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天佑 张钧
为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进程,汲取历史经验,赓续红色精神,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新中国司法的先驱、“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诞辰140周年。谢觉哉同志,作为新中国司法的先驱和忠诚的人民公仆,他的一生充满了光辉和传奇。值此谢觉哉同志诞辰14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他的革命生涯,缅怀他为党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
谢觉哉同志,字焕南,别号觉斋,1884年4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宁乡四冉”、“长征四老”、“延安五老”之一,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谢觉哉同志四岁启蒙,十一岁即通读《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和《春秋》。同古观今,愦世嫉俗,上下求索,最终踏上革命道路。从宁乡到长沙,经洪湖,奔上海,到瑞金,爬雪山过草地到延安,赴兰州,驻西柏坡,进北平,怀抱革命志向风雨兼程数十年,为新中国的建立披肝沥胆、鞠躬尽瘁。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副国级)、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他的一生,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是对人民利益的无私奉献。
在延安时期,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5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被称为“延安五老”。“五老”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入党的党员,无论革命形势和个人身份如何变化,他们初心永驻,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不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始终不渝。他们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谢觉哉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甘做人民的公仆,谢觉哉的一生,是赤胆忠心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坚韧不拔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一生。早年投身革命,历经磨难,始终坚定信念,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人民公仆的崇高风范。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晚年,谢老曾写过一首诗:“行径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作为新中国司法先驱,谢觉哉一生坚定“三自”的修养法则,即“自己当被告、自己当律师、自己当法官”。他经常自己反省,对自己的缺点毫不客气,做到“毕生自修无尽期”。这位杰出的革命家,在法治工作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法治工作经历不仅涵盖了立法、司法和法学教育三大领域,而且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广,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法治才能和深厚的法律素养。在立法领域,他参与了多个重要法律的制定和起草工作。在苏区时期,他积极参与选举法、土地法、劳动法等法律的制定,为当时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主持了宪法、土地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再次主持起草选举法,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些岗位上,他积极推动司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为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司法实践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威严,更展现了人民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他的法治思想和实践经验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为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谢觉哉常说,新社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不应该有官气。官从民来,应与民通。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一员,很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回顾谢觉哉的生平,我们感叹于他的坚定信念和卓越贡献,他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原则,关注民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公正和进步。他的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
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这也是谢觉哉同志革命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不仅亲自办案,而且深入到全国各地法院,亲自查看案卷,大胆纠正冤假错案。虽身居高位,但谢老从不以元老自居,而是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亲属,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他常常对子女说:“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谢老出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内务部部长。谢老湖南乡下的两个儿子希望得到一些“照顾”,能够离开乡下,到城里工作。于是在1950年1月,谢老给在家乡的儿子写了这封信。
时间:1950年1月21日
子谷、廉伯:儿子要看父亲,父亲也想看看儿子,是人情之常。刻下你们很穷,北方是荒年,饿死人,你们筹路费不易,到这里,我又要替你们搞住的吃的,也是件麻烦事。如你们还没起身,可以等一下,等到今年秋收后,估计那时候光景会好一些。到那时来看我,是一样的。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
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
有诗一首:
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奇才大老官);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问你母亲好。
谢觉哉的儿子谢飞整理的《谢觉哉家书》中,这封信里说到的“焦官”是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当官如果为了挣钱,天下则大乱;当官如果不是为了挣钱,天下就大好。谢老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但也非常慈爱。他通过家书事无巨细地关心教导成长中的儿女们,。他叮嘱孩子们“不但要经受艰难环境的考验,而且要到生死关头去经受考验”。
谢觉哉一生扬鞭奋蹄、笔耕不辍,留下了百余万字的家书、公开出版的家书就有100余封日记,千余首诗歌和数十万字的《谢觉哉文集》。董必武称赞他“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方多笔一枝”。林伯渠赞其“清词如海复如潮,健笔春秋百万刀”。谢觉哉和谐融洽、勤奋好学、廉洁奉公、勤劳节俭的家风在这字里行间、言传身教中流转,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谢觉哉长子谢飘同志曾讲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输给人们的思想是怎么做一个有正义的人,有民族情怀的人。父亲一生有着为人民的信念,父亲的初心就是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族统一和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的新中国,并且他的一生都为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