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一般都只会出现预期,很少有真正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
因为在当代,各国大多实行信用货币经济,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用银元、金币等实物流通的银本位、金本位制,大家用来交换的都是印钞机印出来的纸币。
换句话说,“货币之锚”已经脱离了具体的实物,而是仰仗于一种拟制出来的一国主权信用。
纸币不像银元、金币,需要开矿山、需要铸币那么费时费事,而且矿产资源和铸币数量是有限的,导致银元、金币不可能无限供应,但是纸币是可以无限印刷的,而且成本极低。
因此,当出现通缩的预期时,大部分经济体都不会坐以待毙,反而会大量印制纸币,用来管理预期和逆转周期,因为一旦通缩成为现实,带来的就是物价下跌、工资降低、失业上升,会衍生出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导致局面失控,最终走向死循环。
反观通胀,虽然物价上涨,但是人们的工资和收入也会随之上涨,大不了最后还可以通过加息、缩表、更新货币面值等方式,是可以调控的,而通缩,往往会导致整个秩序失控的状态。
因此,如果通过大量印钞,提振经济增长的预期,哪怕是付出让市面上流通的纸币变“毛”一些的代价,导致通货膨胀,也是利大于弊的。
只要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决策层,都不会允许通货紧缩从预期变为现实。
事实上,大多数经济体,一旦出现了通缩预期,还未曾达到通缩状态,就已经开始悄然通胀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首先是富人群体先感受到钱变毛了,购买力下降,因为他们手里的财富规模最大,对金钱最敏感。
当富人们发现,通过资产赚到的收益率开始降低之后,就说明从中下层输送上来的水流,开始变细了,这个时候,富人往往会加大力度把货币变成资产,开始囤积、抄底各类实物资产,用来维持原有的收益规模。
而在这种时候,往往是上流阶层首先感受到通胀,他们开始买豪宅、收购兼并、囤积实物等,发现钱越来越禁不起消耗,而中下层则是首先开始出现通缩预期,因为业务减少、行业工资降低了,不太敢大手大脚花钱了。
这种时候,往往就是趋势逆转的临界点,一般都会开启新一轮的货币放水周期。
放出来的大水,首先会流向不缺钱的富人,然后通过他们释出,比如富人各种购买资产、炒高物价,最后才会流向终末端的中下层。
当然,最后大家会发现,几轮刺激下来,物价涨了,工资也涨了,就业岗位又多了,经济就又活过来了,对未来也充满着乐观的预期。
这就是为什么,通缩预期,实际上是一个信号,是下一轮通胀开启的临界值,这就是经济的周期。
而房产作为各国实物资产的重头戏,重在一个“稳”字,往往是承接大水的容器,因为光靠菜市场等吃穿用度的物资涨价来承接大水,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大的规模,当一棵白菜要卖500元的时候,就很难想象。
黄金等小众资产,也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受众面不广,承接的资金体量也很有限。
但是,如果让房价上涨,作为中下层的“民生痛感”,往往就不会那么强烈,甚至还会提升名下有房产的中产阶层、以及掌握资产的富人的财富估值,让他们更加敢于花钱、敢于消费,从而让更多的钱流入到底层。
因此,通缩预期,往往会成为下一轮通胀的信号,也是下一轮房价上涨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