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9日,中国统计年鉴公布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2023年住户存款余额情况,其中22座城市住户存款余额超万亿元,有29座城市人均住户存款水平超越全国平均线,其中北京上海人均存款余额超20万元。除此以外,杭州、太原、天津、南京、广州、深圳、大连、沈阳等8城人均存款超15万。这说明这些城市经济活跃度、居民财富水平及住户储蓄意愿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根据央行公布数据,2023年底,中国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36.9万亿元,一年增加了16.6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幅远超企业存款和其他存款。此时,我想说,其实存款激增是非常反凯恩斯主义刺激目标的,大家多存百十块钱,那么可能就会带来一个人的失业,大家猜什么叫逆周期调控?其实就是鼓励市场的钱流动起来,不管是投资和消费,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钱流动起来,大家更容易找到工作。

  • 但是,凯恩斯主义无法精细到钱的流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100个人把钱都拿出来,投资某项资产,经过几层分配以后,这100个人中,99个人都没钱了,钱全部集中在1个人手里,如果还恰巧的是,这1个人赢者通吃,既有高的分配占比,还有最好的福利保障,比如医疗养老教育资源的优先获取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未来你怎么刺激消费,99个人都成穷鬼了,且还缺乏基础的福利保障兜底,如果还玩凯恩斯主义刺激,依旧不解决钱流向的问题,没有钱怎么办,你不是还有未来的劳动收入么,现代金融体系恰好给了你把未来钱拿到短期花的工具 ,也就是鼓励信贷,这99个人平均又借了1万,经过几次流转,又进入了少数人的手里。

但是,资产和负债是相对的,99个人负债多了99万,意味着整个市场的存款多了99万,只是结构上存在问题,只看存款增量,99个人在平均存款的时候,原则上也多了0.99万,这就是平均这个工具好用的地方,即便负债累累,也会让你看起来变得更富有了。

当然,上面的例子只是非常极端情况下的假设,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定性的理解一些经济显现:

1)2020年初至今,信贷投放和M2增量都是100万亿。201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3.11万亿元,截止今年第三季度末,余额为253.61万亿元。

2019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98.65万亿元,截止今年三季度,309.48万亿元,增量也超过100万亿,贷款多了,存款多是很正常的。至于结构,没有精准数据,谁知道这些钱都去了哪里。

2)消费(信心)相对不足。钱都投了这么多了,政府负债在这几年增加是非常显著的,平均每年都在8万亿左右,今年打破政府债务上限,最后两个月政府发债规模也会非常夸张,怎么这几年消费一年不如一年?也就是说,钱都变成了长期存款,而不进入短期的市场流通,为什么不流通?按照一般的规律:

a、财富结构失衡,少数人才是存款的主力,也是工业国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根据招商银行财富分布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人被富人存款的被平均水平是可以有个直觉印象的,比如:

  • 如果剔除资产>1000万的人群,那么资产位于50万~1000万人群的平均资产会从238万下降到151万;
  • 如果剔除资产> 50万的人群,资产位于0~50万人群的平均资产会从6.59万下降到1.25万。

当然,招商银行的样本比较特殊,如果有工农中建的样本,那要更贴近全社会的现实情况。

b、市场信心不足,保障缺失,大家都在为风险保障积累筹码。

c、缺少储蓄外的其他投资渠道,金融市场无法提供更高预期的收益。

当然我只是列举了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们没有精准数据,只能盲人摸象的尽可能的去反推原因,尤其是这些统计报告都是平均值,而不包括存款结构,比如前10%的人占总存款的百分比,如果有这个结构数据,很多现实表现都是可以解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平均数据只能说,过去信贷投放激增,所以存款激增,负债就会创造存款,而过去四年恰恰是我国更极致凯恩主义刺激经济的周期,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至于消费不足和货币流通受阻问题,存款上需要一个结构数据,但没有,自然无法得到更详细的结论了。

  • 虽然没有结构数据,但从总体数据还能得到另一个结论,虽然我国的资金成本端利率还没有到0,但新增的货币对于经济刺激的效果确实越来越弱,有点像流动性陷阱,不管你投入多少货币,都会更多的转化成存款不流动,让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相对效果有限。当然现实肯定不是0和1,只能说现在得刺激效果远不如过去,别说4万亿了,就是10万亿都很难有大的反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