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入城,有50年历史的广州站及周边地区将迎来改造。见证着改革开放年代、承载着数代广州市民乃至国人情感与记忆的广州站大楼会被拆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站现状

11月13日,《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的支撑编制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下称“市规划院”)发布消息称:

“本次规划提出下阶段枢纽设计应按照1974年立面(林克明先生设计)恢复广州站南立面,现站体作为南交通大堂与文化展示空间,重点保留‘广州站’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十一个大字,延续广州站、邮政大院、流花宾馆围合形成的改革开放场所记忆,留住广州站情感记忆”。

为什么是“恢复”广州站南立面而非“保留”广州站大楼?据知情人士透露,可能将对广州站大楼(站房)本体拆除后,重建林克明设计的南立面。

据了解,实际上高铁、城际线路建设对站房并无影响,不需要拆站房,不少专家、市民、外地来客呼吁应保留站房本体,保留其历史价值,不应拆除重建。

也有外来务工者认为拆掉广州站是适应现在的社会,广州站的外观改了也没所谓,最重要就是保留8个字。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不涉及广州站站房本体改造方案。

下一步将积极指导广铁集团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再综合确定本体改造方案。

广州站:

岭南建筑大师设计改革开放地标

1975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的广州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文化价值,它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总站、广州的枢纽站,见证了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

它是改革开放的地标,是外来创业者、务工者、求学者踏上改革开放热土的第一站,承载着数代广州市民乃至国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

它带动了1970年代整个流花片区的建设,1986年,它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流花宾馆、红棉酒店、邮政大楼、电信大楼和友谊剧院等现代建筑群当选新“羊城八景”之一——“流花玉宇”。

广州站由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负责总体设计,将摩登风格建筑与岭南园林相融合,建筑外观轮廓简洁、雄伟庄重,带有一定的苏式建筑特征,内部考虑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西分别设置岭南园林风格的庭院,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具有地方特色。

1986年,在广州站南立面上增设了“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霓虹灯标语,连同“广州站”,11个大字成为广州站的标志。

广州站后期有过一些小改建,东西两个庭院加盖了透明顶棚和改成候车室,南立面在原来的水刷石外面加了幕墙表皮,但长期研究火车站建设的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晖认为广州站的站房建筑主体都还在,没有大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站外立面没有大改【上图:20世纪80年代;下图:2023年(图源:照片里的时光微信公众号)】

他说:“像麦穗一样的图案,其实是上世纪70年代比较流行的水泥花格砖做的,很有时代特征。”

“围着站前广场这一圈的流花宾馆、电信大楼、邮政大楼都是那个年代建的,风格上基本统一,也都是横线条,比较简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主义城市形象。”

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旧址、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旧址、东方宾馆西楼、羊城宾馆旧址(东方宾馆东楼)、中国大酒店、流花宾馆北楼、流花宾馆南楼、友谊剧院都已跻身广州历史建筑名录,但广州站站房却没有任何法定保护身份,尽管不少专家认为以它的价值完全可以评为不可移动文物。据多名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透露:

2013年,在评审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的市名城委会议上,有领导表示:

广州站马上要改造了,台线要增加,可能改造幅度很大,作为历史建筑很多部分就不能改造,所以就暂时不评历史建筑。

今年4月9日,广州站入选《广州改革开放优秀建筑推荐名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目前未正式公布名单,但这一身份不受法律保护。

广州站引入高铁带动周边地区改造

官方曾称重点保留11个大字

广州站建成后并未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提升,目前广州高铁客运主要集中于偏远的广州南站,位于市中心的广州站目前依然以普速为主。难以适应当前的客运需求,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不符。

为“高铁进城”而启动的广州站改造,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一体化更新,以期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1月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征询意见公示时,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消息称:

广州站高铁化改造后,将引入京广、广湛、广深港、广汕等多条线路,成为“大湾区中心站”,与广州东站形成“中心枢纽群”,支撑广州建设世界级的铁路枢纽的目标,实现广州至大湾区节点城市60分钟互达。

同时,将打造高效多维的立体交通支撑,加密地铁覆盖,实现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轨道站点600米全覆盖,结合枢纽TOD建设,实现地下空间以及二层连廊的贯通。

以枢纽为引领,实现传统商圈的转型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商贸产业业态,为中心城区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关于公众关注的广州站站房的去留问题,官方报道并无具体交待,只是提出:

延续广州站情感记忆,打造以广州站为核心的湾区文化客厅。在重要节点,如广州站站南广场、人民北路等空间,延续情感记忆,重点保留站南立面“广州站”以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11个大字。

其时,据知情者透露:广州站只保留南立面和11个大字,其余拆除。

而在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官网,目前仍能看到有关广州火车站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及控规的信息:

“以将广州站将打造为国内首个中央火车站为目标,创新提出双层立体化与平面车站改造双方案。结合枢纽改造设计完整保留建筑南立面。”

及至11月13日市规划院发布消息,对比1月公示时的报道,可发现,关于广州站站房,市规划院发布内容中除了保留11个大字不变,披露了新信息:即应按照1974年立面(林克明先生设计)恢复南立面。

今年7月10日,《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下称“市规委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

参加这次市规委会的委员表示,会议主要是关注整个片区的交通问题,没有讨论站房的改造和站场的设计,效果图也看不出站房是保留还是重建。但市规委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广州站站房的改造,与前文市规划院发布的信息完全相同。

高铁、城际线路、地铁建设不影响老站房

专家建议保留站房及一段站台上的雨篷

广州站及周边地区的改造会有哪些因素影响广州站站房的保留,一定要拆除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广州站站房?

保留老站房会面临哪些难题与代价?

改善交通、发展经济与建筑遗产保护是否非此即彼,水火不容?无法兼得?

只保留11个大字,恢复南立面,延续记忆,是不是就是真保护?

改造后高铁台线、候车室在老站房北侧

城际线路不经老站房,地铁线已完工

从今年7月市规委会提供的广州站南北向剖面示意图看,改造后,现广州站站房位置是南交通大厅,其北面的站体有4层,其中地面有3层,地面第3层是屋顶花园;地面第2层是候车厅和北面的进站大厅;地面1层是站台层,地面轨道层;地下1层是到达出站层;在地下一层下面,还有广清城际候车层、广清城际月台层,14号地铁线站厅层、月台层。

目前广州站共有4台7线,从上述示意图看,改造后增加到9台17线(即9个站台,17条到发线),站台与到发线都是在改造后的站房北侧地面上平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广州站共有4台7线

一位交通规划研究专家也证实了上述信息,他说,改造后高铁站的台线在现有广州站站房北侧平铺,新的候车室也在老站房北侧,不会影响广州站站房。广清城际是东西向,不穿过广州站站房。14号线进不进广州站?还没有定,因为现在这里已经有3条地铁线,整个空间太局促了,难度太大了。

再看示意图中改造后的广州站站房下方,没有显示是什么功能,但可见有地下线路穿过,而站房前的南广场地下,则是现已开通的2、5号地铁线站厅层、5号站台层,及即将开通的11号线站台层。

已建成的2、5号地铁线不会对广州站站房有影响,那么还未开通的11号线是否会下穿老站房,其施工会否影响保留广州站?

据一位地铁研究专家说:

11号线是地铁区间(即两个地铁站之间的线路段)下穿广州站站房,是用矿山法开挖,现已完工,并未影响地面的广州站。

火车站站房范围内也没有规划新的地铁线了。

这位专家还说:

全部这3条地铁线的站厅都在南广场地下,不在广州站站房下面。目前在广州站站房下方地铁区间穿过的只有2号线和11号线(5号线是在南广场外围下面东西向穿过)。

而即将进来的芳白城际线不在老站房下面,它是东西向,是在未来的高铁线(即站房北侧)下穿过,地铁站在邮政大楼西侧,也不会影响广州站站房。

这意味着,整个广州站及周边的交通改造:无论是高铁还是新的城际线路的建设都不占用广州站站房位置,也不位于其地下,即便是地铁线路下穿站房,也已建成,都不会影响广州站站房的保留,不需要拆广州站站房。

广州站没有地下空间做商业开发

老站房结构安全若有问题可能导致被拆

那广州站站房下面是否可能还有别的开发建设,从而会影响广州站的保留呢?

一位交通规划研究专家说:

站房下面开发,这个可能难度会比较大,成本也高。而且这里空间很紧张,现在有几条地铁线一摆,换乘空间本身就很紧张,很局促,就算在站房下建设,也是建一些交通接驳设施比如停车场,实际上真的是摆不下了,没有空间做其他用途。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呢,第一个是要先保证它的交通功能。商业开发,其实好多地方都可以做,而广州站站房确实有保留的价值。

那站房下建设,无论是交通接驳设施,还是地下商业,是否会影响广州站站房的保留呢?

广州地铁1号线大型托换工程负责人、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李国雄信心十足地说:

“现有的托换技术可以保留地面建筑的一砖一瓦,完全没问题,广州站站房不需要拆,保留的成本不一定比拆了广州站站房再搞地下建设高。”

他认为:

“任何提出拆了站房才可以搞地下建设的人是没有保护意识,图方便。如果拆了重建,是破坏建筑遗产,浪费资源。老站房肯定要保。”

除了地下商业开发或建设,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广州站站房保留呢?据知情者透露:

这栋楼结构一般,可能拆除重建。

对此,李国雄认为:

“如果是结构安全有问题,完全可以加固,不需要拆除。”

一位交通规划研究专家则认为:

“如果是结构安全问题的话,拆除是有可能的。在做火车东站的方案竞赛时,日本的专家也提出来,要对结构使用的条件、舒适性、建设成本等各种因素去综合考虑。”

专家称拆除重建老站房失去真实历史信息

应争取不拆保留本体

广州站的去留,一直牵动着不少文保、规划专家的心,他们在参加广州站及周边地区改造的相关控规优化的专家论证会上都表达希望保护广州站。

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陈玉环对广州站有着难忘的青春记忆:

“广州站老站房也是历史记忆,当年我在中山大学读书,常到广州站接、送外地的同学,他们一到广州站就觉得很宽阔很漂亮,毕业时从广州站走的时候也要拍张照片才走,留下记忆,它是很多广州人的集体记忆,如果能保留就更好了。”

那么拆了重建,像市规划院发布的信息所说延续场所记忆,留住情感记忆,算不算保护呢?

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表示:

“我关心的是本体保留,必须拦住,不能拆了以后再建,除非你有说服我的理由,否则就是克服一切困难,不管是技术上还是经济上的困难,最好是原真性地留在那儿。”

华南城市研究会顾问朱秋利认为:

“拆除重建后就不是林克明原来的设计作品,不是真实的历史信息,失去了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施红平提出:

“应该争取不拆,拆了重建就没有意义了。还会为今后老城保护开个坏头!”

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副教授陆地指出:

“非常多的人喜欢谈‘记忆’,不少人分不清记忆和历史,或者说分不清记忆和历史记忆。还有些人,虽然很清楚它们的差异,但故意只谈记忆,不谈历史或历史记忆。在他们眼里,也许历史没啥价值,记忆才有价值。这种人谈保护,但其实谈的根本不是历史资源保护,甚至不是基于保护的合理利用。”

除了广州站站房本体,刘晖还建议保留一段站台上的雨篷:

“广州站的雨篷不是套用标准设计图,而是非标准的。当时全国各地火车站的雨篷基本上都是标准化的预制构件,但因为广州是特大型车站,所以就做了特别的设计,而且这雨篷柱子都是圆柱,比较少见。

为了不显得压抑,雨篷做了拱顶,拱顶的曲线很文艺,让人想到林克明留学的法国的新艺术建筑风格。而且雨篷两个柱之间距离比一般的火车站台要大,站台显得很宽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站站内雨篷拱顶的曲线很文艺,雨篷柱子都是圆柱,比较少见

这个雨篷值得保护,首先它是广州站整体风格的一部分,而且这个站台也是很多人的记忆,因为很多人南下广东,就是在这站台上呼吸到第一口广州的空气。但也不是说全都留下来,至少可以保留一段最早期的雨篷,布拉格、萨尔兹堡的火车站,还有东京站都在改造之后还保留了一段早期的雨篷。”

国内外不少火车站引入高铁后保留了老站房

事实上,国内外有不少老火车站在引入高铁进行改造时都保留了老站房,保护了建筑遗产,保持了地方历史风貌,国外保留的老站房基本都是历史建筑,如东京站、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布拉格火车总站、安特卫普中央车站等。

国内保留的老站房既有过百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站、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北站,也有建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任何保护身份的西安站。

对比没有高铁、城际、地铁建设影响的广州站站房,有些老火车站站房需应对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但仍然保留了老站房。

如建于1910年的沈阳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从5台16线扩建为10台19线,站场规模比未来改造后的广州站还大,原设计方案为拆除老站房,修建地下市政通道后,重建站房,因国家文物局不同意,遂选择了绕开老站房修建地下通道,并修复了老站房。2012年,改造后的沈阳站与哈大高铁同步投入使用。

西安站改造后车场规模由 5 台 11 线扩建为 9 台 18 线,原备选方案之一是拆除重建老站房,但由于西安站在城市形象中的重要地位,及扩建中不能停止使用,且此方案造价最高等因素被放弃,最终在保护整体外观的前提下加固了站房结构,室内在保留原有候车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重点保留并修复了原进站大厅上方的黄铜格栅吊顶,以及贵宾候车室内带传统纹样的天花藻井。

广州站及周边地区控规优化文评未公示

专家、市民建议应依规定公示

据了解,对于广州站站房本体的改造,由于线路规模等因素,广铁集团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程序,对具体改造时间节点、资金安排、建设时序等事项开展研究。而未来广州站的建筑方案设计是由国家铁路集团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竞赛。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紧抓“高铁入城”的契机,应广州火车站即将改造,提前开展了广州站周边地区的谋划,考虑根据本体改造的最大可能性预留衔接条件。

《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仅对火车站站房本体方案所在单元的配套设施及近期启动的南航地块作出具体控制,不涉及本体改造方案。

尽管方案未最终确定,但是,相关法规及政策规定,控规调整须编制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保护专章(简称文评),提出保护及科学利用措施,并公示,但此规划文评未有公示,专家及文保人士建议依规定公示。

法规规定控规调整要编制文评

文评应专家论证后公示

根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城乡建设工程应当在立项文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调整方案、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中编制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保护专章。

根据《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指引(2022修订稿)》城市更新项目改造范围,结合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工作,同步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严格如实编制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报告(附件),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报告经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公示后,纳入立项可研、土地收储、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城市更新片区策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的报批成果。

据了解,《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内含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根据《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公开招标文件要求,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调查,摸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现状,结合片区保护发展要求,提出各类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线索等)分类保护措施及保护控制要求。提出科学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措施。

王世福表示:“不能因为广州站不是文物,或者没有明确的保护规定,就不保护。”

那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对广州站站房提出什么保护措施与科学利用要求呢?

根据上述法规、文件,《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的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应在审批前经专家论证,公示。

今年8月6日,该规划已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穗府函〔2024〕228号)实施,但是,据了解,此规划的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没有单独进行专家论证,而是打包在《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内一并召开专家论证会。但是,据参加专家论证的专家表示,会上并无讨论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

而此规划的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也没有进行过公示,今年1月19日,在广州市自然与资源规划局官网上公示征询意见的《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没有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的内容。

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指出:

“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应该是控规优化的前置条件,应该先通过专家论证后再进行控规优化的论证,无论是控规优化前还是控规优化后论证,都要公示,这事情做得不到位。”

文保志愿者杨华辉建议:

“严格执行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公示制度,征询专家与公众意见,让建筑遗产与历史片区的发展,符合法规与保护政策。”

市民、外来人员心声:

正方:广州站有历史价值是广州地标,不应拆

反方:拆广州站是与时俱进,保留8个字即可

●陈安薇 (70岁,25年省市人大代表、8年市政府参事,老广州人,持续关注广州历史名城保护,推动广州历史建筑保护立法):

我对“恢复火车站的南立面”有隐忧,因为经历了太多对历史建筑貌似保护实则拆除的个案,是否打算把车站大楼推倒重来再恢复南立面,然后在上面镶嵌11个大字?如果如此,实在是对林克明大师的大不敬,也是对历史建筑的毁损。

历史上,始建于1901年的石围塘火车站、1910年建成的大沙头车站都已经消失,已有半个世纪之久的广州站大楼应该以它的本来面目加上周边的现代元素示人,重蹈建设假古董覆辙的行为必须休矣。

●何伯 (85岁,香港人,上世纪80年代经常坐广九直通车到广州站返穗探亲):

那时候改革开放,很多香港人坐火车回广州探亲,就是到广州站,出来就是一个大广场。那时的记忆很有趣,个个都背着一袋两袋,托着洗衣机、录音机、衣车,带给广州的亲戚拿去卖,一部录音机可以卖几百元,当时人们的工资才几十……很久以前了,广州站有历史价值,不应该拆啊。

●杨先生(50岁,生产汽车配套零件的工人,平均每年来广州站两到三次):

第一次来广州站是2009年,心情很激动啊,很向往,到这边挣大钱嘛。那时候就只有广州站,其它站都没有。“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这8个字给我的印象特别特别深。这么多年了,每一次,看到这8个字,就知道到广州站了,那种爱国的情怀就都有了。最影响几代人的记忆就是“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这8个字。

各方面都在高速地发展,拆掉广州站是适应现在的社会,广州站的外观改了也没所谓,最重要就是那8个字要保留。

●刘先生(40多岁,做装饰装修的工人):

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来广州站,当时从湖北到广州,再去深圳找工作,南下第一站嘛,记忆挺深刻的,对广州站最深的记忆是“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啊,这已经是广州火车站一个历史标志了。这个建筑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梦想啊,过来打拼挣钱啊。当时改革开放嘛,全国都往这边跑了。

火车站改造,能保留这8个字就可以了,广州站重建也没有关系。恢复南立面也好啊,反正与时俱进嘛。

●齐先生(68岁,1989年计划经济开广交会时,就开始来采购医疗器械、药品):

一年来广州站二十多次了,第一次过来广州站是1989年。尤其打工的必须得从这去,这是个老站了。

广州站要改成高铁站,我觉得没有必要拆,广州站的外形挺好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啊,别的站是没有这个字样的,这八个大字代表着要祖国统一,收回台湾的寓意啦,很深刻。

1989年到现在,三十多年了,广交会都开了100多届了,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对它的印象都很深刻,一提到广州站,你脑子里就知道这个火车站的外观轮廓了,都装在人民心中了,遗忘不了呗哈哈。

●曹先生(80后,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经常来广州出差):

平均三年来广州站一次,我第一趟来广州站是1998年的年初。其实广州火车站在所有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了,算是一个广州地标建筑了吧,尤其像70、80后这两代人,对广州火车站的印象就特别深刻。

首先广州火车站上面那几个字不动,这肯定是非常好的,第二,火车站时间久了确实需要翻新一下,但是不要把主体拆掉重建,我觉得没必要花太多钱,大体的轮廓结构肯定不能改了嘛。

其实一个火车站时间长了以后,一个是地点的记忆,一个是整个外形的记忆。每次来,“哎呀,又来到这了,还是这个样子。”

●杨华辉(80后广州人,文保志愿者):

广州火车站,不但是全广州人的集体回忆,更加是全中国人民的集体回忆!

这是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服务了几代人,站房大楼有历史,如果拆除重建那就破坏历史空间感与原真性,把一座可以成为文物的真建筑遗产,变成假古董,不可取。

参考文献

石安海主编.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 1949-1990卷 1949-1990[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赵元超,蒋超,张鹤.基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及周边配套工程为例[J].城市设计,2023

史生志,辛力,杨琦,韩刚启,黄超,程倩倩.西安火车站加固改造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J].建筑结构,2022

韩利,谢春圃.高铁客站建设与文物保护控制的实践[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4

刘抚英,王倩,王嵬,胡顺江.京张铁路北京西直门火车站考析[J].新建筑,2020

策划: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文僖

摄影:郭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