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代谢疾病特指一系列包括肥胖、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甲状腺、肝脏和肾脏等代谢紊乱伴随心血管疾病的一大类疾病,这一概念由挪威Hjermann教授于1992年首次提出,强调了全方位多靶点干预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整体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极为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为满足心血管代谢疾病患者的诊治需求,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唐熠达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持续探索心血管代谢疾病综合管理新模式,开设了国内首家有规模、有详细规划方式的心血管代谢门诊和心血管代谢中心,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和全面的医疗服务。近日,北医三院心血管代谢中心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通过美国ACC认证的心血管代谢中心。此外,北医三院心内科还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心血管代谢疾病培训班”,为临床医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拓宽诊疗新思路。12月1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第八期如约而至,众多领域大咖齐聚一堂,围绕心血管代谢疾病诊疗领域的热点话题及最新进展,同进步、共思考,携手推动心血管代谢领域的发展。
通过美国ACC认证,北医三院心血管代谢中心建设成果卓著
在慢性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多病共患的老龄化时代,心血管代谢疾病正逐步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唐熠达教授介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了代谢综合征的概念。目前,大家越来越认可代谢综合征最终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结局。2019年年底,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糖尿病协会共同发布建立心血管代谢亚专科的建议。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为减少患者心脏病发生率和再发率而奋斗的初心,在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中心正式建立,心血管代谢门诊也同步开诊。这是全国第一家有规模、有计划、有体量、有培训、有实际内容的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管理。
经过四年发展,2024年年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代谢中心获得美国心脏病学院(ACC)认证,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经美国ACC认证的心血管代谢中心。唐熠达教授表示,本次心血管代谢中心获得美国ACC认证,是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全体同仁的认可,同时也是对全国医院和心血管内科医生的期望。
唐熠达教授还谈到,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心血管代谢疾病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成立了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也开展了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建设;此外,各级心血管代谢疾病实验室的开设以及一系列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共识的制定等,都标志着我国心血管代谢医学领域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重要阶段。
以患者获益为中心,追本溯源,关口前移——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经验分享
谈及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的总体思路和策略,唐熠达教授分享道,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再发率,这就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部分工作。其中心血管代谢疾病是源头,包括临床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肝肾代谢异常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此,应该以患者获益为中心,追本溯源,将心血管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借助综合的诊治手段,从源头上进行干预,全程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让患者真正地获益。
在这一整体思路和策略指引下,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北医三院心血管代谢门诊构建了完善的疾病救治和管理框架,通过精细分层、落实生活方式干预、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程、持续、综合管理,这种“一站式”管理模式成效卓著,改善患者获益方面的作用愈发突显。
北医三院心血管代谢门诊制定了高效的工作流程。朱丹教授介绍,这一流程主要包含评估、干预和随访三个环节。
整体评估是心血管代谢疾病综合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问诊、查体和辅助检查全面收集资料,对代谢指标、靶器官损害和器官并发症进行系统评估,为患者进行完整画像;此外,还通过量表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情绪、尼古丁依赖和用药依从性等信息,以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在治疗方面,首先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依据指南为患者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的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情况进行药物推荐。
定期随访工作同等重要,需关注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的情况,不仅仅要观察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同时也应关注患者情绪、运动及饮食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代谢紊乱状态。
朱丹教授表示,心血管代谢门诊不仅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建议,同时关注生活方式干预,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此外,心血管代谢门诊从疾病治疗的整体观出发,告别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诊疗模式,为合并代谢紊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多重代谢紊乱患者提供综合管理,特别是对于家族性和难治性高脂血症以及肥胖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心血管代谢门诊工作当中,由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消化内科专家,以及营养师、药剂师、康复师和职业护士等共同组成疾病管理团队,通过定期培训、与领域专家交流等方式,学习新进展,更新疾病知识和管理理念,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心血管代谢培训班持续赋能,助力临床诊疗模式更新升级
自2021年3月起,由唐熠达教授发起,北医三院心内科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心血管代谢培训班”,秉承“交流、合作、创新”的宗旨,聚焦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热点问题,探讨最新的诊疗进展,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12月14日,“心血管代谢疾病培训班”第八期顺利举办,通过专家大咖的精彩演讲和深入讨论,为与会同道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为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积蓄更多能量。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祥清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朱丹教授主持开幕式
唐熠达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心血管代谢培训班”已成功举办七期,累计吸引了全国逾7万人次观看学习,500余名学员通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本期培训班从学术进展到临床实践设置了丰富的内容,希望参会同道有所收获,也希望大家勠力同心,为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在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代谢综合征风险管理、心血管代谢CKM共管、肥胖干预进展以及高血压管理进展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学术交流。
在代谢综合征风险管理专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庞艳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郭远林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大武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婧怡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乐群教授从基础到临床,探讨了心血管风险因素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分享了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疾病管理新策略。
在心血管代谢CKM共管专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莹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文尧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秀英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进教授从不同角度详细讲解了CKM的新概念、发病机制、管理理念以及新药进展。
在肥胖干预进展专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罗樱樱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范东伟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任倩教授分别围绕肥胖诊治理念变迁、减重期间的骨骼健康管理和GLP-1受体激动剂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高血压管理进展专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少敏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沈珠军教授分别就高血压管理新指南与新进展、老年高血压的管理和RDN治疗分享了独到见解和经验。
本期“心血管代谢疾病培训班”也获得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携手CDQI及天士力医药集团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的“心血管代谢共创营”平台的支持,共同助力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结语
“代谢紊乱不纠,心血管病不除”,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也是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应有之义。多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模式方面不断探索优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国内各地开展心血管代谢疾病综合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控迫在眉睫,为此唐熠达教授也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心血管代谢门诊和心血管代谢中心,助力我国心血管代谢管理模式向更加规范化、精准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与国际接轨,共同促进我国心血管代谢事业蓬勃发展,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