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微调’之后,整个路口就像被松了绑,立马宽松不少,再也不用担心堵成一锅粥了!”说起堵点治理的成效,驾驶员杨先生竖起大拇指。
近日,由市城管委牵头实施的“小微整治提能类”治堵点位之一的东门街和商业后街交叉口正式完工。本次整治通过将局部人行道调整为车行道、增加道弧半径、将人行横道与停止线后移等方法,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缓解车辆排行的压力,让车辆和行人通行更加安全顺畅。
那么,相关部门如何化解拥堵难题?小微整治提能成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今天进行了现场探访。
通行烦恼:
一个路口连着五条路 右转不畅容易造成拥堵
经常走东门街和商业后街交叉口的市民都知道,这个路口面积不大,但交通环境异常复杂,东门街、商业后街、东城根中街北段、羊市街、东城根中街南段五条路在这里交汇,车辆多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拥堵。
“尤其是东门街车辆右转进入商业后街,转弯幅度很大。如果在高峰期,汽车、电瓶车、行人都很多,就容易造成转向困难。转弯太慢,东门街的汽车又要排长队,整条路都很堵。”驾驶员杨先生说。
同样感到头疼的,还有从东城根中街方向驶来,准备左转的汽车驾驶员。据记者观察了解,这个方向的路口左侧有东门街、商业后街两条路,但没有划分专属的通道,也就是说去这两条路的车辆,都在同一块区域左转,再加上还有掉头的车辆,车多的时候会让该片区特别拥挤。
“这个路口连着五条路,每天汽车、电瓶车穿行不断。高峰期的时候,过个街都是提心吊胆的。”市民朱先生说。
整治工作:
开展小微整治工作 把道路的“脉络”理顺
“对这个路口,我们进行了反复地勘察和分析,最终决定采取小微整治的方法,把路口的‘脉络’理顺。”据青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冉丹介绍,针对这个路口,他们联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分局、青羊区新经济与科技局等多家管理单位,迅速开展了现场踏勘并制定方案。
根据方案,相关部门决定对路口西侧的人行道进行“瘦身”,扩宽车行道,增加道弧半径,将人行横道与停止线后移,便于车辆更早转弯,进而缓解排行压力。同时,从东城根中街延伸出一条专门前往商业后街的左转车道,这样一来,去东门街、商业后街的车辆可以各行其道,进而缓解扎堆拥堵的情况。
整治过程中,青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科学组织调度,克服了中心城区地下管线分布复杂且埋深不够等实际困难,在各管线迁改单位密切配合下,园满完成整治工作。该点位于11月15日进场实施,11月30日完工,这也是青羊区首个完成的交通治堵“小微整治提能类”点位。
整治成效:
车辆转弯幅度变小 专用转弯道让通行更顺畅
那么,整治成效如何呢?今天上午,记者来到该路口时,看到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但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出现拥堵情况。
记者在东门街看到,原来的公交车专用道边,增加了一条右转专用通道,去商业后街的车辆可以直接在此右转,相比原来在靠近路口中央右转,转弯幅度小了很多。为了配合整治,旁边的人行道也适当削减了20多个平方米,改为机动车道,两条人行道和停车线也整体后退了两米多,这样一来,车辆右转更加顺畅。此外,在新增右转道的同时,相关部门还专门设立了护栏,把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分离,让车辆通行也更加安全有序。
此外,记者看到从东城根中街还延伸出一条标明前往商业后街的左转车道,车辆在此左转,可以和去东门街的车辆实现分流,使交通更加顺畅。
“这几天感觉变化很大,各条道路一下变得有条理清晰了,拥堵情况得到了明显缓解。”市民陈先生表示,希望广大驾驶员都按照新的指引通行,做到各行其道、文明出行,“好的交通环境需要科学治理,更需要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配合!”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杨甦摄影/视频杨甦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刘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