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成了全世界的流量密码。

Youtube、Tiktok等外网的视频app内,你只要带上#China Travel这个话题,播放量都会蹭蹭往上涨,堪称涨粉的不二利器。

一条视频几百万播放已是常态,谁来中国逛一趟都有机会涨粉上万。油管知名摄影博主“坎迪”坦言:“中国系列视频是我观看量最高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各大城市、景点仿若下过一场雨,一夜过后,长满了“新鲜”的外国游客。

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4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免签入境人次达854.2万,占比52%,同比增长190.1%。

打开流量阀门的起因,是咱们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散至更多国家且开放了更多城市,世界各地的游客揣着忐忑与好奇,搭上了那趟驶向中国的航班。

当飞机落地,中国,这个传承了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向全世界面对面地揭开了自己的神秘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中国玩,一定得去北京、上海”,这已经是外国游客心照不宣的旅游攻略,正如我们去法国会打卡巴黎,去英国会游览伦敦那般。

北京、上海作为“新手村”,实力却一点儿也不新手,总是能给这群见多识广的旅游博主带来一点小小的震撼,是的,只是“亿”点点。

他们踏足故宫博物院的那一刻,还未走进宫殿的大门,便已瞠目结舌,什么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统统忘得一干二净,眼前只有这座以皇宫为载体的博物馆。

正当他们为超过四个足球场大小的太和殿前广场惊诧时,故宫博物院完整地图的出现更是直接令其傻眼,他们何曾见过走上一整天都逛不完的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故宫,他们还逛鼓楼、游什刹海、登景山公园、爬长城……每到一处,震撼一次。

倘若说北京是宏伟,上海便是摩登,噢不,现在流行叫“city”。

当Ari带着自己一直生活在美国的父母来到外滩时,她父母全程惊到合不拢嘴,此时此刻,脑海里不断回响着“O!M!G”。他们不曾想过,遥远的东方竟然有这样一座不亚于纽约的繁华大都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新手村”,这批“国外特种兵”接着来到了广州、重庆等地,它俩在外网都有很高的人气,一个花城,一个雾都,皆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气质。

在油管博主的镜头下,广州既是摩天大厦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也是平民小吃汇集、饱含古朴韵味的历史名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则是一座赛博迷城,“你以为我在一楼,但实际在八层”的梗越传越火,连外国人都在玩。

出站需乘8分多钟扶梯的红土地地铁站,更是给他们狠狠涨了一波见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哈尔滨作为终极副本,这回也终于在国际上好好刷了一波脸。在这对美国夫妇的镜头下,丽江是美到不真实的人间仙境,小桥流水、玉龙雪山、水车与鹅卵石铺就的小道,让她几近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自然不必多说,冰雪大世界已经是国外万千游客心目中的冬季圣地,纷纷将其列入了必打卡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中国的山川湖海在外网疯狂刷屏,他们哪里会想到,一个国家竟然能拥有这么多地貌风光,别说外国人按捺不住,就连咱们自己人都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惊叹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景之外,还有美食。

成都的火锅串串,长沙的湘菜,昆明的菌菇,广州的粤菜……

无数外国游客幡然醒悟,中国美食被全世界低估了,它无法被唐人街的中餐厅所代表。

煎饼果子成了新晋顶流,俘获了每一个外国人的味蕾;驴肉火烧令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还痴迷于烤肠、煎饼、鱼丸这样的街头小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被我们自己人调侃成“美食荒漠”的北京、杭州,都令他们流连忘返,咱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豆汁儿,他们喝得津津有味,喝完一杯,还能再来三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4小时过境免签,令这些外国游客真正意义上地走进了中国,认识了中国人,期间的每一分每一秒,他们的刻板印象都在随时间一点点瓦解,直至轰然粉碎

当真相揭开,他们没有不安,唯有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这不是电影台词,而是英国博主Jason抵达武汉后发出的惊叹,短短一天时间,他先是见识到新型悬挂式单轨铁路,也就是空轨,这种车厢地板透明、倒挂着行驶的交通工具直接颠覆了他的认知,比高铁带来的冲击还要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又体验了无人驾驶计程车,没错,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上车靠输入密码,启动需点击后座显示屏,到站后车辆还会自己溜走,去接下一位乘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是在拍科幻电影。

但,这就是如今的武汉。

这些“未来科技”并非高新区的专属,它们早已渗透进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冷不丁就给初来乍到的外国友人一点惊吓。

许多刚来中国住酒店的人都会被「送餐机器人」吓一跳,它不仅认路,还会自个搭乘电梯,上至千元度假酒店,下至百元出头的经济宾馆,哪都能看到它,外国游客不得不感叹中国不仅点外卖方便,连送外卖都进入了next leve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遍China travel的相关视频,里面的博主都会反复强调一件事:一定要下一个支付宝或微信。

无他,中国的支付方式也进入了next level。

点餐、坐车、买卖东西全都只需要扫个码或刷下脸就行,这对习惯携带现金、找零的他们过于新奇和方便,直呼:“建议全球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之外,他们寻找着真相。

一直以来,在西方媒体单方面的灌输下,外国人普遍对中国有着极深的误解,什么全民被监控、落后、街道脏乱差、危险指数过高…… 反正有什么帽子就扣啥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这些外国游客都抱着一颗前来探险的心,提前给自己打了会遭遇危险的预防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没有料到,自己全副武装筑起的防备,皆在下飞机的那一刻尽数卸下。

无论是对脚下这座城市,还是当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净安静,是每一座中国城市带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地铁站没有流浪汉跟蟑螂老鼠,城市河流没有粪便,就连绿化带都修剪地整整齐齐,以至于他们敢坐在大街上用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人流和车流很大,但由于禁柴油车、限制喇叭、街道与楼栋的距离够宽,所以安静到他们有些不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他们总对遍布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耿耿于怀,甚至心生各种阴谋论,结果实地一瞧,谣言统统打消。

这不是监视,而是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印证中国的安全,有游客在晚上10点多选了一个他自认为最黑暗、最危险的巷子,再从兜里拿出手机、打开闪光灯,随后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以此证明哪怕自己大半夜当个显眼包,也不会遭遇劫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该行为倘若放在他自己的国家,别说行动,连想法都不敢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外国妹妹挑战凌晨2点20分独自一人漫步在成都街头,结果啥事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的危险,或许就是路边滋滋冒油的羊肉串。

这份踏实的安全感,不只是监控摄像头给的,也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友好。

譬如这对美国夫妇来什刹海游玩时,手机、充电器不小心落在椅子上,十分钟后她才想起来,等慌里慌张地跑回去后发现,东西不仅没被拿走,还有一位中国女孩帮她看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在国内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甚至在外网掀起了一项挑战,挑战内容就是将随身物品落在中国街头,测试是否会被拿走。

一位外国博主便故意将手机丢在大街上,半个小时过去,根本没人注意,直到一位女生发现并拾起,可她第一时间竟是高举手机呼喊:“这是谁的手机!”试图帮忙寻找失主。

这种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的温暖,弥足珍贵且记忆深刻。

德国博主“Ken Abroad”因为在吃饭时有中国家庭向他友善地打招呼,并赠送糖果、饼干,令其开心了一整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法国小伙更是发起了「6天穷游中国」的挑战,在车程长达20小时的火车上,他先后被中国乘客“投喂”了鸡肉、啤酒、苹果、花生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抵达四川后,又接二连三地被当地人邀请到家中留宿,对方见他没吃饭,还善意地煮了碗面条给他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将旅游目的地当成一件商品,那中国的好评率,一定是100%

语言虽然不通,但友好与信任不会作假,它直抵人心,瓦解着外国游客的不安与防备,更粉碎了国外对中国的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壁”一旦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好奇心。

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逛景点、品美食,他们的旅行计划开始天马行空,总能玩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花样。

当内娱的影视音乐还在苦恼如何实现文化输出时,殊不知,全世界游客自发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男女,不拍张汉服写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品中国茶叶,他们连夜熟读茶马古道的历史,还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外网观众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做扎染、捏陶瓷、学木雕,游佛寺古刹、赏飞天壁画,他们甘愿化身海绵,尽可能地汲取关于中国的一切,去勾勒眼前这个国家真实且完整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4小时过后,“中国通”应该会变得越来越多,

相信不久的将来,变脸也好、扎染也罢,这些属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将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牢牢刻在全世界人民的记忆中,谁也无法“偷”走

有人学传统文化,有人看近代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近几个月突然多了许多外国面孔,他们有俄罗斯人、泰国人、西班牙人,还有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神情肃穆、态度认真,逐字逐句阅读着场馆内的翻译文字,一点一滴地了解中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的牺牲及努力,就像英国博主jack说得那样:“我认为了解学习这里发生了什么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作为一名游客,逛吃赏景才是主旋律。这何尝不是因为他们打心底喜欢上了这里,所以想了解更多、了解更深。

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自发充当起了“自来水”,无论是网友还是大网红,无一不在向全世界安利中国。

他们极尽赞美之词,从美景、美食到现代科技、历史人文,中国的形象、中国人的形象一夜之间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