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地球升温3°C,你的工作会变成什么样?
快快扫码测试,get你的新职业吧!
采访&撰稿:大白(自然之友轮值传播官)
受访者:徐海涛(玲珑计划二期伙伴)
编辑:阳春
供图由受访者提供
该如何感知气候的变化?该如何回应时间的变迁?用大海,用潮汐;用大树,用年轮……徐海涛决定,加入自然之友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玲珑计划,用孩子的眼睛,用二十四节气。用“小策略”的落地推动“大问题”的改善,构建更多人与自然的链接,让更多的人对自然问题从看见、到认识、再到关注和爱护。
徐海涛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2023年10月,他在玲珑计划申请了“基于自然观察的社团”的项目。社团开办的第一年,就招募了三百多名孩子。社团运营至今,累计报名参加活动近三千人次。
徐海涛
自然之友玲珑计划二期伙伴
「趣自然」儿童友好城市实践基地负责人
01
从单打独斗到同舟共济
曾经,徐海涛工作在植物园、住也在植物园附近,这是他开始关注自然环境的起点。孩子出生之后,他几乎天天都要带女儿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观察植物和昆虫……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引起他们巨大的兴趣。
慢慢地,跟着徐海涛一起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孩子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甚至有些家长慕名而来,请他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们讲一讲“关于大自然的故事”。
“既然很多人都有兴趣,那么不如把规模做大点,影响更多的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徐海涛带着他的“自然观察计划”走进了校园,很快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建立了“自然观察社团”。
惊蛰前后,徐海涛与社团孩子们在公共绿地探查动植物变化
图为指示春季鸟类
社团的活动收到了许多好评,徐海涛开始进一步思考,怎么能把“自然观察社团”变成更多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有力补充,形成稳定的节奏,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项目。
“我喜欢规律的东西,我喜欢搭建一个框架,然后有东西能累积、传承下来。那具体到观察自然、爱护自然的事情上怎么办呢?我当时灵机一动,觉得‘二十四节气’这个题材就很好。二十四节气贯穿着一整年,用它来引导,就可以把一年的气候和环境都完整体验了,而且二十四节气还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东西。”
有了新想法,徐海涛试图寻找一个新的平台来完成这项工作。“自然之友玲珑计划”,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徐海涛的视野里。
“我原本就是自然之友的粉丝,看到了玲珑计划正在招募,很激动。虽然说它的要求还挺严的,但我决定挑战一把,我想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和维度,去做这件事情。”
积极准备、不断进步,让徐海涛最终顺利加入了第二期玲珑计划,成为了玲珑伙伴的一员。在经历了玲珑计划的气候赋能课程并成功通过了项目设计答辩之后,徐海涛这个“带领在校小学生们以二十四节气来观察气候与环境”的计划,正式启航。
02
从左右摇摆到真正认同
为期一年的项目课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值得开心的事,但是对于徐海涛来说,却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该怎么把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和特征凸显出来?如何合理设置室内理论课程和室外体验课程的比例?面对不可控的天气,该怎么保证每一次室外活动的质量?
无数的问题纷至沓来,但徐海涛凭借一股子钻劲儿,利用他之前组织观察社团的经验,最终敲定了项目方案——自然观察是辅助,关注气候及其变化是根本;好玩有趣为先导,有益有用是提升,持续影响扩大范围是目标。
秉持着这样的宗旨,徐海涛将原有的自然观察社团进行升级,由原来单一的自然观察变为以自然观察为引,引导至气候相关知识,例如学习和讨论气候变化现象等。
他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用孩子感兴趣、听得懂的语言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带来什么,作为小学生能够在其中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他希望升级后的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从现象和实践中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改变。通过学校课堂讨论、课后父母参与帮助的方式讨论相关变化的应对措施并扩大影响,徐海涛确定了诸如:我的大树朋友——树木认知及培育实验、蚂蚁王国诞生记、户外观鸟、校园植物跟踪观测、物候记录等数十个切合二十四节气的活动主题,共计设定了36次室内课程及7次室外观察课程。
气候知识进学校:我们和雾霾
气候知识进学校:季节更迭温度变化
项目最初十分顺利,得益于徐海涛之前在学校社团中颇有影响力的基础,基于自然观察的小学生气候学习社团在开放招募之初,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就已经招募了二百余名小学生。截止到报名结束,项目正式启动,这次活动共计招募到三百名小学生。
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去公园里看柳絮飘落,在课堂上探讨如何减少蚊虫肆虐的问题,每一个小朋友俨然成为了自然保护的“准专家”。
春末夏初,徐海涛带领孩子去公园里观鸟
初夏时节,徐海涛和孩子们一起采集特定区域的“虫子“
并了解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或范围
可当项目进行到寒暑假的时候,徐海涛还是遇到了难处:“对家长们来说,参加一个气候环境社团的重要性,经常还是排在所有的事情后面,它的重要性没有别的事情高。家长们往往是说起来觉得这事挺重要,但做起来又不重要了。”
比如,原本承诺来参加课程的一些小孩子频繁请假,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家长太忙没时间接送、要去上别的补习班……
“孩子们确实对我这个项目感兴趣,但孩子们没有决定权,他们决定不了今天是来参加我这个活动,还是去上家长安排的补习班。”徐海涛说。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时常感到无奈和遗憾,而最终改善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和家长反复地沟通、了解情况,但作用依旧有限。
不过情况大体上依旧乐观。“有的家长很重视,他觉得我教的这些东西他不会,但是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家长们在鼓励着我们前进。”
经历过许多的徐海涛并不过分纠结少数家长的不配合,他将目光放在更长远的维度。“我努力的方向就是中间这些左右摇摆的人,让他们从一开始没那么想来,到最后能让他们来关注这个事儿,这是我的作用。”
立夏期间,徐海涛和孩子与家长们查看黄菖蒲的持续变化
小暑期间,徐海涛与社团的同学们一起探密公园
了解动植物生长情况及物候特点
那么对于那些中途放弃的孩子们呢?
徐海涛说,“交给时间。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变成大人。”他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重视环境、关爱自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种子。他看到了许多种子慢慢发芽,相信总有一天,所有种下的种子都会开花。
03
从生活调剂到生命意义
最初只是兴趣,但真正沉下来心来,成为自然之友玲珑伙伴,徐海涛在一次又一次的付出与实践中,逐渐将守护自然当做了生命的意义。
问及他在玲珑计划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徐海涛斩钉截铁地说:“底气”。在玲珑计划中不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诚然给了他更加坚定走下去的勇气,但是从志同道合的朋友身上汲取到的精神滋养,才是让他无比振奋的关键。
“从玲珑计划‘毕业’很久之后,‘我对自然的守护和对气候的关注’这件事就定了,我一辈子就要做这个了。当我知道自己身后有那么一群人,在为相同的目标,而努力,而奋斗,有一群人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地球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并愿意为这个去付出、去思考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特别有底气。”
现在的徐海涛已经投入到筹备第二期“二十四节气观察员”的项目搭建中。
提及项目未来的发展,徐海涛认为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目前都是些对于动植物的观察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的场所可能在学校里或者是公共的公园里,在后续的项目中我准备新引入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像垃圾处理厂、气象局、自来水厂等,让孩子们对于气候问题和环境保护有一个更加深入、全流程的了解。”
他正在将这一年收获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让下一个“二十四节气观察员”项目更加完美、丰满。
“用时间积累热爱,把热爱还给时间。”
用一年的时间听惊蛰,看谷雨,赏白露,追霜降,用二十四节气了解气候变化。
“我始终觉得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件事情上,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所以我更多的作用是,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徐海涛说。
暑假期间徐海涛为社团的孩子讲述独角仙的相关知识
联合发起
特别致谢
感谢能源基金会、北京险峰长天公益基金会、社区伙伴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对本项目的支持和对公民气候行动的大力支持
玲珑伙伴行动故事合集(持续更新中)
阅读更多玲珑伙伴行动故事、详细了解玲珑计划,请点击【自然之友】公众号主页#玲珑计划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