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拒不入朝,并非因为病!聂荣臻后来的话道出真相:与心理有关
星河逍遥游
2024-12-12 08:56黑龙江
林总擅长练兵,甚至练得有点过度了。对于其他野战军来说解放战争中已经发挥出极限了,但是并不是四野练兵效果的极限,所以从战果来看看不出多大差距。这也是为啥网上关于三野和四野在解放战争中战绩比较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不过也幸亏多练兵,抗美援朝一爆发,第一批拉上朝鲜的十三兵团,和别的兵团那差距简直是断崖式的,42军这种在四野的三流纵队(第三批组建的纵队)在朝鲜打的比某些其他野战军的主力军还好,就别说38军39军这种主力纵队了。
三野和四野都很强,四野是从上到下各级主官和班排战术战术水平都很强,二野/三野某种程度上很依赖刘伯承/粟裕的指挥,兵团级及以下的各级主官打法粗糙,属于被强行带的起飞。
朝鲜换了彭总指挥,彭总的指挥历来以猛著称,但是打法比较糙。四野的部队能维持原来的战斗作风,稳定甚至超常发挥。九兵团长津湖战果还行,但是整个兵团失去战斗力,首战打完就开始中场休息,其实还算中规中矩。另一边的王近山之流那简直拉胯得不成样子。
朝鲜战争爆发后,林彪奉召从广州来到北京。这一年,林彪年43岁,正是最风华正茂的年纪。
此时的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统帅,而四野恰好在东北起家。如今朝鲜的战火已烧到东北,四野的主力部队当仁不让地成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基础。
入京前,林彪就猜到自己必然要走这一趟。只是,他还没明白毛泽东的真实意图。过去,他同国民党打过无数胜仗,可同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国打,他当真没想好。
林彪性格内向,他喜欢静静思考,讷于言辞。在部队,他是出了名的“惜字如金”,很多人将他的语言形象地形容为“电报式语言”。可“惜字如金”的他,却在战术问题上是另一种极端:是个绝对的婆婆嘴。
熟悉林彪的人都知道,战场上,他从来事无巨细,他看地图能精确到那个点有几棵树。也因此,林彪一生打过无数胜仗、经典仗,而鲜有败仗。他的经典战役包括长征路上的飞夺泸定桥、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可谓多不胜数。
可大概是“物极必反”的缘故吧,鲜少有打败仗的林彪,却非常害怕打败仗,四平攻坚战是他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他对这次败仗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四平攻坚战很可能给林彪留下了心理阴影。
林彪领兵打仗时,虽然总对部下说“要不叫苦,不怕困难……不要想回回打胜仗,不怕遭受挫折”。可他自己,却对“胜仗”一直有执念。这个执念的结果是:他只打有把握的仗,拒绝打没有太大胜算的仗。
林彪一到北京,就在中南海毛泽东住处的书房里,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一见面,毛泽东就满脸笑容地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林彪的身体一直有些问题,他怕光、怕风、怕声音,除此之外,林彪还有头疼、失眠等病症。这些病都不要命,但却总让林彪苦不堪言。毛泽东一问到身体,他就立马露出了一丝愁容:“最近几个月头痛失眠,还怕风,肠胃消化也不好。”
毛泽东知道他的身体一直有些问题,他关切地望着依旧较常人消瘦的林彪道:“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不要拖。”林彪的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神色:“唔,这次回去就检查。”
毛泽东知道,林彪不善言辞,他停止了寒暄,切入了正题:
“朝鲜打起来了,美国人在我们的家门口玩火,鸭绿江已经不太平了。”
林彪对毛泽东的开场白并不意外,以他的敏感,他岂会不知主席这次召见的背后缘由呢?只是,他尚不知道毛泽东的真实意图,于是,他抬了抬眼恭敬地问:“主席有什么考虑吗?”
毛泽东一边在沙发上抽烟,一边沉吟道:
“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看来,我们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横下一条心,派兵出国,和朝鲜同志并肩作战。”
林彪一向喜怒不形于色,但听到这儿时,他的眉毛不自觉地动了动,他继续恭敬地问:“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
见毛泽东并未回答,他露出担心的神色道:“这样会不会把战火烧到我们国土上来?会不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林彪考虑的问题,毛泽东早就想过了,他一边抽烟一边缓缓道:
“不少同志也有你这种看法。不过,照我看来,无非三种可能,一是小打,二是中打,三是大打。”
林彪用比之前还恭敬的口吻追问道:“主席,如果大打,局势又会怎样呢?”
林彪问的这个问题,恰是毛泽东最担心的,他站起身,在书房里踱了几步后道:
“大打,苏联会出兵参战的。至于美国敢不敢冒这个风险,目前还不明朗化。总之,美国是一个大国,它不派上几百万军队是不行的,它出师无名,美国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就是战争疯子们要打,天也塌不下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毛泽东这番话表明: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林彪知道,今天这番话,绝对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他早已经把前后左右都想清楚了:他是铁定了心思要打了。
林彪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词回复毛泽东,他只好机械地点头表示赞同:“主席分析得对。”
林彪除了“惜字如金”外,他的措辞还非常讲究,毛泽东也意识到,他听完自己的分析后,回答的是“主席分析得对”,而不是“主席分析得是”,“对”和“是”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简单判断对错,而后者则在判断对错的同时,对分析表示认同。
毛泽东看了看林彪,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他一语点到了召见林彪的核心问题,他看了看林彪后道:
“我们要出兵,首先要选好带兵的人。林彪同志,我考虑了很久,感到你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林彪没想到主席亲自点将,第一个就点到了自己头上。作为一个习惯性“想多”的人,林彪并不打算马上表态,他有些呐呐地接过话头道:
“谢谢主席信任。我身体状况不好,有些力不从心。过去从上井冈山时起,就在主席的教导下南征北战,虽然跟着主席打了不少胜仗,但也犯过不少错误,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弄得一身是病,很难恢复。现在需要我上战场,身体又不争气,我感到心里十分不安,对不起主席的培养。”
毛泽东并未看林彪,他只是默默吸着烟。林彪的这番话虽是客套,却说得极其诚恳,毛泽东的眉头皱到了一块,他怎会想到林彪会当面拒绝领兵赴朝呢?
在毛泽东看来,赴朝的最佳人选只能是林彪,毛泽东选择林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选林彪入朝主要有四方面考虑:
“第一,东北边防军主力都是来自四野,林彪本人全程参与这支部队的组建工作,由他来指挥顺理成章;第二,林彪军事才能出众,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取得耀眼的战绩;第三,林彪长期在寒冷地区作战,朝鲜战场冬季酷寒,派他去最为合适;第四,林彪和朝鲜人民军官兵很熟悉,朝鲜战争爆发前,林彪曾指挥过5万朝鲜族官兵。”
而在正式点将之前,毛泽东思量清楚后,还特地就林彪的病情问过傅连暲,他得到的答复是“病是有一点,但不大”。
毛泽东明白林彪是借病推脱,他甚至也已经明白他不肯赴朝背后的原因。但有些事,他不便明说。他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吸着,脸上的表情凝重:林彪拒绝赴朝,是他决心抗美援朝的第一个难关。
如今摆在毛泽东面前的事情已经变得复杂起来了,首先:林彪拒绝赴朝,那么和他有着相同心理的将帅一定不少;其次:林彪不赴朝,谁来做那个大统帅呢?
林彪从毛泽东一支接一支吸烟的举动已经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