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波旁复辟王朝和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

(一)波旁复辟王朝

复辟王朝(1814-1830年)是拿破仑政权倒台后复辟的波旁王朝。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法同盟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于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但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夏尔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

1814年3月,第6次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一世被迫退位。5月,路易十八回国。6月签署《1814年宪章》,坚持君权神授,规定实行两院制,国王有权任命大臣,召集、解散议会,批准立法。全国只有10万人有权选举议员,有被选举权者更少。但宪章不得不保留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一世时期的主要成果,承认封建制度的废除、革命时期财产的转移、法律面前的平等权、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自由,以及拿破仑一世建立的国家机器。为第1次复辟。

1815年拿破仑一世"百日"统治期间,路易十八逃亡国外。"百日"统治结束后,路易十八再度回国,重登王位。为第2次复辟。1815年的第2次巴黎条约强迫法国退回到1790年的疆界,缴付 7亿法郎赔款,东部诸省暂由联军占领。国内极右保王派乘机对波拿巴分子、雅各宾派进行清洗报复,在南方实行白色恐怖,甚至扬言要收回大革命时期被没收的财产。1815年 8月选举议会,极右分子占绝大多数,路易十八誉之为"无双议会"。

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路易十八于1816年11月解散"无双议会",任命温和派为大臣。起于1815年11月参加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神圣同盟"。法国提前偿清赔款,反法联军全部撤出法境。1818年法国恢复了与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并列的大国地位。1819年通过新出版法,废除事先审查制度,自由派逐渐抬头。1820年2月,可能继承王位的王侄贝里公爵遇刺身亡。极右派利用局势,迫使路易十八向右转,对内打击烧炭党和自由派人士,停止巴黎大学12个人授课;对外支持神圣同盟,出兵镇压西班牙革命。

1824年阿图瓦伯爵查理-腓力即位,称查理十世。他授权天主教会掌管教育,向大革命时失去土地的逃亡贵族发放约10亿法郎赔偿金,对亵渎圣物者处以监禁以至死刑,解散巴黎国民自卫军。

自由派1827年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30年初,以自由派为首的反对派 221人联名要求国王撤换内阁。查理十世立即解散议会。7月进行了大选,结果各类反对派占274人,拥护政府的议员仅143人。国王拒不召开议会,悍然颁布反动的"七月敕令",从而激起七月革命,查理十世逃亡英国,波旁复辟王朝被推翻。

(二)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

奥尔良王朝,1830年至1848年统治法国的君主立宪制王朝,因国王路易·菲利普出自奥尔良家族而得名,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取代。

(1)建立

1830年,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大为不满,因而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为继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

推翻波旁王朝后,1830年8月7日,法国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1830年宪章,宣布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为法兰西人的国王(法语:Roi des Français)。8月9日,路易·菲力浦宣誓忠于新宪章,正式登上王位,称路易·菲利浦一世(法语:Louis Philippe I)。

新王朝用三色旗作为国旗,在王家盾形纹章和国家印章中取消了波旁王朝百合花的图案,表示和旧制度决裂。

(2)阶级基础

奥尔良王朝是建立在什么样的阶级基础之上呢?从权力机构的成员构成中可以看到这点。

选民是有权参预国事的法国人,选民的资格是根据纳税额确定的,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等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一般土地税比营业税又征收得重一些,所以土地所有者更易获得选民资格。选民的80%是土地所有者,15%是从事工商业的资产者。

议员的成份和选民的成份略有不同。根据1840年议会的统计,土地所有者占30%,行政官吏约占40%,其余30%为从事工商业、金融业的资产者和自由职业者。

贵族院向大资产阶级敞开了大门。根据1831年12月29日法律,国王可以挑选下列人员为贵族院成员:大臣、在众议院有六年资历的众议员、将军、高级行政官吏、大资产阶级(包括土地所有者、工厂主、商人)。而大资产阶级在复辟王朝时期是无权进入贵族院的。但在贵族院中,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大资产阶级并不多,主要的是高级行政官吏。据1848年统计,贵族院311名议员中220名是高级行政官吏。没有贵族身份的贵族院成员有56人,真正从事工商业的资产者仅10人左右。

内阁的首相人选主要是大资产阶级。首相中有倾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的贵族如布洛伊公爵和莫莱伯爵,有为帝国效过力的元帅苏尔特、瑞拉尔和莫提埃,有金融和工商业巨头拉菲特和佩里叶,有大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梯也尔和基佐。

由此可见,金融大资产阶级是奥尔良王朝的支柱。王朝只是法国资产阶级中一个阶层的王朝。

(3)政策

奥尔良派国王路易·菲利浦登基后,从未忘记自己权力的来源:七月革命期间,富有的资产阶级在议会里的运作把他捧上了台。所以路易·菲利浦在位期间始终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奥尔良王朝多次立法、改革以增强资产阶级在法国政府里的影响力。他在右翼极端君主派和社会党人及其他共和党人之间采取中间路线,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奥尔良王朝的最初几年,路易·菲利浦曾推行更广泛的改革。当时政府的合法性基于1830年法国宪法,而起草这部宪法的议会下院改革派主张宗教平等、组建国民卫队以增强国民权力、贵族等级制度改革,以及削弱王权。路易·菲利浦和他的部长都支持这部宪法的核心观点,然而历史证明这些观点中的大部分会巩固政府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非普及法国平民的平等和权力。所以奥尔良王朝虽然表面上支持改革,但这些改革都具有欺骗性。

奥尔良王朝时期,金融业在法国经济生活中已取得较优越的地位。整个19世纪上半叶,法国金融业中有一批银行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整个银行业的核心,他们的银行被人称为“高级银行”。这是一批私人银行,设在巴黎,资金雄厚,以家族闻名。按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犹太人,如罗特希尔德、拉扎尔、沃姆斯;另一部分为新教徒,如马莱、米拉波、凡尔纳等。他们一般来自莱茵兰和瑞士。在奥尔良王朝时,已投资大的工矿企业,也贷款给国家。其中一些家族如沃丁格尔、沃迪尔和凡尔纳通过联姻和一些工业家携起手来。“高级银行”还通过管理法兰西银行几乎控制了法国整个金融业,法兰西银行的董事主要来自“高级银行”的代表。在奥尔良王朝时期,政府给予银行家种种优待。在这段时间,因国家预算大幅度增加,政府就向金融家借贷,利息甚为可观。并且金融家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深得国王的宠信。

(4)终结

经济因素常常成为革命的终极原因。1845年以后,法国的农业、工业和财政就出现了不景气,1845—1846年农业的连续歉收,造成了全国性的大饥荒。

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法国。随着农业危机的加深,农民收入不断减少以及农民对工业品购买力的下降,使工商业危机接踵而至,生产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财政危机也日趋严重,破产的银行数不胜数,仅巴黎一地,1845年就有691家破产,1846年8月到1847年底又有1139家宣告破产。国家的财政赤字高达预算总额的25%,即24.7亿法郎,到1848年初,国家的短期债务已达63亿法郎。财政危机使基佐政府信誉扫地,官场腐败日趋严重。

总之,到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的农业危机、工商业危机、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交迭在一起,不仅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失业者和饥饿者,而且也使中小资产阶级陷于困境之中,连大资产阶级也感到焦急不安,这就彻底动摇了七月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加上菲利浦施政倾向于保守谨慎,没有拿破仑支持者强调的军事荣耀,外交也连连不济,这就引起人民普遍不满,引发了法国二月革命。路易·菲利浦于1848年2月24日见大势已去,慌忙宣布退位,立其9岁的孙子巴黎伯爵为国王,其母亲奥尔良公爵夫人为摄政王,自己与王后一起匆忙乘坐马车,逃出巴黎,不久流亡英国。

起义人民占领了杜伊勒里宫,把国王的半身铜像抛到窗外,把国王的宝座搬到巴士底广场上的烈士纪念柱前焚烧了。下午4时,群众来到波旁宫,冲进议会厅,登上讲台,高呼“打倒议会”“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并且庄重地宣布:“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共和国万岁!”驱散了立法议会,七月王朝终于被推翻,二月革命获得了胜利。

这以后,法国进入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