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

该《通知》提出,“医疗机构要按照转诊规则,经患者知情同意后,优先转往所在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继续诊疗。

这意味着未来转诊活动将主要在医联体内闭环管理,这为未加入医联体的社会办医机构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一趋势,社会办医机构应该如何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的患者流失呢?

首先,政策层面对于社会办医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是持鼓励态度的。早在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办医可以选择加入医联体,并且有能力的机构甚至可以牵头组建医联体。到了2023年底,《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机构根据自愿原则,参与到县域医共体中来。

对于社会办医机构而言,要想有效应对当前的形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调整心态:尽管政策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精神依旧围绕“自愿、引导加入、业务同质化管理和强化乡村服务”。虽然医共体的闭环管理给社会办医带来了新的考验,但从长远来看,医疗健康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社会办医机构应当把目光投向全生命周期和全面健康的市场需求,寻找其中的机会。

明确位置:社会办医应该确立自己的补充角色,专注于特定领域或人群的服务。比如,可以针对县域内基层医疗的不足之处提供支持,或是发展具有特色的医疗服务品牌。同时,还可以通过延长服务链的方式,为居民提供覆盖整个生命阶段的健康管理服务。

遵守规则:在合法执业和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的基础上,社会办医机构应确保自身运营符合各项法规标准。此外,它们还需要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构建稳定的人才队伍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