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第52期 总第74期

本期导读

● 中央明确:“零碳园区、工厂”建设潮来了

●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江苏正式开工建设

● 国际最新气候变化研究:南极海冰损失导致更多风暴形成

●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4)》发布

● 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去年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上年度呈增加趋势

● 大火能烧掉文明存在的所有痕迹,冰川融化同样也可以

● 大气河流正在影响反常的暖冬和热浪

● 理论表明大规模大象死亡事件与气候变化相关

● 每天6万人因气候灾害流离失所,还能“与我无关”吗?

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WPS正版图库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

首次提到‘零碳园区’的概念。

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凤凰网

12月18日,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国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二期项目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一次充电可储存电量280万千瓦时,年预计充放电330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万吨。

“项目可以有效改善区域能源结构。”

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WPS正版图库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指出,南极洲海冰范围近期创下的最低纪录,导致新出现的无冰海洋上方的风暴频率增加。

“该论文介绍,南极海冰减少会导致海洋变暖,

南大洋碳汇能力减弱,以及企鹅群落的缩减。”

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国家气候中心

气候变化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联手国内气候变化领域一线学者联合编撰的权威性年度出版物。12月24日,《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4)》发布出版。

“本书强调,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亟待加强国际合作,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

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原文

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www.kitikmeotheritage.ca

地球的最北端有着丰富的人类历史记录,那里的人们与土地及其资源紧密相连……北极变暖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快四倍……曾经永冻的土地正在解冻,原本完好无损的文物突然暴露在氧气中,迅速分解。

“许多考古学家都将北极地区文物的损毁速度

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焚毁相提并论,

从工具、衣物到跨文化交流的证据,

一切都沦为了气候变化破坏的牺牲品。”

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Dimitry Ljasuk on Unsplash

大气河流——天空中狭长的水汽带——所带来的环境威胁并不仅仅以这种自然现象所特有的密集暴雨和严重洪涝的形式出现。根据耶鲁大学两名研究人员12月18日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大气河流还会造成极端高温和潮湿热浪。

“随着全球变暖,大气进一步增湿,

大气河流可能会变得更大、更强和更频繁……”

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www.tourlane.de

不断变化的气候下,变暖趋势为蓝藻的生存和暴发提供了更适宜的条件,大象与有害蓝藻的接触也会越来越多。蓝藻毒素被确定为是博茨瓦纳数百头大象死亡的可能原因之一。

“未来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奥卡万戈三角洲,

而且在全世界蓝藻水华暴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

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WPS正版图库

12月18日,主题为“适应与创变: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益行动和慈善新前沿”的年会在京举行……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社会组织、境外非营利机构的200多名代表围绕气候话题展开讨论,还有约120万人在线上观看直播。从气候难民到数字游民,从低碳生活到人工智能......面对“气候灾难”,公益能做什么?

“在过去的十年中,

气候相关灾害已导致2.2亿人次流离失所,

相当于每天约有6万人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

原文

新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气候专家,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定义了40个常用的气候术语,并编撰成《气候字典》,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分享并使用它,对气候危机有更多了解,以便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的实施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韧性

气候韧性是指某个社区或环境预测和应对气候影响、最小化伤害,以及在最初的冲击后恢复并根据需要进行转变的能力。

为了最好地维护社会福祉、经济活动和环境,个人、社区和政府需要有足够能力来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这可以通过教授人们新技能并使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建立更强劲的灾害应对和恢复能力、强化气候信息和早期预警系统、制定长期规划等途径来实现。

最根本上,一个对气候有韧性的社会是一个低碳的社会,因为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限制极端气候在未来产生影响的最优解。这样的社会同时也建立在公平和气候正义(即对于最容易受到气候影响,或者最无能力应对气候影响的人群和社区,优先考虑帮助他们)的基础之上。

玲珑计划

了解近期关于自然之友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玲珑计划的伙伴行动故事、项目成果进展,请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这个以植胶为生的传统村寨,正在因经历高温、干旱、多雨失去生计

揭秘!这家生态农场碳中和的“绿色密码”竟是这四个字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内陆小型渔业:愿始终流动,不被遗忘

在秋天的农场链接彼此,我们的气候行动将由此开始:玲珑5期见面会回顾

【每周更新】

气候观点 | 大事要闻 | 深度解读 | 新知探索

每一期的精彩内容,都期待与你相遇

期待你的宝贵意见和共鸣

可扫描二维码查看往期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