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进口商对WBO透露,临近年底,有不少进口商在大量抛售波尔多名庄酒,其中部分名庄竟以6折出售。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作为“硬通货”的名庄酒为何会处于此种处境?同时,也有进口商表示已暂停了采购法国名庄期酒的相关业务,显然对于法国期酒,中国市场似乎已不再买账。

01

临近年底,有多家进口商抛售名庄

近两年来,葡萄酒市场消费态势呈现疲软,消费降级现象突出,商务、送礼此类消费的频次也遭遇了大幅度缩减,名庄酒面临艰难处境。

在12月,四川的一位葡萄酒商张言(化名)透露:“西南地区有一家大型葡萄酒进口商在抛售法国名庄酒,他们的销售人员还找到我,说今年他们亏损颇为严重,想要将其库存中的法国名庄酒6-7折处理。主要集中在三、四、五级庄,二级庄也有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并非个例,“在进入第四季度,南方一家大型的酒类进口商,面对市场需求的疲软与库存压力,就将其持有的价值几千万的名庄酒,部分产品以成本价6折的力度,批量抛售给了一家电商平台。但是这批名庄酒的酒龄已经超过10年。”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表示。

同时,WBO在调查中也得知,某国内的大型进口葡萄酒销售平台也在抛售法国名庄,而其母公司在不久前也经历了欠薪与创始人股份被冻结的风波。

对于名庄酒而言,如果能够抛售出去的品牌,处境还算乐观,纪隆德国际总经理黄传亭表示,其库存的列级名庄三级庄、五级庄面临没人接手的尴尬,他坦言:“我在2020年前后采购了三级庄、五级庄的葡萄酒,现在想抛货都没人接。目前,能较快出手的,大部分还是流通性强与知名度高的品牌。部分一级庄副牌,年份较新的,每瓶价格较市场调货价降三五十元也能顺利出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一位法国三级庄的中国区代表称:“现在基本上客户需要的是酒庄的几款尖货,其他的产品很难动销,也不存在搭货一说了。”

02

库存积压进口商资金“吃紧”,名庄酒价值分化

前些年,名庄葡萄酒尤其是法国列级名庄凭借其稀缺性、品质、产区文化底蕴、投资价值以及品牌效应,在流通市场层面形成了独特的“硬通货”属性。

为何到了年底,被称为“硬通货”的名庄酒却被低价抛售?

东科嘉酿四海酒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亚东表示:“进口商这波年底抛售名庄,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年末临近,资金压力显著增大,现金流趋于紧张。因此,即便是一定程度上的‘割肉’,也要将库存的名庄抛售,以迅速回笼资金。”

“抛售名庄酒是原因市场不理想,商品滞销,当前部分葡萄酒进口商正面临较大的压力。据我所知,一些进口商因背负债务,亟需通过抛售库存以偿还债务。另一些进口商则因长期积压了某些名庄酒,现不得不采取处理措施以使公司生存下去。”张言坦言。

谈到低价抛货,一位北京的葡萄酒酒商表示:“明年春节来得早,趁着这个能出货的节点赶快出一批,回笼资金。”

进口商年底的这波名庄酒抛售,来源于大量库存积压加上价格下行,资金吃紧,有酒商也表示名庄酒“硬通货”的属性在减弱。

库存囤积名庄酒的黄传亭也表示:“列级名庄酒作为硬通货的价值属性,在过往几年中尚能稳固其地位并受到认可。但当前部分名庄酒已不再是昔日稳固的‘硬通货’,反而成为烫手山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搜酒负责人吴湘华则指出:“当前部分法国名庄已破价,在经济下行与市场需求持续减少的趋势下,已失去‘硬通货’价格锚定能力。”

但张言认为,虽然名庄酒处于被抛售的处境,但也要具体分析,他表示:“诸如拉菲等顶级名庄产品,折让幅度相对较小,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市场硬度和流通性。然而,对于其他一些来自智利、美国、澳洲等地的名庄,在面临抛售压力时,其价格往往会出现大幅度折让。所以,在面临抛售压力时,不同类型名庄酒的市场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分化。”

03

大部分酒商已退出期酒的采购

据WBO此前曾报道过今年2023年期酒发售季,波尔多名庄价格走势,其迎来一轮全面的大降价,绝大部分名庄的新年份期酒同比降价幅度在10%-40%之间,平均降价幅度也超过了20%。在与国内酒商的交流中了解到,实际上已有不少酒商已不再计划采购期酒。

吴湘华表示:“我们当前已停止投资法国的名庄期酒,因为目前法国名庄体系正处于破坏与修复过程,投资期酒会存在风险。”

丁亚东也表示:“我们此前曾涉足期酒业务,但目前对于期酒的操作比较谨慎。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国内市场的名庄酒价格环境更为优越,具体而言就是在国内买现货的性价比高于去国外采购期酒。在此背景下,继续从事期酒业务的动力显然减弱。”

黄传亭坦言这两年也没再做期酒的业务,他表示:“期酒是价格越低,越没人接,国内市场接不起。同时,名庄酒的价格透明度太高了,进口商也没有利润。”

此外,很多前些年购买了期酒的酒商感到收益不及预期,于是在出手时肯定会慎重。不少酒商也表示,自己近两年也不考虑购买期酒,“只做现货”。

张言指出,当前市场疲软对期酒销售的影响深远。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即使价格下调,也难以在短期内激发酒商的采购。主要是酒商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