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在江北重建军部,将原有各部队和南下八路军整合改编,改编后的新四军辖七个主力师,1941年2月10日,军委任命粟裕为第1师师长,刘炎为政委;副军长张云逸兼任第2师师长,郑位三为政治委员;黄克诚为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为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为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张鼎丞为第7师师长,曾希圣为政治委员。

这七个师中,第七师兵力最少组建之初约3000人,和其他师都有旅一级的建制不同,第七师一开始只有四个团和一个教导大队,张鼎丞任师长但是并未到任,所以由皖江军区司令员谭希林任代师长、师长。

第七师经过激烈的对敌斗争,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发展,扩编后改编为四个支队,那么四个支队司令员都是谁呢?

和含支队支队长——孙仲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仲德,1902年出生,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他早年考入北洋军阀创办的保定军校,毕业后他不愿意去当直系军阀的炮灰,于是选择当了一个小学教员,北伐时期他一度加入李宗仁所部,曾任炮兵连连长,后弃职回家乡闲居,不久又被任命为三河镇警备队长。在三河镇警备队长任上,孙仲德同情革命,秘密进行地下工作,1934年身份暴露后他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历任肥南区委书记、皖西北游击师师长等职务。

抗战爆发后,孙仲德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第七师参谋长、和含支队支队长等职务。

解放战争中,孙仲德历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务。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安徽省民政厅长、安徽省副省长等职务。

建国后,孙仲德转入地方工作,未参与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1961年11月4日因病逝世。

沿江支队支队长——林维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维先,1912出生,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他17岁就参加红军,先后担任红军团政治委员、、红八十二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参谋、第二二四团营长、副团长等职务。林维先在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中,8次负伤,被称赞为“游击专家”。

抗日战争期间,林维先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参谋长兼挺进团团长、第七师副参谋长兼皖江军区副参谋长、沿江支队支队长、第七师十九旅旅长等职务。

解放战争期间,林维先先后担任第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司令员、沪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林维先历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1955年,林维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7月28日因病逝世。

皖南支队支队长——黄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火星,1909年出生,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人,他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团政治委员、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闽西南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闽西南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等职务,红军长征后,他率部坚持了三年浴血的游击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方八省红军改编为新四军,黄火星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团长、新编第二支队政治委员、第七师政治部主任、第七师皖南支队支队长、第十九旅政治委员等职务。

解放战争中,黄火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五军政治委员、第二十九军政治委员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黄火星先后担任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务。

1955年,黄火星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4月27日因病逝世。

巢含支队支队长——唐晓光

唐晓光,1912年出生,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人,抗战期间他曾任六安县财政科长、县长、合肥县县长。

在合肥县任上,他同情革命,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1940年他将名字唐庆甫改为唐晓光,正式参加了革命,任皖西三地委第二书记,巢含支队成立后,他任支队长。

唐晓光很早就转入地方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局计经委驻江西第二基建指挥部任副指挥,1968年不幸去世。

结语

第七师控制的皖江根据地比较富饶,加上师里有不少经济人才,所以有“富七师, 甲全军”的说法。

新四军第七师虽然组建之初兵力最少,但是发展很快,皖江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主力部队已经有2万余人,全师经过整编,下辖第19、第20、第21旅三个主力旅,之后第7师主力被调入鲁南,编入了山东野战军。

第七师的师长谭希林和两个支队长林维先、黄火星都是开国中将,另外两个支队长孙仲德、唐晓光转入地方未参与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