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诗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诗歌产生于先秦时期,譬如中国文化源头之《诗经》。到了秦汉时期,聪明的中国人不仅会作诗,还尝试将诗歌以某些图形的形式予以排列,通过图形展示,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成为后世“图形诗”的滥觞。

“图形诗”,诗是本质,图是外壳,技巧则是灵魂,既能表情达意,又能斗智增趣,因此长期流行。

“图形诗”一经出现,即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经过演变,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笔者举例如下。

图形诗举例

“图形诗”的创作者们,巧妙构思,图形中的字,有的可以顺读,有的可以逆读,逆读则称为“回文诗”。“回文诗”是“图形诗”中十分重要的分支之一。

下面这首图形诗,即为回文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十字图诗,作者无名氏。

唐到西山水流长,长流水山见日光。

光日见山人马动,动马人山西到唐。

下面这首图形诗,同样是回文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局诗。

这首图形诗的读法是,以四角上的字为首句首字,又以上句的尾字为下句的首字进行连环,可顺时针读,也可逆时针读。

顺时针读:

《湖心亭》

翠烟湖上亭,亭幽在隐意。

意解自鸥汀,汀石绣苔翠。

逆时针往回读:

《湖心亭》

翠苔绣石汀,汀鸥自解意。

意隐在幽亭,亭上湖烟翠。

下面这首图形诗,只能顺读,不能逆读, 不是回文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绣龟形诗,作者为唐代侯氏女子。

此诗从乌龟头部的“暌离”二字开始读起,顺时针直至末尾“还乡”。

暌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

开练叠箱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

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

该故事发生在唐代,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首句的“暌”,指这位姓侯女子的丈夫张暌,他是一位镇守边关的将领,已经离家十年未归。张暌的妻子侯氏有诗才,善于刺绣,于是写下这首思念丈夫的诗作,再绣成龟形,献给当朝天子。唐武宗看到之后,深受感动,下诏命令张暌从边关返乡与侯氏团聚。

下面这首图形诗比较有趣,也很有名,属另辟蹊径的一类图形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智体,北宋一代文豪苏轼首创,诗体近乎谜语,又称“谜象诗”。

你能看懂这首图形诗吗?

不能吧?

来看看谜底的诗句。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苏轼这首谜语诗流传甚广,因这首诗的开头二字为“长亭”,故这种图形诗又被称为“长亭体”。

其实苏轼这种“谜象诗”,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流传至今的保存有一首,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图形诗,题为《闺怨》,作者是尤孟娘,时代及生卒年不详。

正确的谜底诗句如下:

《闺怨》

半斜三更门半开,

小姐等到月心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

哭断肝肠无人来。

再看下面这幅图,这同样隐藏着一首图形诗,流传甚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帝诗竹图”,清代文人绘。

这幅竹子画中隐藏着一首诗,你发现了吗?

是不是没发现?

再看下面同一幅竹子图拓片,注意圈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子上的片片竹叶,巧妙的凑成了20个字,一首五言诗诞生。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是否恍然大悟?!

传说这首五言诗是关羽亲自作成,诗中“东君”指代曹操,讲述的是关羽被曹操俘虏后,曹操十分爱才,对关羽厚加封赏,加封他为“汉寿亭侯”,赠金赐银,天天宴请。可惜关羽对刘备一片赤诚,衷心不改,他想写信告诉刘备,怕被曹操发觉,于是巧妙的画了竹子画,藏诗于竹叶中,送给刘备,表达自己不离不弃的忠贞感情。

既然说到“图形诗”,当然不能不提到著名的璇玑图。它是由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女子苏蕙所创,因年代久远,有多种不同版本。

版本一,织锦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织锦图,作者为前秦才女苏蕙。

苏蕙的丈夫窦涛,因长期在外地做官,而与留守家中的妻子苏蕙渐生隔阂,夫妻感情岌岌可危。苏蕙富有才华,思念丈夫之余,曾写下数百首诗作,为了将这些诗歌呈送给丈夫,挽回丈夫的心。她将这些诗的字,重新打乱,逐一织在锦缎上,由此诞生织锦图,并寄予其夫窦涛。

《织锦图》共112字,正确的读法是,从最上一行的中间的“夫”字开始,向右下方斜着读下去,“鸳”字左侧紧挨着“鸯”字,再斜着往左上方读下去,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妻”字。

全诗如下:

夫妇恩深久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

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凄。

去时嘱咐真情语,谁料至今久不归。

本要与夫同日去,公婆年迈身靠谁。

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鹤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叫早归。

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确的读法,如箭头走向所示。

这个版本的璇玑图,只能读出一首诗来,不能算作真正的璇玑图。

版本二,璇玑图。这份版本更复杂,字数更多,它的名气更广,流传更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璇玑图,作者是前秦才女苏蕙。

这个版本的璇玑图,同样是绣在一张织锦上,现存841字。

该图的解读花样十分繁复,正读,反读,斜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竖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自问世流传以来,历朝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深陷其中,为之着迷,包括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明代,甚至有学者为此研究终生,专门撰写一部书籍专门予以解读,据说解读后得到的诗作数量,达到了七千余首。

所以,这个版本才是真正的璇玑图。

璇玑图,被公认为古代文字游戏的登峰造极之作。你能想象它竟然出自一位1700年的柔弱才女之手吗?

下面这个图形诗,同样流传甚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中诗,作者是苏伯玉妻。

该故事的发生年代不详,有汉代、魏晋等不同说法。苏伯玉官游川蜀,被蜀中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久久不归。他的妻子是一位多情才女,在长安家中思念丈夫,于是巧妙构思制作了这一只圆盘,题诗于盘中。

该诗阅读时须从中央起头,逐渐盘旋至四周,得名“盘中诗”。苏伯玉的妻子唯恐丈夫不能读懂自己的一片心意,特意在诗句末尾提升“当从中央周四角”。苏伯玉收到盘子后,当他读懂了盘中诗后,百感交集,遂立即整理行装回归长安家中。

全诗如下: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图形诗经过演变,出现在了棋盘当中,譬如下面两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象棋诗,据说这其中隐藏有八首三言诗,你能读出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季围棋诗,作者明代吴晋叔。

此图形诗以围棋棋盘的形式进行布局,请尝试读出作者隐藏其中的四季诗作来。

《回文类聚》

对于古代中国这些妙趣无穷的图形诗,很早就有人开始专门予以收集和编撰。

桑世昌,字泽卿,南宋末期学者,淮海(今江苏扬州)人,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外甥,编纂有《回文类聚》四卷,收录了流传至今的部分图形诗。

古籍内页展示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文类聚》中的图形诗,葵心,右页为图形诗,左页为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文类聚》中的图形诗,天度小浮图,右页为图形诗,左页为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文类聚》中的图形诗,翠蕉,右页为图形诗,左页为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图形诗“翠蕉”原图挑出来,如上,你能读出其中隐藏的诗句吗?有多少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文类聚》中的八枝盘鉴图,作者为唐代南海无名氏女性。

这个厉害了,你能读出其中隐藏的诗句吗?有多少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形诗中的这个“八枝盘鉴图”十分有名。

它的图案较复杂,分“花上八字”,“花上八字外围”,“八花左旋”,“八花右旋”,“钩枝转角八字”等多种不同起始位置、不同起始方向的读法,可读出上百种不同的诗作出来。

此图形诗的来历,传说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前往南海交趾看望父亲途中得来的。在南海当地,有人拿出来这份刻在镜子上的图形诗展示给王勃,告诉他这是本地一位有才华的奇女子所创。王勃看到后,非常惊讶,于是提笔写下《盘鉴图序》。

余论

本文中所举例之“图形诗”,仅仅是历朝历代流传至今的“图形诗”中很少的几种。

“图形诗”,是中国古代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流传千余年,让无数人士深深着迷,在试图解读前人留下的图形诗之外,又开动脑筋,构思设计新的图形诗。正是在无人前人的努力下,“图形诗”这种妙趣无穷的文化艺术,得以持续发展演变,成为诗歌中独特的存在和遗产,也让今天的我们深刻领会到中国古人那无穷无尽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