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是一本值得深思的书,记录了一对母女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展开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母亲桂枝和女儿京京通过对十四本中外经典文学的深入探讨,向读者展示了阅读如何改变人际关系,如何让思想在代际之间流动。

然而,究竟是什么让这对母女能够打破传统家庭中的沟通屏障,建立起这样一种平等、自由的对话模式?通过阅读《同窗》,我们是否也能找到答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打破了许多读者对亲子关系的固有认知。母亲桂枝作为一位文字工作者,女儿京京则是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她们拥有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人生阅历。我们可能会预期她们的对话中充满代际冲突和观念差异,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她们的对话丝滑流畅,没有一方试图说服另一方,没有说教和叮咛,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启发、彼此独立。这一对话方式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精神自由。

书中,母女二人围绕《白雪公主》《小红帽》《麦克白》《包法利夫人》等经典作品展开讨论。她们重新解读这些作品,赋予它们新的意义。例如,在谈到《白雪公主》时,她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爱情故事,而是深入探讨了女性与权力的关系。《麦克白》中,她们没有仅仅停留在悲剧的表象,而是深入思考了欲望与人性的对抗。这种思维方式的碰撞不仅展示了两代人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也体现了阅读的力量——它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让不同背景的人产生共鸣。

桂枝和京京的对话中,许多主题都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难以启齿的话题。例如,她们讨论了规则、爱情、性欲、寂寞、死亡和自由。这些话题常常让许多父母感到不适,然而桂枝和京京却能够坦然地面对。这种开放的对话方式,与其说是源于她们对书籍的热爱,不如说是源于她们对彼此的尊重与信任。正是这种相互尊重,让母亲能够像朋友一样与女儿探讨这些复杂的话题,而女儿也能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阅读过程中,书中的母女二人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建立起了一种知己般的关系。例如,她们一起探讨《牛天赐传》,京京从书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共鸣。而通过这次共同阅读,桂枝也对女儿京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老舍的作品看似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然而它触及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京京感受到自己小时候的心情得到了共鸣和理解。这种通过阅读建立起的情感纽带,让母女二人在书中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亲密关系。

然而,正如任何关系一样,书中的母女二人并非总是意见一致。在她们讨论《挪威的森林》中13岁女孩的行为时,京京表达了自己对这一情节的不适。尽管如此,她们的对话仍然保持了平和与包容。母亲尊重女儿的观点,并没有试图说服她。这种尊重与包容,是她们能够在对话中保持平等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游记》的讨论中,她们以女儿国的章节为例,深入探讨了吴承恩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小时候的京京或许只是觉得女儿国的情节充满奇幻和冒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重新审视了这一情节,认为它其实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通过这种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她们不仅在文学上有了新的发现,也在社会性别问题上有了更深的思考。

《同窗》中的母女二人通过共同阅读,建立了强大的思想纽带。桂枝作为一位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广告人,展现了她对文学的敏锐洞察力。而京京作为00后的年轻人,则以全新的视角解读经典文学。这种代际差异不仅没有阻碍她们的交流,反而让她们的对话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讨论《包法利夫人》时,母亲桂枝带着自己对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理解,而京京则更多地关注爱情与浪漫主义的背后真相。这种不同视角的碰撞,让她们的对话充满了活力和启发。

通过阅读《同窗》,我们可以看到,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建立人际关系、反思自我的一种方式。桂枝和京京通过对话,不仅深入探讨了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也通过这些讨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例如,在讨论《麦克白》时,她们不仅仅关注剧情的发展,还深入探讨了人性与欲望的对抗。这种对话让她们更加了解彼此,也更加了解自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母女关系并没有传统家庭中常见的权力斗争。她们的对话中没有控制、没有压制,更多的是互相启发与包容。这种平等的对话模式,让人不禁反思:在家庭关系中,是否只有通过平等与尊重,才能真正建立起长久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