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猪宴 甘昊旻 摄
猪的“年终总结”
文/彭小容
寒冷的冬天来了,重庆人就开始盘算着吃刨猪汤的日子。今年很特别,我与重庆作家们一起到南川乐村参加了一场“吃刨猪汤”民俗活动。
“刨猪汤”,是我国西部等省市农村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习俗。所谓“刨猪汤”就是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农民杀家里喂了一年的猪,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吃喝玩耍,热情的主人一般还要给来的客人送一刀肉。哪家要吃“刨猪汤”,那天这户农民家中就会格外热闹,客人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动分工,有烧水的、拉猪的、磨刀的、接猪血的,只有杀猪的是请来的师傅。猪“炸啦啦啦”的尖叫声响起,便拉开了正式的“刨猪汤”序幕。大人们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小孩子的追逐打闹声,老人们的笑声,上演着一曲“年猪交响曲”。
几小时工夫,刨猪汤的几道经典菜便被端上席桌,酸萝卜炒回锅肉、菠菜炒猪肝、萝卜排骨汤、红苕粉滑肉汤、酸辣猪血,大盆大碗,满满一桌,热气腾腾。亲友们边吃边谈,既联络友情,又互通信息,还筹划来年发展。这是乡间极为重要的聚会,很有意义。所以,这种“吃刨汤”风俗能沿袭至今。
这次活动还特意搭建了一个“南川请你来吃刨猪汤”表演台,台上,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观众们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台旁边有主角——三头又白又肥的整头猪,头上戴上了大红花,好像是登上了荣誉榜,闭着眼睛安静地享受着人们的品头论足,这头肥点,那头大点。一个三岁的穿着红色衣服的小男孩,拉着妈妈说,“妈妈,妈妈,这个大猪猪怎么不叫啦,怎么在这里一动不动地睡觉呢?”妈妈耐心地给孩子讲猪猪的一生。听到孩子的问话和妈妈的答话,勾起了自己小时候与猪的一些故事。
七八岁的我,每天要给它们割猪草。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喂了好几头猪,我家还是算少的,只有五头。每天到山坡上割猪草,切猪草,淘洗猪草,这都是我和相差三岁的姐姐干的事情。小时候,我体质很弱,干农活,真不行,每天回家背篼里的新鲜草是最少的。每天煮猪食、喂猪、清洁猪圈,则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每天一头猪都需要吃一大桶猪食。每个季节,地里的庄稼,出产什么,就给猪食配上什么,如玉米出来,要和上玉米面,红薯出来,和红薯。冬天地里没有东西,母亲就得在秋天给猪们备上过冬的食物。
我们家对面住着的是工厂职工和供销社职工,他们不用喂猪。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好,工人阶级嘛,所以每餐的淘米水、吃剩的饭菜就会倒入潲水桶。每隔两三天,我母亲就会去提回家,算是改善猪猪们的生活——打牙祭,因为有油水。但是我最不喜欢潲水,夏天会有发出酸味道,看着也不舒服。母亲不会让邻居白给潲水,经常会把自己种的最好的蔬菜给他们送过去。现在的家庭都没有这个潲水一说,直接就是下水道冲走。
我、姐姐和妈妈,是每天为猪食劳作的固定人员。农忙时节,为了给猪猪改善生活,要种植很多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要全家总动员。因为猪猪的一日三餐一餐都少不了,没有喂饱,猪猪就会跳出猪圈,到外面来捣乱。我一点都不喜欢猪,甚至看都不想看一眼,讨厌它们,占去了我很多玩的时间,一家人都要围着这个猪转。
最喜欢过年了,杀了猪,全家人都得到解脱,不用为猪食操心,轻松了很多。杀年猪后,我们家都会开一个年终总结会,会算账的父亲就会详细列住清单,一年买三吨煤、一季玉米,一季红薯,猪草还不算钱,一家人的劳动力不要算钱,就算这个煤、农作物的价值都可以抵上我们家出栏的猪价值,算来算去,赚就赚了一池子的猪粪,现在有机肥还可以卖钱,但是当年,有机肥太多啦,地里施肥用不完,不值钱。所以父亲和我们三兄妹都极力劝妈妈不要喂猪,365天,一天都不能歇,实在是累人烦人。
但是,我们算归算,劝归劝,母亲不会听孩子们和丈夫的意见,一样执着和热爱。她会说,庄稼人的农作物,就是种给猪吃了,年底有一个总的经济收入。她不去买猪崽,而是喂了一头母猪,等着母猪自己下猪崽。猪一年会下两窝猪崽,夏季,母亲会给母猪扇扇子,用手去给母猪梳理猪毛。冬季生猪崽,最折腾人,寒冷的冬季,要下崽了,母亲往猪舍跑得很勤,每次去了会待上一个小时,提前就会在猪圈口烧上柴火,提高猪圈的温度。有经验的母亲知道哪天猪会生产,就会一整夜地陪在母猪圈外,为猪崽接生。小孩子终归是孩子,对小猪崽还是喜欢的,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去一次猪圈,总会惊奇地发现,母亲把很臭的猪圈清扫得干干净净,我这个嗅觉灵敏的小孩子都闻不到臭味。一只只小猪崽,红彤彤的、肉嘟嘟的在母亲提前就准备好的猪窝里边,酣然入睡,我也觉得开心。妈妈还要及时给母猪补充营养,特别地给母猪做玉米羹,不加猪草青菜的纯玉米羹,让猪妈妈享受几天大餐,当然也算是催奶水。每天猪崽吃奶,母亲会一只一只猪崽放到猪妈妈奶旁边,看护着猪妈妈,让猪崽吃饱。这样的工作,要持续一个星期,猪妈妈会自己照顾小猪崽以后,妈妈才放心地把猪崽放母猪身边。
每年,我们家会喂三到五头“单身猪”,其实就是喂了长大后,被宰杀供人们食用的猪。卖几头,宰一头过年。请上亲朋好友,那是母亲最幸福和荣光的时刻,因为亲朋好友看这头猪的大小,可以看到女主人的勤劳程度,大家自然会夸奖一番,并祝福这个家庭在来年会更加红红火火。
今天,看到南川水江乐村的几头大肥猪,好像也看到了,这里来年红红火火,人气满满,动物、植物和人,都在这个海拔1400米的山清水秀之地和谐生活的幸福画卷。
作者简介:彭小容,供职于重庆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