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立下了一个大功、奇功!
幻梦人生
2024-12-07 15:39湖南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生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战斗故事。时任12军36师106团副团长的李和平,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攻占一处越军的重要军事据点。这个据点不仅地势险要,还建有坚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在成功攻占据点后,李和平和他的部队却遭遇了更大的考验。大量越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他们,形势危急万分。在弹药即将耗尽、援军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李和平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让他的部队死里逃生,还给敌人造成了重创。作为中央军委委员李德生将军的儿子,李和平究竟是如何带领部队度过这次危机的?他做出了怎样惊人的抉择?
一、英雄出自英雄门
1916年4月,李德生将军出生在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的新县,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李德生从小就体会到了地主阶级的压迫,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了伏笔。
1928年,红军来到新县地区,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希望。年仅12岁的李德生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秋毫无犯、帮助群众的优良作风。1929年,他被推选为当地儿童团团长。1930年,14岁的李德生通过一场特殊的"跑步考核",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
从一名普通战士做起,李德生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川陕根据地的战斗中,他左胸中弹仍坚持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中屡立战功。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指挥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战功卓著。
正是在这样的革命家庭中,李和平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1950年,李和平出生在北京。与其他高干子女不同,李德生对子女的要求格外严格。在物质条件并不宽裕的年代,李和平和其他战士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
1968年,年仅18岁的李和平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基层部队服役。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做起,和战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新兵连训练期间,李和平刻苦训练,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
李德生将军始终要求子女要艰苦朴素,不能搞特殊化。有一次,部队组织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李和平符合条件并报了名。但李德生得知后,立即将儿子的名字从名单中划掉,要求他继续在基层锻炼。这种严格的家教,为李和平日后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李和平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连队指导员。他经常带领战士们进行野外训练,即使在严寒酷暑中也毫不懈怠。在部队,李和平从不以李德生的儿子自居,而是以普通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种作风赢得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前,李和平已经成长为12军36师106团的副团长。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他主动请缨,要求上战场。这种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