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年广州有个以粤剧红船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主题曲是用普通话来演唱,结果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有很多网友纷纷批评:不用粤语唱的,还能叫粤剧吗?但有趣的是,早期的粤剧真的不是用粤语唱的,而是用一种叫戏棚官话的语言演绎。

▲点击收看视频

那何谓戏棚官话呢?解释起来确实不容易,虽然网上资料很多,但要不过于简略,要不过于学术。我尝试用最浅白的方式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如果说得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广州在清朝实行全国一口通商之后,广东迅速成为财富汇聚之地,吸引了姑苏班、安徽班、江西班、湖南班、广西班等等众多外江戏班纷纷前来“揾食”,由于他们表演的对象主要是来自北方的商人和官员,所以舞台上使用的自然就是接近北方官话的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当时虽然也有用粤语表演的本地戏班,但并不属于主流,所以与各个外江戏班上百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中,形成的早期广东大戏,就产生了这种接近北方方言的戏棚官话了。

例如,粤剧演出常用的口白“Call Nao Yeah!”,其实就是用戏棚官话说的“可怒也”这三个字,用来表达愤怒情绪和岂有此理的意思。

另外,粤语歇后语“花旦叫小生——苦呀(夫呀)”、“小生叫正旦——冇钱(母亲)”,其实也是源于戏棚官话的谐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要注意的是,这种戏棚官话纯粹是一种舞台表演使用的语言,而并非真实沟通使用的语言。至于粤剧全面使用粤语来演绎,实质上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迟得多了。

清朝末年,当时的革命志士通过粤语剧来宣传革命,为了令更多百姓看得懂、听得明,于是就参考了西方戏剧对粤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将戏棚官话改为粤语白话,从此粤剧才逐渐变成了我们今时今日看到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这与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都是以国语流行歌为主的情况类似——原因都是地方经济迅速崛起,进而吸引大量来自外地的创作人才涌入。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许冠杰创作出多首带有现代流行元素的粤语歌曲之后,粤语流行歌才逐渐成为了粤港澳地区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冠杰,图源网络

粤剧在2006年被中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现在大湾区很多新生代,都已经开始不愿意讲粤语、甚至不会说粤语,那以后粤剧会不会真的变成用普通话来演绎呢?

羊记精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