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战役之睢杞战役,很多军迷们觉得因胡琏兵团搅局,而未能歼灭黄百韬兵团,实在有些惋惜。议论比较多的就是中野对于胡琏的阻援是否尽全力的问题。本文就此试作探讨。
1、中野希望打睢杞战役这场仗吗?
这样一场会战,肯定需要中原野战军进行战役上的配合。粟裕将睢杞作战计划上报中央军委和中野后,中野方面回电表示说:“南北两部敌军均很集中,我北面分割邱(清泉)、黄(百韬)只能作战术分割,无法避免与敌11个旅以上接触,似嫌歼击的企图太多太大,而南面阻击亦将很吃力,须付出很大的代价,顾虑到不利情况,造成僵局,似以别作分散歼敌办法为好”。
“似嫌歼击的企图太多太大”,这等于是中野原则上不太同意打这场仗的。这也与刘伯承说的“豫东战役这样的仗,我是不敢下决心打的”是完全一致的。
2、中野得知粟裕决定开打后是怎么应对的呢?
粟裕在发起睢杞战役之前,特向中野请示报告,表示“此间可能集结的部队已全部用上,恳请钧座以有力一部钳制18军之北来”。
据《陈毅传》记载,睢杞战役发起时,中野原拟在4纵驻地召开团以上干部会。接到粟裕电报后,中野领导深知此次作战干系重大,当即决定停开干部会,立即下达阻援任务。
应该说,中野虽对睢杞战役持有不同看法,但粟裕一旦发起战役,中野还是很顾大局的,决定立即部署阻援作战。不仅如此,中野还组成前进指挥所,以加强统一指挥。
3、中野的阻援主要采用什么策略呢?
为了打好阻援,中野当时的部署是:“决以一部监视整编第18军,主力进攻北进之吴绍周兵团,吸引18军回援”。这表明中野阻援采取的主要策略是“攻吴拉胡”,即通过主要兵力攻击吴绍周兵团,试图拉回胡琏兵团。
或许是基于部署上的原因,或许是基于胡琏兵团“难啃”的原因,中野并未采取正面或侧面硬顶或侧击胡琏兵团的策略,而是采取了“一部监视”的做法。这种围魏救赵的战法,主要取决于胡琏上不上钩了。
4、胡琏兵团被阻援住了吗?
当时中央军委明确的作战任务是,已加入到豫东战场的黄百韬兵团,由华野来对付。阻援胡琏兵团北进,则要求中野在7月8日前不使其进抵到太康地区。
此时,粟裕针对黄百韬加入战局,毅然决定留下少数部队继续围歼区寿年兵团残部,主力则迅速转用兵力,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帝丘店地区,决心在运动中将黄百韬兵团歼灭。
此时,战役的关键便是看中野能否阻住胡琏兵团北援了。
而此时那个“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好像嗅到了战场上的“异样”。他知道,此时粟裕用兵已达极限,于是,胡琏置中野的尾击、骚扰于不顾,亲自率他的先遣部队快速向豫东战场杀来。
看来,中野的以一部监视胡琏兵团,试图通过“打吴拉胡”的策略并未奏效。胡琏比预想要快得多地杀向了豫东战场。
5、毛泽东为何给中野下了一个“二必取一”的死命令?
7月6日,毛泽东电示中野:“为保障粟军胜利,你们行动有二方案:(一)全军尾敌北进,直达睢杞地区。(二)以4纵尾18军北进直达睢杞,以1、2、3纵歼灭吴绍周。以上方案择一施行。如果不取第一案,则必须取第二案。务使18军于午灰(7月10日)前不超过睢杞”。
毛泽东给中野下达了一个“二必取一”,必须阻援住胡琏兵团的指示。透过这封电报,表明军委对中野的阻援是不够满意的。
好在粟裕在多路敌军迫近的情况下,以他的智慧打了个很好的收局之战,一下子跳了出来,豫东战役最终取得大胜。毛泽东在表扬的电报中很少地用了“伟大的胜利”一词。
回过头来看,帅克以为,对于中野的阻援,采取的“打吴拉胡”策略是无可厚非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战损很大、缺乏重武器的中原野战军,如果与胡琏硬碰是讨不到便宜的。从这点上说,中野未能阻援住胡琏兵团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特别是半年后的淮海战役,中野以几乎同样的兵力,敢于“破釜沉舟”,敢于不怕“倾家荡产”,也要下决心包围歼灭黄维兵团,不得不说是吸取了豫东战役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这也是中野参加睢杞战役的又一个有益的启示和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