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间,为了应付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蒋介石挖肉补疮,从华北地区抽调3个师出关增援。晋察冀野战军乘敌人兵力减少之机,于10月11日派二纵围攻徐水,以相机打援。国民党军从涿县、霸县方向来援。晋察冀野战军以第三、第四纵队北上阻击,双方胶着于徐水、固城、容城之间。12日,在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的督促下,驻石家庄之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率一个师及第十六军一个团北上,企图南北夹击晋察冀野战军。
1948年晋察冀野战军主要领导同志合影
早在10月上旬,蒋介石飞到北平召开华北军事会议,研究平津保三角地区的防务。会议期间蒋介石接见了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李文和罗历戎,当罗历戎报告了石家庄防务后,蒋介石为了加强机动部队,决定在固守石家庄的同时,调第三军一个师至保定。罗历戎看到守石家庄可能下场不好,乃自告奋勇带一个师到保定。
12日,孙连仲命罗历戎率第三军军部和第七师、第二十二师六十六团15日出发,4日内到达保定。为迷惑解放军,公开命令是出发至河间。出发前,罗历戎了解到保定以南无解放军正规部队,而解放军正在围攻徐水,罗估计解放军抽不出兵力南下,沿途将不会有大的战事。
罗历戎出发后的第二天,17日,正在阜平史家寨出席边区土地会议的聂荣臻和罗瑞卿接到罗历戎率部于16日由石家庄北上,17日已过正定的情报。聂荣臻立即将此通报转给在前线的杨得志、杨成武和耿飚,杨、杨、耿立即决定主力南下求歼罗历戎部。他们考虑战场不能离保定太近,决定选在清风店地区。此时,罗历戎部距清风店约45公里,而野战军还在徐水一带,距清风店120公里,野战军必须用比敌人快近两倍的速度赶往清风店。于是,晋察冀野战军一面以一部伪装主力继续围攻徐水,抗击从涿县、霸县方面来的援军,一面对3个纵队下达了死命令,要在1天1夜之内,扛着枪炮弹药跑完这足足有3个马拉松的距离,最迟于19日晨进抵预订位置。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4小时内行军120千米,意味着每小时就要走5公里,这已经是强行军的标准,再要求不休整、不睡觉、不埋锅造饭……战士们扔掉了所有的行囊、被褥与干粮,拔腿向着西南狂奔而去!
与此同时,在保定南北,无数地方干部星夜赶往各个村镇。在这个寂静幽冷的秋夜,一个个村庄的灯火纷纷燃起。干部在火光中声嘶力竭地宣讲这次战役的重要,党员带头打开粮仓,老太太煮着滚粥,汉子们在准备担架与大车,民兵与妇委会正在召开会议,分配明天的任务……
时间来到了1947年10月18日,一夜没睡的杨得志司令员纵马奔驰在华北大地上,一路路行军纵队在他周围迅速前进。鲜红的朝阳下,杨得志惊讶地发现大路两侧每50米有一个大缸,缸里分别装着开水、带红枣的小米稀饭、加了红糖的玉米面粥。有些大缸外面竟然还包着保温用的棉被!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老乡们站在大缸和锅灶旁边,不断把满登登粥碗递给饥渴的战士,把热乎乎的玉米饼子塞到战士怀里。有的战士脚上打起泡了,大嫂们不由分说,把臭脚拖过来就开始挑泡、包扎。有的老汉一边跟着部队跑,一边撕开馒头、烧鸡往战士们嘴里喂……年轻力壮的汉子们带着大车、担架守候在村边。部队一到,他们便在干部的指挥下一拥而上,把武器弹药装载在大车上,把体力跟不上的战士抬在担架上,跟着部队一同行军。一直跑到下一个村庄的地界,他们才卸下重担交给别村民兵,再返回去接下一波部队。还有十万民工在地方政府组织下,编制成担架队、大车队、扁担队,跟随着部队一同奔跑。他们是战士们心中的定心丸、守护神,不仅能将受伤的战士从火线上抢救下来,还要当向导、修工事、运粮草、看俘虏……让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地与敌人拼杀。
杨得志司令员晚年在回忆中动情地写道:
“在短促的时间里,冀中人民组成的民工队伍达10万人,担架11000副,牲口9600头,大车3400辆。”
1947年10月18日,在这一天之内,数百万冀中人民用他们的双手把晋察冀野战军六个旅抬过了这120千米!
清风店战役后,聂荣臻元帅与罗瑞卿大将和被俘的罗历戎在前线司令部
10月19日晨,晋察冀野战军全部到达预定地域设伏。当天下午15时,罗历戎已快到清风店,两次接到飞机空投的情报称:“发现共军大批密集部队南下,距离你们很近,请第三军急急作战斗准备。”但再急也来不及了。晋察冀野战军已将这1万余人团团包围在清风店地区,并于22日将其全歼,俘虏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这一仗扭转了晋察冀战局,中共中央来电祝贺,称赞此役“创晋察冀歼敌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