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越战争中,中国炮兵曾用152榴弹炮击垮了近万米外的一座越南大桥。

要知道当时我军还没有配备精准的制导导弹,炮兵只能通过人工校准完成炮击任务,但炮兵的战士们成功创造了奇迹。

经此一役,越南行军要道上的唯一公路桥塌了,而中国炮兵史上又添了一座丰碑。

中国炮兵是如何完成这次炮击任务的?越南被炸毁的桥有哪些战略意义?大桥垮塌以后,越南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5年8月,中越战争前线某军区的152榴炮连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炸毁越南的戈摆大桥。

戈摆大桥横跨越南的斋河两岸,是两岸唯一能让辎重卡车通过的公路桥,基本上每天都有越南的军事物资通过这里被送往前线。

因而为了切断斋河地区的补给线,我军必须想办法炸毁戈摆大桥。

另外一边的越南军队也知道戈摆大桥的重要性,所以派出了精锐部队守在大桥两侧。

虽然总体兵力不多,但是仗着山高水急的天险,这些人愣是把戈摆大桥附近的阵地守得滴水不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我军只能安排炮兵准备炸毁桥梁。然而当时的炮弹技术远没有今天发达,精确制导的导弹也尚未被广泛应用,因此用什么炮弹炸桥成了一个难题。

反复商讨以后,指挥部才最终选定了152榴炮。说来这种炮确实算得上是当时的国之重器,生产工艺也是曾经从苏联引进的。

从1951年中苏签订合同开始,到1956年152榴弹炮正式投入量产,这门炮上凝聚了我国军工部门的太多心血与期待。

等到1958年的时候,我国已经有了500多门152榴弹炮,并且全部装备到了部队里,此后它成了我军服役的最大口径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名鼎鼎的炮击金门里,152榴弹炮第一次出现在了我军战场上。凭借出色的表现,152榴弹炮一战成名,此后一直被视为我军炮兵团的主力炮。

后来又经过了多次的改良,152榴弹炮的性能变得更加出色。也正因如此,指挥部才会决定用它来炸毁戈摆大桥。

其实早在1985年3月,我军就曾向戈摆大桥开过炮。只可惜炮弹打出去以后,整个桥体毫发无伤,几乎所有炮弹都打进了河里。

然而解放军绝不会轻言放弃,5个月后再次向炮兵连下了炸桥命令。至于第二次炸桥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炮兵用大炮进行狙击,人工进行校准,将炮口对准万米开外的越南大桥,这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炮击任务。

隔着这样远的距离,又没有精准的制导导弹,中国炮兵究竟能否创造新的军事传奇呢?

“开炮!”

随着指挥员这一声令下,我军炮弹接连飞向万米外的戈摆大桥。

吸取了上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炮兵的152榴炮连接到任务以后慎重了很多,对戈摆大桥附近的勘察工作也做得尤为认真。

榴炮连所属团的团长宋世华为此多次实地勘察,不断修正着戈摆大桥的具体位置,就连周围的地形也被他摸排了一遍。

通过初步研究宋世华等人发现,南侧的桥墩修在了坚固的石壁上,地质结构非常牢固。反观北侧的桥墩则扎在较为容易破坏的土层里,更容易炸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宋世华又带人对大桥进行了受力分析,这次他们得到的结果是,桥上的120多根铁锁与桥墩一起增加了桥面的稳定。

也就是说,想让大桥彻底坍塌必须破坏这种稳定性。如果大桥两端出现晃动,那么桥中央的稳定性就难以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的桥面也将变得不堪一击。

于是最终指挥部决定,炮击时先挑结构较脆弱的北桥墩下手,而后再依次摧毁南桥墩和大桥桥面。

除此以外,炮弹虽然还是用152榴弹炮,但这回选择的都是同一批次生产的,就连提前准备好的30发炮弹的重量都完全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批次和重量的炮弹,打出去以后的偏差也有可能不一样,哪怕它们都是合格的产品也不能避免这一点。

要知道的是,在远距离炮击中,有一定的距离偏差的非常正常的。然而这次为了炸毁戈摆大桥,我军必须把偏差降到最低。

毕竟这种偏差普遍在几十上百米,但是戈摆大桥的桥面也就6.5米宽。稍有差池,放出去的炮弹都有可能打进在河里。

可以说这次榴炮连上下为了完成任务,做了非常周密的准备工作,直至12月才完成了前期部署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5日,前线的榴炮连接到了军区的开炮命令,所有战士都立刻绷紧了神经。当天12点半,指挥炮弹的红旗挥了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第1枚炮弹飞向北桥墩。但其实这枚炮弹的目的并不在于炸到目标,因为它携带的是瞬发引信。

瞬发引信会让炮弹爆炸时产生大量烟雾,便于炮兵确定炮弹的落点,进而修正开炮方向。

正是根据第1枚炮弹反馈的结果,第2枚炮弹成功击中北桥墩。而后第3、4枚炮弹也精准被打进南桥墩内部,大桥的平衡性已经遭到了破坏。

但是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榴炮连又向北桥墩补射了好几炮,大部分都命中了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后打出去12炮以后,桥体出现了剧烈晃动。这时指挥员意识到打桥面的时机已然成熟,立即下令用短延期引信击打桥的正中央。

短延期引信在这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它能确保炮弹一钻进桥里就爆炸,避免了炮弹飞过桥面才爆炸的尴尬。

接下来的4炮,仅有一炮射空。随着第17炮命中桥面正中央,戈摆大桥在炮轰中彻底垮塌,榴炮连顺利完成了任务。

虽然大桥的坍塌对越南来讲损失巨大,但解放军一共就打了17炮,根本没花多少时间,直接把越南军队打蒙在了当场。

然而,这也暴露了炮击大桥的弊端。越南军队回神以后,立刻就知道了榴弹连的位置,并且展开了疯狂还击,一场炮战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尘土飞扬间,离我军炮口近万米的戈摆大桥彻底垮塌,中国炮兵成功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远程射击任务!

那么戈摆大桥被远程炸毁以后,越南军队能做啥?

面对垮塌的战略要道,越南军队痛心疾首,并且迅速往我军炮兵阵地的方向回敬了多枚炮弹,这多少有些棘手。

其实在确定要炮击戈摆大桥时,我军指挥部就想到了被还击的可能性。但是综合来看,炮击确实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原本指挥部制定了三种备选计划,一是派飞机从空中轰炸,二是让特种兵直接靠近大桥爆破,三则是远程炮轰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说起来,飞机轰炸可以精准命中目标,也最省时省力,但这偏偏成了最先被否决的方案。

这主要是因为双方都把这场战争当做的局部战争,默契地都没有派遣空军参战,中国并不愿意打破这种心照不宣。

至于派特种兵执行爆破任务,确实免去了侦查地形、修正炮弹方向等麻烦,但这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且不论群山湍流的阻碍,单说越军的层层防守就有可能让特种兵有去无回。

遑论爆破以后,越军一定会迅速围上去,特种兵必然难逃牺牲,这是指挥部不愿意看到的。正因如此,难度最大的炮击大桥反而成了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炮击成功以后,这一方案会暴露炮兵位置的弊端也随之凸显。好在指挥部料到了这种可能性,并且提前做好了准备。

原来是在勘察戈摆大桥位置的同时,宋世华还带人顺路摸清了越军的大部分驻军坐标。因而越军的还击一开始,我军立刻确定了炮弹来自哪些阵地。

这样一来主动权仍在我军手上,指挥部提前在周围布置好的火箭炮、迫击炮等重武器也派上了用场。

很快越军就扛不住我军的火力压制了,并且先一步鸣金收兵,之后只能灰溜溜地想办法减轻大桥坍塌造成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开始时,他们想在河上再架起一座桥。我军很快发现了端倪,并且炮弹随之飞向有了雏形的临时桥梁,越军的架桥意图被彻底打散。

然而河对岸的前线还等着后方运来的物资,他们只能采取用骡马运送物资的土方法。可惜我军不想给他们这个机会,再度开炮拦住了他们的过河脚步。

这次进攻不但歼灭好几个敌人,而且还让越军的不少重要物资掉进了河里,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物资被冲走。

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越军甚至连还击都不敢,这桥炸得实在是解气。

时至今日,炮击戈摆大桥的案例仍是军事教学中的经典,执行任务的152榴炮连也将永远被篆刻在中国炮兵史的光荣榜上!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