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十二军接到军委的调令,即将从浙江调往苏北地区,没想到,这次换防,还闹出了一个巨大的乌龙,导致许世友误会了李德生,把他臭骂一顿。
这就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随着军委的调令,十二军内部全军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换防做着紧张的准备工作。
但是,浙江省的当地政府机关得知了这一消息,很是不舍,因为他们和十二军相处了很多年,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为了表达对十二军的感激和不舍,当地政府决定牵头,为十二军举办一场特别的送别会。
但没想到,就是这场送别会,让十二军蒙受了“不白之冤”,惹得许世友非常不快,怒骂十二军军长李德生:“你有什么可骄傲的”。
换防乌龙
原来,中央军委的命令中,明确要求十二军带上足够的粮草和军营所需物资,以避免给苏北当地百姓带来负担。所以当时,十二军准备换防时,所带的均需物资非常多。
而且当时,恰好浙江省政府要为十二军办送别会,十二军也有意给浙江省的父老乡亲们告别,所以就参加了此次送别会。
但没想到,这一场送别会,传来传去,竟然传成了谣言,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曲解十二军,把十二军临走时所带的物资,曲解为“趁机搜刮物资,逃避艰苦环境”。
没几天时间,更离谱的消息就传到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耳朵里,许世友听到的传闻成了“十二军奢侈浪费,铺张排场,趁机搜刮物资”。
解放军一向是纪律严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于是许世友听到这个传闻之后,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立马让人把十二军军长李德生从浙江紧急叫到了南京,进行了一顿严厉的批评。
许世友一见到李德生,就毫不客气地指着李德生一顿痛骂:“你有啥可骄傲的呀,换个防而已,搞得那动静可不小啊!”
李德生原本就是快马加鞭赶到的,到了许世友这里,还没坐下来喘口气,连口水都没喝上,就突然间遭到了许世友的怒骂,李德生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只能让许世友把火撒完。
许世友痛骂李德生之后,见李德生没有反驳,心里很奇怪,便继续问道:“你难道不想解释解释吗?”
李德生却说:“那你就先把火发完好了。”
许世友一听这话,也瞬间没有火气,这才把自己听到的传闻告诉了李德生,要求李德生给他个解释。
李德生听到这个传闻后,也是十分气愤,他也十分理解许世友为什么会对他大发雷霆了。
随后,他就将浙江告别会的真实情况和中央的调令,以及苏北的实际情况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许世友,李德生表示,大家都是从红军时期成长过来的,不会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当地政府举办的所谓的“宴会”,甚至连瓜果都没摆,更不存在什么铺张浪费的情况,而是简单的告别会。
许世友在听完李德生的解释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被传闻给骗了,自己错怪了李德生。随后,他亲自跟随李德生来到了苏北十二军的防区视察。
当他看到当地的实际状况后,更是坚信自己误会了李德生,随后,他便当众向李德生道歉,还夸他是个脾气好,能忍辱负重的将军。
大别山走出来的传奇将军
许世友是出了名的暴脾气,而李德生则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两个人待在一起,的确很容易产生误会,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战友情。
有趣的是,两人都是军中有名的将领,而且都是从大别山走出来的传奇将军,但两人知道1960年才认识,这不得不感叹,我们新中国真是良将如云。
李德生是河南人,1928年,年仅12岁的李德生第一次在家乡见到了“救世主”。那一年,中国工农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李德生受红军感召,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的童子团,成为了站岗放哨、送信、带路的小能手。
他是在军中长大的,长大后,他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先后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等一系列战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屡立战功。
但若论李德生的传奇,那必须要提及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部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以及震惊全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当年的上甘岭战役,堪称“东方绞肉机战役”,当时秦基伟将军率领十五军在上甘岭坑道中和敌人顽强抵抗,而十二军收到命令,要增援十五军。
在战役的后期,十二军和十五军携手,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为赢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李德生继续担任了陆军第12军军长。
虽然远离了战场,但李德生非常注重军队的培养,他从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和科学文化知识几个关键点入手,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提高全军的战斗力。
除了军事上的卓越成就外,李德生还非常注重军民关系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浙江驻扎多年,能够深得当地老百姓爱戴的原因。
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李德生深知军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他积极组织部队参与农副业生产,有时候,他还带着手下的士兵,帮老百姓种地,收割农作物,还帮助驻地农村发展经济,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后来,李德生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和国家,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深造,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指挥技能。
而他和许世友,也是在驻扎浙江的这段时间才认识的,李德生率领十二军从战场上回国后,驻扎在浙江地区。
而许世友当时,担任了南京军区的司令,浙江地区恰好规南京军区管辖,也就是说,李德生成了许世友的下级。
其实早在认识许世友之前,李德生就对许世友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了,但是革命期间,两人总是奔波,因此一直没有见过面。
从武僧到开国将军
许世友也是个传奇将军,他从军以前,是嵩山少林寺的武僧,但后来,这个武僧还了俗,加入了红军,打的敌人闻风丧胆,还成为开国名将。
许世友和李德生还是老乡,两个人都是河南新县人,许世友8岁进入嵩山少林寺习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绝技。
后来他因失手打死欺压百姓的地主恶少,被迫离开家乡和少林寺,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为了生存,他加入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还成了武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1团担任连长。
他的命运转折点,是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
在黄麻起义的烽火中,许世友从一个普通的排长逐渐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团长,然后有成为了军长。
在对抗国民党的反“围剿”作战中,他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长征路上,许世友更是身先士卒,屡克强敌。
他率领红四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参加了包座战役,为红军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
而在随后的南下战斗中,他更是以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战斗意志,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
在香城固伏击战中,他亲率新编第1团出击,切断了日军的退路,和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更是大放异彩。他担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屡建奇功。
特别是在济南战役中,他作为攻城部队的总指挥,提出了“牛刀子战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济南这座坚城。
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许世友再次披挂上阵,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回国后,许世友成了南京军区司令。
李德生和许世友终于见了面,两人虽然在红军时期未曾谋面,但是李德生对许世友的传奇故事却了如指掌,他还非常赞赏许世友。
因此两人一见如故,虽然脾气秉性完全不同,但在军事上,总有着相同的间接,许世友也非常赞同,并且极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1973年,李德生又一次来到了南京,专门拜访许世友,许世友非常高兴,还热情款待了李德生。
在李德生和许世友的军旅生涯中,我们不难发现他身上的许多闪光点,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将革命事业放在首位。
他们可以为了人民付出生命,面对谣言,他们不解释,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留给人民的,是闪闪发光的未来和繁荣盛景。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