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高度重视部队的作战士气。保持己方部众的高昂士气和积极应对敌军部众士气,对增强作战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孙子兵法》多篇都谈到了部队士气问题。其中,《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三篇对部队士气问题进行专门的比较充分的论述,《势篇》《军争篇》也零散地提到了士气问题。

对这些论述进行概括,可以看到,孙武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军队气势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气势的表现。孙武在《地形篇》提出因军队士气不佳而导致失败的六种现象,分别是:“势均,以一击十”是“走”;“卒强吏弱”是“弛”;“吏强卒弱”是“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是“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是“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是“北”。

其中,“走”和“北”是由于指挥员用兵不善,出现“以一击十”“以弱击强”的现象,导致部众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失去斗志而败北逃走。“乱”是指挥员能力弱,治军不严,导致纪律松弛,号令不行,阵形混乱,斗志消沉,与敌接战一击即溃。“弛、陷、崩”是军队内部将、吏、卒三者之间关系不和谐而导致失败。

因此,己方军队必须极力避免出现这六种因士气不佳而导致失败情况的发生,要充分利用敌军这六种不利“形势”而夺取胜利。

其次,增强己方士气。为了凝聚己方作战人员的作战意志和激发作战人员的士气,形成高昂的战斗气势,孙武提出了许多增强己方军队士气的方法,以形成“诸、刿之勇”。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一是形成令行禁止的齐势。所谓齐势,就是通过平时教育训练管理,即“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使部众精诚团结,服从号令,勇敢顽强,协调一致地遂行作战任务。首先,要关爱士卒,“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要严明纪律、严格要求,绝不能溺爱士卒如“骄子”而不能用。其次,要加强训练,通过运用金鼓旌旗等号令来统一士卒的视听,使“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部众依号令而行,勇往直前。

二是形成深入则专的客势。所谓客势,就是利用进入敌境作战所形成的不请自来的客位情形,遵循“深入则专”的原则,运用“九地”以增强或迫使己方士卒不得不同心协力,勇敢作战。运用“九地”增强客势的方法,同运用“九地”形成控势的方法是一样的,即“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合交;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控势是“并力”,客势是“取人”,二者共同形成“率然之势”。

运用“九地”增强客势,核心是要将“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因此,要愚弄士卒的耳目,使其无知、无识、不得虑;派部队深入敌境作战,要“如登高而去其梯”,逼迫其不得不勇往直前,按照预先部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行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再次,应对敌军士气。对如何降低敌军士气,孙武没有更多的论述。重点探讨了应对敌军士气的措施。主要就是《军争》篇中提出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其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从一天情况看,早晨出去,人员的体力充足,士气意志通常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要尽量避免与之作战。到了下午,经过一天的行军、布阵,军队体力消耗较大,士气较低,此时作战容易获得成功,一击而溃。

“归师勿遏”,通常指班师回朝的军队,士卒归心似箭,都力求早点回家与家人团圆,如果这时阻拦其回师,敌军必会勇猛战斗,搏命一击。即使歼灭之,必然自身损耗也大。因此,这种敌军不要击。

“围师必阙”,就是当我军对敌军形成四面包围之势时,为了防止困兽犹斗,一定要在包围圈上留下一个缺口,假装给敌军一个逃生的机会,使之失去拼死顽抗的意志,只想从缺口迅速逃走。我就可在其溃逃之际一举歼灭之。

“穷寇勿迫”,就是已经战败的敌军,追击敌人不能完全要求一歼而灭,迫敌于死战,敌已经逃出去了,其心已活,活命之心很强,不要过于紧迫敌人,需要多管齐下,攻心为上而灭之。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