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施云娟)“老百姓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是出于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对党报的信任,我们应该珍惜群众的信任,维护群众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就是扎实做好报道,尽可能地帮助群众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回应群众期待。”
“要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同频共振。”“唯有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情,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12月12日举行的2024网上群众工作大会“站稳人民立场 厚植为民情怀”分论坛上,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赵婀娜、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客户端运营一室主编梁昌杰,围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媒体价值作用发挥”这一主题,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数字时代,媒体该如何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方面发挥独特的价值作用?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赵婀娜作互动演讲。人民网 鄂智超摄
“人民日报坚持开门办报,在1950年创办了‘读者来信’专栏,后来这个专栏发展成为一块专版,这块专版一直以来就是人民日报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重要阵地。”赵婀娜结合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舆论监督报道工作,以《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为题,分享了三点思考:要坚持人民至上,从回应一个诉求到解决一类问题。要深入基层一线,离群众近一些、再近一些,找到党心和民意的共鸣点。要守正创新,进一步推进融合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赵婀娜深刻感受到,“坚持人民至上也需要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的支持。”媒体主要负责的是反映和报道问题,而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是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是他们用辛苦的工作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感。”她说。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客户端运营一室主编梁昌杰作互动演讲。人民网 鄂智超摄
“要强化受众与媒体的连接,实现与用户的双向奔赴。”梁昌杰结合人民日报客户端十年来的经验,以《“跟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做“有料”“有情”“有用”的新媒体平台》为题,分享了自己的体悟:第一,强化有料,加快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新形势。第二,强化有情,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第三,强化有用,强化服务特色,升级用户体验。
“主流媒体应当通过内容传播,实现从信息传播到情感共鸣、再到价值共识的三级跃升,营造社会共识,纾解和化解社会情绪。”梁昌杰认为,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媒体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要让群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就必须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不断推出导向正确、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信息产品。怎么实现?他总结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多年探索建立起的解决群众诉求的应急机制的经验——“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同频共振”,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用户、懂得用户,进而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互联网时代,走好群众路线的形式和渠道也在向网上转移。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成为了收集民情民意、与群众互动的重要阵地,上“领导留言板”了解群众意见也已成为许多领导干部的习惯。“从网民中来,不能代替下基层;到网民中去,也不能停留在网络空间。对于热点问题,我们既要键对键,更要推动各方面实现面对面,最终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梁昌杰提醒。为此,人民日报客户端探索了“新闻+政府+服务”的有效路径,其问政频道与“领导留言板”实现数据连通,旨在更好为群众办事。“读者来信”版则多次与“领导留言板”就“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让农民工不再忧薪”“对餐饮浪费说不”等民生话题、焦点议题联合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共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全媒体时代,媒体要不断拓展渠道、拓宽平台、创新形式,更好发挥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并不断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由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合作打造的跨平台融媒体专栏《身边事》已启动。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人民网+”客户端的支撑下,《身边事》将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传递群众心声,汇聚人民智慧。接下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将发挥多方优势,联合推出“解决了吗”系列建设性监督视频,实实在在地帮助老百姓解决日生活中的各项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