情况,部队给不给指挥?也给,但是傅作义自己的35军还是得不到扩编。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阎老西还将第73师的番号也给要走了,到山西后再以新旅编成新的73师,而给傅作义留下的只有原来73师下属的部队。
前面我们讲过,第73师原下辖有210旅、211旅和218旅,后来连210旅的番号也没了。该旅所辖的2个团,分别拨给211旅和218旅,使得后面这两个旅成为三团制步兵旅。
乍一看,第35军所辖的步兵团还是6个,但其实则少了1个师和1个旅的番号,相应的直属队自然也就没了。而且2个师旅级番号的消失,也卡住了傅作义部军官的上升通道。
原先在6个团以上是3个旅、1个师的层级,那么现在就只有2个旅级了,这些团长们的上升空间直接就被压缩了一半。
所以难怪傅作义心里面对阎锡山不满意呢,这事儿要是搁谁头上,其实仔细想想都会不满意的。后来傅作义率部脱离阎锡山,其实这颗种子也早就种下了。
因此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傅作义的第35军建制下还是只有6个正规番号的步兵团,即419团、420团、421团、422团、435团、436团。
有资料称傅作义第35军还有2个炮兵团,这两个团的番号是炮21团和炮29团。
其实晋绥军的炮兵团都是独立炮兵团,它是配属给各军的,各军也是只有临时指挥权,但没有隶属权。另外还有的资料称,傅作义的35军还有补充团和交通团各一个。
很明显,阎老西对傅作义势力的发展是很有戒心的,但我们要知道能在当时那个年代对傅作义这种人而言,坐以待毙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傅作义在绥远其实也在发展自己的势力。
正规番号不是被受限制嘛,那就深挖潜在的兵力。
在当时绥远的军政是听命于傅作义的,绥远虽地瘠民贫但至少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傅作义在绥远搞出了6个“国民兵团”,到全面抗战爆发时,国民兵的兵力数也在10000人以上。
同时在绥远还有宪兵和警察部队,其实也是按照正规军的标准去建设的。
最后,傅作义可以指挥或施加一定影响的还有在绥远抗战中收编的伪军部队。这些收编伪军的番号不少,有新编第2师、新编骑兵第2旅、新编步兵第5旅、新编步兵第6旅等,不过据了解的人说道,这些收编伪军番号多,但实力数不大,当时只有5000余人。
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为第7集团军总司令,所指挥的部队自然不止自己的第35军,但能确实听命于他的也的确只有自己的第35军。
第35军在平绥线作战后,又转战山西参加忻口战役和太原保卫战,损失惨重。之后傅作义脱离阎锡山回到绥远,将原来的国民兵和收编伪军整合了起来,这才有了后来的绥军系统。不过由于历史关系,其部队中仍以第35军为最强,该军即为傅作义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