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仍在紫禁城住了十余年,直至1924年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后,溥仪辗转天津、东北等地,流离失所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长达十年,在1959年获得特赦并重返北京。鉴于他身份特殊,国家给予了他一定的关怀与帮助,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难题,还安排他到植物园工作。

在植物园任职一年后,溥仪调入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经过几次岗位调整,他于1964年成为了中央文史馆的馆员。

当郭沫若得知溥仪加入文史馆后,有意邀他担任自己的助理,一同钻研文史资料,溥仪接到邀约后,仅用了五个字便“婉拒”了。

溥仪婉拒郭沫若邀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刚到中央文史馆上班的时候,郭沫若正在研究清朝历史。当他听说溥仪这位曾经的皇帝也到文史馆工作了,便动了邀请溥仪做助理的心思,他认为溥仪作为清朝末代皇帝,对那段历史必定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记忆,无疑能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助力。

彼时的溥仪虽担着文史馆馆员一职,可在学术层面却没有什么显著成就。然而郭沫若对此并不以为意,他更看重的是溥仪的独特身份与经历。于是,他诚挚地向溥仪发出了担任助理的邀请。

为了能邀请溥仪,郭沫若诚意满满,甚至许下了高额薪资的承诺。平心而论,这于旁人而言堪称一份美差。但当溥仪接到邀请后,反应相当平淡,也是,辗转半生,颠沛流离这么多年,他早把一切都看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很快便回复了郭沫若,仅简短五个字,这五个字直接让郭沫若放弃了请溥仪担任助理的想法。

这五个字便是:“我不懂满语。”

身为满清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竟说自己 “不懂满语”,乍一听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可溥仪偏偏就这么回应了郭沫若的邀约,而郭沫若也是个通透之人,立刻领会了他话里的含义。

至于溥仪是否真的不懂满语,外界难以确切知晓。即便他无法阅读满文,或许仍能说上几句。然而,他既已如此表示,其中必有他的考量。

溥仪真的不懂满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他满语能力的叙述。

溥仪在书中提及,他确实懂得一些满语词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虽然并不流利,甚至有些结巴。他提到自己最常使用的满语词汇是“伊立”,意为“平身”,这很可能与他退位后在紫禁城居住期间的生活经历有关。

溥仪对自己满语水平的评价师,既非一无所知,但也谈不上精通,他用了“半个夹生饭”这样的比喻来形容。

但若查阅其他历史资料,如《醇亲王载沣日记》,会发现其中记录着溥仪在幼年时期曾接受过系统的满文教育。也许溥仪在这里是撒了个小谎的。

史料中明确记载“至于国语清文,乃系我朝之根本,著派记名副都统伊克坦随时教习……”,这里的“国语清文”指的就是满文。由此可知,溥仪在登基后不久,就被安排了专门的教师伊克坦来教授满文,哪怕后来溥仪退位,都还一直在学习。

而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他说自己的满文水平极差,着实令人存疑,可信度确实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我的前半生》是溥仪身处抚顺战犯管理所时撰写的一本 “反省式” 自传,那时的他还顶着战犯这一特殊身份呢。按理说,溥仪身处战犯管理所写反省自传,若蓄意说谎就背离了反省与写自传的初衷。

此外,故宫藏有清朝历代皇帝学满文的文献,还有溥仪退位后在紫禁城学英文的手稿。能兼顾英文学习,可见他学习能力不差,理应掌握些满语。

可怪就怪在,溥仪自传里非说自己满语水平糟透了,甚至拿 “我不懂满语” 拒绝郭沫若邀请。

溥仪的自我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溥仪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多年的颠沛流离和战犯生活确实可能塑造了他谨慎细微的性格,行事小心翼翼。

自清朝灭亡后,他的身份变得敏感,特别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期间犯下的错误,更让他后来形成了警惕的性格。

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时,溥仪接受了长时间思想改造与教育,心性产生巨大转变。他在自传里写下 “满语极度糟糕”,大概率是决意要与过去彻底划清界限,表明自己脱胎换骨的坚定决心。

获得特赦后,溥仪依然保持这样的态度,不再与满清有瓜葛,这一点从他选择娶一个普通汉族女性为妻也可以看出。

溥仪以“不懂满语”为由拒绝郭沫若,既是一种推脱,更是自我保护。在当时那个敏感特殊的背景下,这种自我保护举措实在必不可少。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后半生相比历朝历代末代君主算是很不错了,可我们终究不是他,难以真正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像他自称不懂满语一事,我们也只是推测,没法全然明白其考量,真正缘由或许唯有他自己知晓。

你们觉得他会满语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智发言,积极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