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一座依偎着长江与沱江的千年古城,它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静静流淌。咱们今儿个就聊聊那段隐匿于川江之上、鲜为人知的往昔,主角便是神秘的古代泸州川江捞尸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儿啊,兴许是独一份儿,不光我没讲过,旁人也鲜有提及。可它实打实是泸州长江史的一抹独特色彩。咱泸州人打心眼里把长江和沱江敬作母亲河,长江尤甚,馈赠给泸州的恩泽,远超白酒产业,历史底蕴更是深厚悠长。大伙熟知泸州“酒城”之名,这招牌确实响亮,不过我私心觉着,称它“江城”也不为过。江城众多,泸州只是长江途经的一站,却与之血脉相连,难解难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遥想往昔,甭管是最早的原住民,还是后来迁徙来此定居的人们,依水筑家、因水繁兴,成了泸州历史长卷里最常见的图景。

虽说长江担着“母亲河”之名,无私滋养着这片土地,脾气却着实算不上温和。江边讨生活,那艰难程度超乎想象。古人云人生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撑船居首,绝非戏言。江面上波谲云诡,甭管长途跋涉还是短途往返,那份脱离陆地的劳顿与居无定所的漂泊,岸上之人着实难以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上船只,有私家自用的,也有官府差遣的。短途运输不过是到对岸,长途可就没个准信儿了,耗时多久全看老天爷脸色。官府押送货物,那是长期营生,协议签得妥妥当当,这活儿一旦出岔子,赔钱事小,惹上官司、丢了性命才是大祸。即便如此,为了生计,总有人铤而走险,毕竟活下去,从来都是一场硬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这么一群人,算是官府的临时雇工,类似如今的劳务派遣。他们不揽载客送货的活儿,专司打捞,捞的大多不是物件,而是溺亡之人,便是这神秘的川江捞尸人。他们那船漆得通红,传说是能挡煞气,颜色又极为醒目,只要“红船”一出动,旁人便知定有状况发生。

常言道:“河中淹死会水人。”失足落水、自寻短见、遭人暗害乃至行船遇险,皆能夺命。那会儿的江河,可比现在凶险得多。没有雷达助力,江水幽深难测,哪怕经验老到如行尊,在川江领航多年,也难保不翻船遇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说泸州境内这一段,像张旗三滩,搁古代那就是鬼门关的代名词,位置就在如今泸州纳溪的头脊梁一带。宋代范成大在《江安道中》写道:“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

他的《吴船录》里还记载:“乙巳,发叙州。十五里,有南广江来合大江,通百二十里,至南溪县。四十五里,至泸州江安县。道中有滩,号张旗三滩。谓湍势奔急,张旗之顷,已过三滩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啥意思呢?他说自己在那年的乙巳日,从叙州启程,行十五里,南广江并入大江,跋涉百二十里抵达南溪县,再走四十五里就到了泸州江安县。途中那湍急的张旗三滩,水流奔涌,眨眼间便过了三滩。

据《泸州航运志》载,泸州长江纳溪至泸县这 20 公里水路,险滩林立,像虎牙子、脊梁三滩、观音背、三堆子、三漩子、火焰碛、豆腐石,其中观音背、脊梁三滩最为凶险。历代朝廷和官府航道部门都在这儿安排救生红船,船员用旗语引导过往船只避险过滩。官船、货船途经三脊梁,船长得听红船引水指挥,水手辨清旗语方可通行,“张旗”之名便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间,民间难有打捞船组织,据说宋朝甚至更早便有官方打捞船了。船身用朱砂、土漆涂抹,一来醒目,二来驱邪。那时红船归官府,水手如同今日劳务派遣,无编制,活儿又险又脏,保障却少得可怜。溺水者通常三五天浮起,也有从别处冲来的。女子尸体多头朝下,男子脸朝上,要是立在水中,迷信说法是成了“煞”,碰都不能碰,大伙都躲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州人称溺亡者为“水打棒”,为啥呢?据说人溺亡三四天后泡胀,僵直着顺水漂来,像木棒似的,方言讲“水打起来的”,就叫了这名字,也有人喊“水大胖”。甭管咋叫,这类尸体常人瞅一眼都受不了,更别说打捞了。打捞尸体讲究技巧,钩子放不对,尸体易残破,稍有不慎沾了尸毒,自己也得搭进去。

老一辈人迷信,自有规矩。大致能估摸出哪儿出事儿该去哪儿捞,完事还有辟邪仪式,得用江边石缝里的湿柴生火跨过,桐油洗手,鼻子塞苦蒿叶祛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溺亡者模样各异,亲人有时都认不出,偏有个离奇说法,见了亲人会流鼻血,外人却不会。科学解释是,溺水者救起后体内外压强变化,尸体内液体易从鼻腔等开口处渗出,泡水久了组织分解,血液变稀也易渗出,可见流鼻血一说,不过是对尸体变化的误读。

男女尸体浮水姿势不同,有人扯阴阳之说,或讲女子守贞洁。实则科学研究表明,因男女身体比重、体型特征差异,男子溺死后多背朝上,女子多面朝上。人刚溺亡比重大于水下沉,死后微生物产气使尸体膨胀比重变小就浮起来了,女子骨盆宽、臀部重,上浮自然面朝上,男子则相反。

但对于捞尸人而言,没这些理论,全凭经验。如今,古代和近现代捞尸行当早已消失,打捞设备先进又安全。往昔岁月,从业者也是无奈之举,虽离奇传闻众多,到底是份特殊职业,在历史中留下了或明或暗的独特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