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6
35岁的李先生在恋爱上总是力不从心,在老家他有一位心仪的女生,不过在追求过程中却屡屡受挫。2023年11月的一天,爱而不得、情绪低落的李先生偶然间在某购物网站上看到了“私人订制情感导师专属方案”的服务,声称有专业咨询师指导聊天,帮助追求女生。于是,李先生便花费49元购买了这项服务。
下单后不久,咨询师杜某就加上了李先生的微信,开始了情感指导。咨询师杜某先是全盘否定了李先生的交友方法,然后又手把手教他如何和女生聊天,还会直接把聊天内容发给李先生,让李先生转发给心仪的女生。
几轮聊天教学后,咨询师杜某又给李先生推荐了“一对一私人定制套餐”的服务。为了顺利追上女神,李先生决定咬咬牙,下单了4800元的一个月套餐服务。
买下VIP套餐后,咨询师杜某便开始了第一课,经营朋友圈、建立人设。
除了把关朋友圈内容,咨询师杜某继续帮李先生创造聊天话题。“发求助信息吧。比如说妹妹要生日,不知道送什么礼物,让她帮你推荐一下有没有好用的护肤品。对方帮了忙,你回去更好请她吃饭。”“今天对方对自己的美甲不满意,明天可以给对方点个奶茶或者小蛋糕,去哄一下对方。”
半个月的热聊后,咨询师杜某建议李某可以提出和女生见面,李先生也欣然接受。不料,正是这次见面的提议成了矛盾的导火索。李先生乘坐高铁去了女生的城市,热情邀约女生一起吃饭,不过没能得到肯定的答复。
赶赴异地却惨遭拒绝,李先生找商家协商退款不成,于是起诉到了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要求商家全额退还代聊费4849元,并赔偿约会产生的住宿费和路费。
法庭上,李先生向法官控诉,咨询师在服务过程中打压、贬低自己,诱导消费。购买套餐服务后,也是挂羊头卖狗肉,很多承诺的服务都没有提供。
对此,被告商家表示,他们只是提供建议、陈述事实,并没有恶意打压、诱导消费。商家还提出,指导服务的时间是每天中午12点到晚上8点,每天中午咨询师都会准时上线,跟踪李先生的恋爱进展,为李先生出谋划策。
那么,李先生以未能成功恋爱为由主张被告欺诈,是否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呢?奉贤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签订的服务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应属有效。李先生主张被告欺诈,法院不予支持。不过,在庭审中,法官发现在实际履约过程中,部分套餐中罗列的服务并未实际提供。经综合考量,法院酌定被告返还原告服务费2800元。
上海奉贤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张银宇表示,情感咨询类的服务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在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不过法官也提示,选购情感服务时,消费者一定要理性消费、审慎选择,作为成年人,对待自己的感情问题也要有一个真诚的态度,不要迷信网络上所谓的话术或者套路。
看看新闻记者: 潘文婷
编辑: 潘文婷
摄像: 唐晓蒙 李连达
责编: 金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