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乔国文
撰稿:余俊茹
责编:余俊茹
排版:姚漫玲
编者按:
大家好,我是LegalMVP律海芒芒的创始人姚俊倩CoCo。
都说现在大环境不好,律师这时候贸然出来独立执业,很可能作死。
但今天我们律师故事的主人公,乔国文律师,在红圈所做了7年,做到了顾问律师,再过一、两年就可以升合伙人律师,但这时她选择从红圈所离职,独立出来自己单干。
这里有大环境下降薪的导火索,也有在红圈光环里对执业初心的反复确认。
以下,是她的故事。
01 研二迈进红圈所的大门,跟着哈佛毕业的老板一干就是7年
02 降薪潮下离开红圈所,做一个“穷开心”的独立律师
03 我克服“高冷”,独立第1个月连签了10多单业务,但是第三个月就遭遇了滑铁卢......
01
研二迈进红圈所的大门,跟着哈佛毕业的老板一干就是7年
研二的时候,我有幸在师姐的推荐下进到了竞天公诚去实习。
最开始,律所的一个合伙人,带着我做了投资并购、港股上市之类的非诉业务。
可以说,这位合伙人就是我非诉业务的启蒙老师了。他不仅教给了我很多业务层面的技能,还带着我去拓展客户,教我与客户交流的基本礼仪。
我当时真的对非诉业务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觉得特别有意思。
不过,由于我当时所在带教律师团队没有留用机会,在实习半年结束后,我无缝衔接到环球,继续实习,一直到毕业正式入职。
毕业后,我也没有什么休息的空档,也没有去毕业旅行,就直接正式入职环球律所,正式开启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那时的我可能也没想到,在环球这一待,就是7年。
大家可能会好奇,红圈所律师的一天是怎样的?
我刚来环球那会儿,我的老板也是刚开始做合伙人。
就相当于,他的团队就只有他和我,除了需要他做的事情之外,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我来做。
所以,我刚来到律所的时候,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记得当时要写毕业论文,老板还很贴心地给我放了差不多半个月的假,但即便这样,我也是每天都在熬夜,根本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
而接下来的7年里,我在红圈所的每一天,都基本被高强度的工作给塞满了。
从8、9点起床,一直到晚上11点半左右,我基本上都一直是在工作的。
红圈所律师的节假日、周末也得保持开机状态,随时stand by。一个微信过来,就得立马开干。
但好在,这种情况不算特别多。
因为一般来说,红圈项目的工作量,我们都是会有提前的预期的。
比如说,这个事儿没做完,客户下周一得要,那周末的加班肯定是逃不掉的。只不过说,我可以自己在这个期间,灵活地安排我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而已。
我在环球7年的时间里,除了我结婚及考加州bar的时候,我请过假,其他的时候,基本没怎么请过。真的是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一日不可分割。哈哈。
我的老板,他的履历也相当优秀。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在红圈所工作了6年,后来又去一个外所工作了2年,所以他的业务能力真的特别优秀。
我来到团队后,他也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让我能在刚开始的一两年里,就在业务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和精进。
就比如说,我们做投资并购交易的时候,很多交易文件的初稿他就会交给我来写。写完之后,大部分时间,他会当面给我提意见,而不是他改完之后再发给我。
我的老板人真的很nice,很温和,但也可能是我表现比较好吧哈哈,但是我印象里他真的从来都不会骂人。
我和我的老板差8岁,不记得之前是从哪看到的了,说是差8岁的人比较适合在一起共事。
这句话可能真的所言非虚。
因为我发现,渐渐地,我和老板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好了。配合打久了,我们之间就会像闺蜜一样,慢慢了解双方的习惯,掌握得也越来越好了。
刚到团队的时候,我俩的沟通还并不算顺畅。
有时候也会遇到,老板安排任务,但我没有get到他意思的情况。
最开始,我遇到不明白老板意思的问题,就会去问他,老板会让我先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再问。
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能慢慢感知到什么样的问题属于低级问题,是可以通过自己去research解决的,而哪些问题在我的经验范围内我确实是理解不了的,我就能慢慢把握到这个度了。
再后来,我就发现,好像老板交代的任务我基本都能明白了,并能交付超预期的工作成果,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和配合也更顺畅了。
这也让老板觉得我还挺不错的。
在我工作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候,他就开始直接让我对接客户了。要知道,我的老板是个要求特别高的人,要是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是不会让我和客户直接对接的。
跟客户沟通的感觉和跟老板沟通,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效率明显提升了很多。
但对应的,我承担的责任其实也会更大。毕竟,以前有老板和客户对接,那么最终承担责任肯定还是老板。
现在自己直接跟客户沟通了,其实对应的压力也增加了很多。
不过,我这人就喜欢直接跟客户沟通,被客户信任的感觉特别好。
因为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能和客户直接沟通,就能更快解决问题。要是通过老板传话,他一忙起来,我们整个的进度就得往后拖,等他忙完再去和客户确认,项目多少就被耽搁了下来。
所以,我也很感谢老板很早给了我这份授权,也给了我莫大的信任。
不知不觉中,我在红圈所里,在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下,一干就是7年。在这期间,见缝插针在职复习半年多,零基础通过了美国加州律师资格考试。
那段时间肯定是更加辛苦的,又是高强度工作,又是高强度复习,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为我深耕我喜欢的跨境投资并购和争议解决业务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比如在我加入清律的短短4个月内,已经接到了一个跨境并购的案子,某些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我通过了加州的bar。
其实,我发现自己和很多红圈所的律师感觉不太一样。我看我身边的一些同事会见缝插针地出去旅游度假或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放松自己和充电。着实让人羡慕,也非常值得我学习。
有的律师也很聪明,能够把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
而我,这7年基本把大部分时间都搭在工作上了,真算得上是全身心投入。
你要问我为啥能坚持呢?
我想可能确实还是因为喜欢吧。
再加上,我有一个特别会鼓励人的老板。每次我工作完成得漂亮,他就会特别真诚地夸我,说我做得超级棒。哪怕工作到很晚,他也会关切地说句“辛苦了”。
这7年里,我的工作没断过,他对我的鼓励也没有断过,是真的一直都能看到我的努力和付出。业绩好的时候,该给我的工资和奖金也会给得特别到位。
我在环球律所,从实习律师,一步一步升成了资深律师,再到顾问律师。其实,我老板也跟我说,再过一两年可以给我升合伙人了。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是选择了离开红圈所。
02
降薪潮下离开红圈所,做一个“穷开心”的独立律师
其实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家人也不太理解。
他们会觉得你的平台这么好,接触的都是高端客户,为什么不多积淀几年?
像我们这种从小地方拼命努力出来的人,一路过关斩将,高考、考研、工作,都在努力突破圈层。可这圈层就像个怪圈,向上看不到头,向下深不见底。
我在红圈所的时候,虽然整个氛围我很喜欢,老板人很好,薪资报酬也比较给力,但我真正办的案子,会让我觉得离自己的生活特别远,感觉很不真切,心里空落落的,虚无感特别重。
我回想到当时我学法的初衷,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和知识,帮助到像我家人这样的身边人。
但很显然,在红圈所,这样的目标真的很难达到。我发现,其实我想象中的律师,我喜欢的类型,还是那种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帮当事人维护权益的模样。
再加上,这两年围绕着红圈所,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降薪。
红圈所用人成本应该算是行业里最高的了。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红圈所各位老板们也确实非常不容易。
这个时候只能大家共渡难关了。
对我自己而言,我就问自己:红圈所的工作的确是真的很辛苦,经常加班。那反正都是辛苦,那为什么不出来试一试呢?
当我坚定出来独立的想法后,我聊了几家律所,但总有个别方面与我的职业规划不太契合,我也和前老板同步了我和几家律所聊的情况,这时我前老板向我推荐了清律律师事务所。
前老板真的是不仅教我“学艺”,还在我人生每个关键节点给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听完前老板的推荐,我迫不及待去查阅了很多有关清律的信息,才发现真的是一家宝藏律所。
清律,取意为“使律清”,依靠前瞻性研发优势,基于深厚学术功底解决新兴领域的疑难法律问题,以期实现“厘清律制、践行法治”之理想。
我的职业理想竟与清律的不谋而合。
法治理想听起来很宏大,但其实每个法律人只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就算是为法治理想做了大贡献了。
于是,就这样,在今年7月,我离开了工作了7年的红圈所,选择出来独立执业闯一闯。
因为我有合伙人的title,有创收的要求,这让我必须做好规划,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每个月的创收目标当中。
我当时离职的时候,很多同事都以为我是已经有案源着落了,是带着案源出来的,但其实并没有。
不过好在,我还比较幸运,刚出来的时候,我就找了我的亲朋好友,在朋友圈里各种转发我的文章和简历,告诉大家我现在独立执业了。
而且,周围朋友同事知道我独立后,都纷纷给我介绍案子。刚出来那会,就靠着这些朋友同事的帮忙,我才慢慢有了业务。
说真的,当时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啥都不怕,就想着大干一场。那时候真挺“莽”的,既没有储备案源也没想过要给自己安排多少钱去度过刚独立这段时间的收入不稳定。
自己有一定储蓄,老公在这方面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撑,所以其实在收入上,我的压力并不是特别大。
但生活上,不可避免地会拮据一点。
我是真感觉自从我从红圈所出来之后,我的生活水平还是下降了一些的。以前买东西还会大手大脚的,但现在是真的会节省好多了,我都有好久没换过新衣服了。常用的购物APP已经从淘宝,变成了拼多多。
总之,就是能省则省。
而在工作上,独立执业后,我的工作强度实际上并没有降下来。但好在我可以更加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现在我尽量让自己晚上最晚工作到9点、10点,能早点睡就早点睡;但早上就需要早起一些了。习惯早起后,发现早晨干事真的效率会更高。
其实,心静下来之后,就感觉现在的状态也挺好的。
别人问我现在独立出来,感觉怎么样?
我说,我现在是穷且快乐,一种穷开心。
03
我克服“高冷”,独立第1个月连签了10多单业务,但是第三个月就遭遇了滑铁卢......
案源焦虑,是每个独立执业的律师不可避免的话题。
而对于我们红圈所出来的律师来说,我觉得可能更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太高冷。
毕竟,在红圈所的光环下,我们做的都是特别高大上的什么投资并购之类的大案子,即便是个人业务,也都是服务的高净值人士。
所以,很多红圈所的律师独立出来之后,看不上小业务,尤其那种小的诉讼业务,像家长里短的借贷纠纷之类的,可能真的不愿意去接。
对于这一点,一开始我就摆正得很明确,我觉得我既然出来了,就要改变这个毛病,不能太高冷,相反要更接地气、更平易近人。
因为我是律师,我应该为所有有法律需求的人来提供服务,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很多的平民老百姓。
不过,我当时之所以敢直接出来独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红圈所的时候,做的是文娱行业的行业律师,其实非诉业务和诉讼业务我都有做,所以,独立出来之后,也相对会更有底气一点。
我独立的第一个月,就接到了10个小案子,当然里面还包含一些系列案子。这10个案子里,有亲朋好友介绍的,有同事合作的。
还有一种大家可能会很惊讶,是来自我们律所的公共案源,是客户打律所前台电话咨询后接下来的。
我觉得可能也是新手运气的缘故吧,就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从天而降地掉下了两个公共案源。
这10个案子的业务类型,也各不相同。有房产纠纷、合同纠纷,各种各样的我在红圈所没经历过的案子,而且都是小案子,真的是五花八门。
虽说之前在红圈这类普通民事案子做得相对少一些,但我的法律思维习惯和诉讼、非诉经验都还是ok的。具体类型不同,但基本办案思路是相通的。之前的经验能借鉴到不少。每次碰到新案子,查查法条、看看案例,往自己已有的法律意识框架里一套,会发现比想象中容易。
尽管如此,到了第3个月,我的创收经历了滑铁卢,几乎颗粒无收。我不可避免地会觉得有点慌,焦虑起了案源,但焦虑了一段时间后,我知道了焦虑也没用,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事情。
于是,我开始更多元地尝试各种类型的获客方式。
比如,用心做好我的自媒体,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及微信视频号,我都有做。
因为我之前做的就是文娱领域的业务,所以我在小红书上也分享了一些案例经验。像之前我做过一个帮客户成功解约的案例,我就会把如何解约的方法分享上去。
陆陆续续地也会有一些艺人来加我咨询,当然了,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咨询收费的问题,提前和客户说清楚,毕竟,我就在这上面栽过坑。
提前说好收费价格,筛选出有支付能力和意愿的客户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微信公众号,我也一直在经营着,写写专业文章,也有一定的获客效果。
现在我也尝试着做好私域的运营,努力增加着我的微信好友数。也在LegalMVP律海芒芒的帮助下,坚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专业普法,让大家感知到我作为律师的专业度和厚度。
除此之外,我也向其他从红圈所出来的律师学习,努力扩展着自己的社交圈,发展同行之间的案源合作,还有一些定向拜访、普法讲课之类的方式。
尽管我才独立执业了4个月,但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进步还是挺大的。
以前在红圈所的时候,我其实只要把业务干好,让客户认可就行。
至于如何和客户谈案,如何去拓客和拿下客户,这些都不是我操心的事儿,我也没有特别留意。
其实现在回想过来,我在红圈所作为青年律师的时候,就应该多学习一些谈案报价和展业拓客的技巧和方法。
不过,好在,为时不晚。
独立出来后,我觉得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在和客户沟通时,转变了我的认知和思维,有了更多案源意识。
不仅仅想着如何去解决客户提出的一个个具体的法律问题,更多地也会去琢磨,如何用客户听得懂的话,让客户感受到我的专业和律师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客户经过权衡后觉得聘请我,才是客户最明智的选择。
独立执业后的我,正在慢慢填补以前这些相对空缺的点,向六边形战士的方向努力着。
04
结语
人们总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我觉得,这其中的奥义就在于,因为你敢做,敢去跳出这个舒适圈,所以你有更多机会,去探索未知的可能。
我不后悔我离开红圈所,独立执业的决定,因为这个决定,让我寻找回学法的初心,让我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我,虽然有点“穷”,但我真的很开心。
期待我的故事能给到大家勇气,敢在下一个选择的岔路口,主动出击。
律海芒芒遇见你,很开心。
今晚8点,我将在LegalMVP的直播间,和大家继续分享,欢迎大家扫码预约,不见不散:
添加乔国文律师微信
想要了解我的更多信息,可以查看:
https://www.tsinglaw.com/zhuanyerenyuan/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