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丁

日前,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确定了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陕西省共有8个项目入选,其中包括5项工业遗产和3项见证物,充分展现了陕西省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5项典型案例名单分别是,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由陕西王石凹煤矿工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报,该遗址通过保护和利用,传承了丰富的工业文化,成为工业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宝鸡申新纱厂,由宝鸡市长乐塬片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申报,致力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推动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红光沟精神文化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申报,以航天精神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弘扬了工业文化;长庆油田工业遗址,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公司申报,展示了其在国家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西安热电厂工业遗址,由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电厂申报,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入选重要见证物名单的3项分别是,由中航西安飞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标志中国在大型飞机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由彩虹集团有限公司申报,见证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的“彩虹牌14吋彩色显像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申报,对当时中国航天工业发展重要见证的“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贺电”

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也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5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石凹煤矿:打造综合性工业遗址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石凹煤矿,是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文化遗产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国家工业遗产。该煤矿是国家“一五”时期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是当时西北地区第一座最大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矿井,曾被誉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长子”。2015年10月王石凹煤矿矿井停产,建成王石凹煤矿工业遗产博物馆。馆内现存的炮采、高档普采、综采、苏式主、副井提升设备、选煤楼建筑等一系列工业遗产,均具有煤炭行业的典型性和稀有性,且保存状况完好。不仅再现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煤炭开采的顶级水平,更为人们了解陕西省乃至国内煤炭工业的开采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石凹煤矿保留了各个时期采煤工艺、设备、主副井提升设备等一系列工业遗产,都折射着新中国煤炭工业的整体风貌,具有煤炭行业的典型性和稀有性,不仅能够反映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煤炭开采的顶级水平,更可为了解陕西省乃至国内煤炭工业的开采史提供弥足珍贵的历史证据。为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国家工业遗产,铜川正在将其加快开发建设集工业文化、生态涵养、深井体验、培训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遗址公园。

宝鸡申新纱厂:老工业遗址焕发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原是宝鸡申新第四纺织厂所在地,位于宝鸡市金台区十里铺。抗战时期,为保存中国的工业实力,使其免遭日军的掠夺和破坏,申新第四纺织厂从汉口内迁宝鸡。他们在大西北这片“工业荒原”上建厂,在千难万险中创业,顶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坚持生产,强有力地保障了军需民用物资的生产,为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金台区将宝鸡申新纱厂作为文物保护利用典型示范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坚持保护为主、利用为辅原则,在原有历史遗迹基础上开发建设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相关部门邀请国内外专家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加强土地资源创新利用、遗址保护、文物征集、建设运营等工作。对窑洞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4处历史遗迹进行修缮,根据业态、功能及文化属性,构建了工合之光组团、工创天地组团和长乐家园组团,使老工业遗址焕发了新活力。

据了解,目前,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先后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工业遗产”、中国工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光沟:传承航天精神 弘扬工业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依托于国家工业遗产“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建成。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是航天六院在三线建设时期的所在地,绵延21公里,是我国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三线研制基地。这里研制的各型号发动机圆满完成了以我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这里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的优良因子,曾被国家航空航天部授予“艰苦奋斗的楷模,无私奉献的榜样”锦旗,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液体动力文化的孕育地、航天六院“院魂”的诞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一期已建成红光沟航天精神展览馆,于2021年7月开园,展陈面积2000m2,包含三线伟业、志在青山、攻坚克难、科学管理、辉煌成就、抗洪壮歌、筑梦远行、精神高地8个展室,内有图片2016张、视频12个、景观14处、雕塑等艺术品18件、液体火箭发动机整机及重要零部件、多项科学家故事等内容,全面而系统地归纳展陈红光沟时期的精神财富、文化成果、研制经验、管理案例。二期项目依托“201洞”,建成了具有“神秘、神奇、神圣”特点的航天重大工程成就、航天创新成果、航天精神文化与航天科普体验区;依托原067基地指挥部东院,建成了红光沟党建教育基地综合教学服务区;依托原11所科研集中区,开展张贵田院士旧居等工业遗产文物修缮保护利用工作。

长庆油田:打造“1小时红色旅游圈”

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了我国首个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勘探开发面积20万平方公里,生产区域跨越陕、甘、宁、蒙四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年来,长庆油田坚持“传承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思路,统筹油区各类石油工业文化遗产,构建了覆盖全油田、辐射大西北、面向国内外的“1+4+N”文化阵地体系,利用油田工业文化遗产打造5条爱国主义教育参观路线,将油田工业文化遗产与地方红色资源有机融合、串点成线,打造形成系列“1小时红色旅游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庆油田“庆1井”“长庆会战指挥部旧址”等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长庆“好汉坡”等文化阵地成为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实践教育基地。同时,长庆油田发挥油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势,将重点文化遗产“搬到网络上、装进手机里”,实现网上网下共建、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提升文化遗产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西安热电厂:探索 “保护+育人”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热电厂工业遗址,位于大唐西安鄂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即原户县热电厂旧址,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作为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培训基地的,是大唐集团干部培训学院及陕西省第一火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该厂是中国首座高温高压热电厂,拥有苏联援建的一期25MW机组,于1957年并网发电。厂区现存有苏式建筑风格的办公楼和单身楼,以及1956年建成的80米高烟囱,均为国内早期火力发电厂的重要遗迹。

此外,厂房内保留有“中苏友好”和“自力更生”标语,见证了中苏合作及中国自力更生发展工业的历史。2010年,随着5台机组的关停,户县热电厂的工业遗产和文化价值得以保留,成为大唐集团在陕西唯一的文化景观。

“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发:文物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