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天杨
晚清宁波三江口
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上海的沙船业迅速发展起来。当时,上海有北洋、南洋、长江、内河和远洋5条航线,其中北洋航线货运量最大,包括上海至牛庄、天津及芝罘3条线。“南北物资交流,悉借沙船。南市十六铺以内,帆樯如林,蔚为奇观。每日满载东北、闽广各地土货而来,易上海所有百货而去”。
沙船是中国古代用于航海的一种平底木帆船,最早出现于唐代。它长十丈余,宽二丈,深五六丈,一船可载货百余吨。它平底高桅,巨橹广舱,方头方梢,具有吃水浅平、航行轻捷等优点,在西洋轮船到来之前是中国海运的主力。沙船运输的货物,主要是豆子、豆饼和棉花、棉布,后来增加了漕运,更趋繁盛。
01
开海运 购“宝顺”
外国明信片上的宁波沙船
清代漕粮原本承 袭明制一直采用河运,道光六年( 1826 年),因运河淤塞、漕粮阻滞,朝廷决定江苏试办海运漕粮,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各地粮船均至上海交兑,然后漕粮直运天津、直洁。 官府给予了十分优惠的政策: 一方面,承运漕粮的沙船每运 1 石漕粮,官府贴水脚(运费)银 4 钱,并补 8 升 “ 耗米 ” 。 每次若以载 1500 石计算,可净得补 贴 600 两: 获利大于运输其他货物; 另一方面,沙船仅载漕粮八成,另外二成由船商载货,还能获得免税,船到天津后,还可以去奉天承运豆麦。 因此, “ 上海薛家浜、陆家浜一带绵延二十余里,桅樯林立,沙船云集。
宁波小港李氏家族的李也亭, 15 岁开始闯荡上海滩,刚开始是在 “ 曹德大 ” 糟坊给沙船的水手们送酒。 头脑灵活、敢于冒险的李也亭很快意识到: 沙船贸易是一条发财的捷径。 不久后,他辞去糟坊工作,成了一名自己可以带货的水手,之后又由水手变成了船主,亲力亲为,趟趟随行押运。 鸦片战争爆发后,朝廷财政支绌,于道光二十七年( 1847 年)在上海设海运总局,再度试行沙船海运漕粮。 而时任天津漕运局总办的张友堂也是宁波人,对乡亲自然格外照应。 于是,李也亭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乘势直上,在几年工夫里,固定资产从一条沙船 发展到 10 余艘沙船,并创立了 “ 久大 ” 沙船号,逐渐积累了巨额财富。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猛,逐渐席卷大半个中国。太平军切断京杭大运河水路,外加黄河连年溃决,朝廷对海运的需求更为迫切,于是决定江苏苏(州)、松(江)、常(州)粮道及浙江漕粮,由上海沙船海运北上,并将这项既有风险又有暴利的运粮任务交给李也亭经办。李也亭也深知这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生意,丝毫不敢怠慢,于是趟趟亲自随船押运,遇到险阻经常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陈列在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里的“宝顺”轮模型,这艘轮船为明轮,但宝顺轮实为暗轮
民国《镇海县志》载:“适贼陷上洋,移运于娄江。时刘河淤浅,督运者有难色,也亭所部船独先进,余艘从之”。其时,最大的风险就是南北洋航路上“海盗充斥,肆掠无忌惮,狙截商船,勒赎至千百金不止。”为平定海盗抢阻,保障漕运安全,咸丰四年(1854年),李也亭发起倡议,与宁波同行费纶志、盛植琯合作,筹集银7万饼,向英商购买一艘配有枪炮装置的“宝顺”号轮船,以保护海上的正常商业运输。引进“宝顺”轮后,宁波船商还购置了武器弹药,招募了70名水手。改装后的“宝顺”号成为一艘名副其实的军船,而那些水手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手,成了水兵。
“宝顺”轮宣告了帆船时代的终结,宁波人无意中为中国航运史掀开了一个新的时代。但,宁波商人购买中国第一艘轮船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一问题却存在很大的争议,在目前出版的各种书籍中说法不一。
02
辩银饼 定“身价”
复刻的清人董沛书《宝顺轮船始末》碑。从中可见“买大轮船一艘,定价银七万饼,名曰宝顺”文字内容。
从复刻的董沛所作《宝顺轮始末》碑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买大轮船一艘,定价银七万饼,名曰宝顺”。那么这里的“银七万饼”是7万两白银、7万银饼,还是7万银元呢?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购买“宝顺”轮所用的不是7万两白银。勒石刻碑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如果是银两,碑记中应该写“定价银七万两”,而不会写一个错别字“饼”。
其次,还可以排除重一两或者五钱的银饼。经营沙船业者,非财力雄厚者不能为。当时打造条沙船,造价超过1万两白银。不仅在固定资产上投入巨大,沙船出海时又需要较大的流动资金购买货物,所以很多沙船业主会向钱庄贷款,甚至自己开设钱庄。王永盛、郁森盛、经正记3家沙船行自己开设钱庄,甚至还争取到朝廷批准,于咸丰六年(1856年)自己铸造银饼,分一两、五钱两种,是上海最早的自制银币,也是现存最早的以两为单位的银饼。但是,集资购买“宝顺”轮是在咸丰四年(1854年),早于上海银饼最早的铸造时间,所以,购买“宝顺”轮的“银七万饼”也不是上海银饼。
西班牙本洋,俗称“双柱”
综上,可推测此“饼”为“番饼”,即外国银元,最有可能是墨西哥“鹰洋”。“番饼”是旧时对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的俗称。过去在广东和东南沿海地区通称外国为“番”,中国旧称银币为银饼,故称外国银币“番饼”。外国银元在明朝中晚期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后,影响力日增,至清道光年间“洋钱盛行,凡完粮纳税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也就是说洋银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其中流通最广的,是俗称“本洋”的西班牙银元。本洋事实上是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到1823年墨西哥独立后,于1824年起铸造自己的银元,俗称“墨洋”,因币面上有老鹰图案,又称“鹰洋”。自此,流人中国的本洋开始锐减,至咸丰年间,上海洋商决议以鹰洋取代本洋为结算货币。
墨西哥鹰洋
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以及国内复杂的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导致了经营兑换业务的钱庄最早出现在宁波。宁波商人集资购买外国的轮船,用贸易中通用的番饼——鹰洋作为当时的结算货币,最为合适也最为方便。如果用中国自己的银两或者银饼,还要称重检验成色之后结算,多为不便。其实在此前对外交往中,番饼早已通用。在1842年签署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就有一条规定:“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此处已经用外国银元作为赔款单位,在12年后“宝顺”轮购买中使用外国银元,就顺理成章了。
王永盛银饼
从银两到番饼,不仅是货币单位的变化,代表货币价值的不同,揭示了100多年前西方列强对孱弱中国掠夺的屈辱历史真相,也见证了宁波帮航运业的发展历程。正如宁波大学龚缨晏教授所言,从“宝顺”轮的故事可以看出,宁波的航海文化悠久而深厚,在中国航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