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海南省简称“琼”,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省,也是最年轻的一个省(1988年4月才从广东省中划分出来)。论面积,海南是我国最小的省,但是,海南却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白沙起义、解放海南岛,都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面积仅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的“小”省,走出了7名开国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海南籍的开国将军数量,远不能和有300多人的江西、湖北、海南相比,也不能和有八九十人的河北、山东等省相比。但是,海南籍的开国将军“含金量”很高。7名将军中,有开国大将和上将各1名,开国中将2名,开国少将3名。其“含金量”不仅远远超过河北、山东这些只有开国中将和少将的省份,甚至超过了没有开国元帅和大将的第一将军省江西。

海南籍的3名开国少将是符确坚、马白山和吴克之

符确坚是海南文昌人,190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早在1927年,在新加坡参加工人运动的符确坚就入了党,曾任中共文昌县委书记。1932年,海南革命遭到严重挫折,符确坚辗转由香港、厦门到了中央苏区。红军时期,符确坚基本上在中央财政部工作,曾任国库局局长、财政部秘书长等职。抗战期间,符确坚在新四军工作,担任过总兵站政委、师组织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在华野担任过旅副政委、滨海军分区副政委、4纵10师政委、23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符确坚少将

马白山和吴克之少将都来自琼崖纵队,都是琼崖纵队的重要将领。(琼崖纵队领导人冯白驹,如果授衔,至少是上将)

马白山1907年生于海南澄迈县,和符确坚一样,都是1927年入党。琼崖反围剿失败后,前往上海,曾在南京军官学校学习,身份暴露后,于1933年回到海南,以教师的身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琼崖红军改编为独立大队,马白山任副大队长,是冯白驹的得力干将。1939年仲夏,马白山前往琼西,开始了艰苦的琼西根据地的创建工作。解放战争期间,马白山担任了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参谋长、副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白山少将

吴克之1911年生于海南琼山县,年少时前往马来西亚谋生,曾在琼山县师范学校和广东燕塘军校学习,可谓是文武兼备。“七七事变”后,吴克之回到海南从事抗日救亡斗争,曾奉命营救冯白驹。他和马白山一样,都是琼崖抗日独立队的骨干,曾任独立队第三中队长,琼崖纵队第二大队长、第一支队长等职,率部在琼岛和日伪军作战,取得了较好的战绩,他的支队被誉为“常胜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克之少将

解放战争中,吴克之数次担当重任,担任过“秋季攻势”、“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等重大战役的前线总指挥。1950年,四野15兵团攻打海南,吴克之指挥琼崖纵队为接应配合夺岛作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海南籍的2名开国中将:庄田和卢胜,资历都不简单

庄田中将1906年生于海南万宁县,早年到新加坡打工,并于1926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庄田前往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和“无衔将军”伍修权是同学。回国后,庄田先在红军学校任职,后来在团、师担任政治工作,担任过团、师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参加了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田中将

抗战时期,庄田奉命回到海南,加强对琼崖抗日游击队的领导,先后任独立第一总队副总队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和马白山、吴克之一样,庄田也是冯白驹的得力干将。解放战争中,庄田曾任粤桂边纵队司令员、滇黔边纵队司令员,级别相当于军长。建国后,庄田先后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军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

卢胜中将1911年出生于“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之地——琼海县万泉河边。卢胜的革命经历和庄田、马白山、吴克之这些从琼崖纵队走出的将领不同,而和福建籍的开国上将叶飞相似,他是从闽西红军到新四军,再到第三野战军。上世纪30年代初,卢胜先到厦门从事地下工作并入党,1932年底,到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参军。红军时期,卢胜身经百战,从班排长,到独立营长,到团长兼政委,在闽南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功勋卓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胜中将

抗战爆发后,卢胜先后担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团长兼政委、苏皖支队政委、苏中军区四分区司令员等职,是名将陶勇的好搭档。解放战争时期,卢胜先后任华野1师1旅政委、4纵10师师长兼政委、4纵副司令员。4纵后来改编为华野23军,卢胜任政委,率部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历次重大战役。1952年,卢胜又率23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后,卢胜担任过福州军区政委等职,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在开国中将里面是成就较高的。

海南籍的开国上将和大将,更是大名鼎鼎

海南唯一的开国上将周士第,和卢胜一样,都是来自琼海县。周士第早期的资历不亚于那些元帅和大将。他毕业于黄埔一期,和徐帅、陈赓、左权、陈明仁等都是同学;毕业后曾任孙中山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后来在铁甲车队基础上成立了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北伐途中,周士第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战功卓著;南昌起义后,周士第任起义军主力25师师长,他的部下有后来成为元帅的陈老总和林帅、后来成为大将的许光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士第上将

红军时期,周士第曾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红15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期任120师参谋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中,先后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兼副政委(司令员兼政委徐帅)、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解放军17个兵团,司令兼政委一肩挑的,除了徐帅、陈赓、肖劲光和王震,就是周士第,可见其优秀的军政才能。有人认为,周士第如果不是南昌起义后几年间和组织失去联系,授予大将军衔也完全有可能。

海南籍的大将,是十大将中年龄最大的张云逸

张云逸1892年出生于海南文昌县,1908年入读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后来又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拥有扎实的军事基础。张云逸参加过辛亥革命,在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中,张云逸险些牺牲,差点成了“黄花岗七十三烈士”(张云逸语),后来,他又参加了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早在1924年,张云逸已经是粤军的少将旅长,北伐战争时,他是叶挺独立团的上级——第4军12师参谋处长。因此,张云逸的资历比朱老总还要老。

而且,张云逸在1929年与邓公一起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任军长,这支部队后来成为红三军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张云逸是红军的缔造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云逸大将

抗战初期,张云逸领导了新四军的组建、整编,并为敦请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而奔走。1938年,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兼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张云逸升任新四军副军长(兼2师师长)。可以说,张云逸在新四军的地位,仅次于陈老总,在粟裕之前。

建国后,张云逸以其深厚的资历,成为唯一享受元帅待遇(行政三级)的开国大将。

结语:巍巍五指山、滔滔万泉水,秀美的海南岛孕育出的7名开国将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为新中国的解放征战奋斗一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人民永远纪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