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婆婆去城里儿子家,想借5000块钱,儿媳做法让人泪崩
我是赵姨,今年68岁,住在乡下老屋里。
老伴走得早,这些年,我一个人守着老屋,种种地,养养鸡,日子倒也过得平静。
我有个儿子,在城里安了家,儿媳是城里人,孙子也聪明伶俐,我一直觉得,他们就是我的骄傲。
儿子小杰是我的心头肉,从小到大,我没少为他操心。
那时候家里穷,但为了让他有个好前程,我和老伴拼死拼活地干活,供他上学。
小杰也争气,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工作。
儿媳小慧是他在大学里谈的,两人感情好,毕业后不久就结了婚。
儿媳刚进门时,我是满心欢喜的。
我觉得她知书达理,应该是个好相处的。
可慢慢地,我发现,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生活习惯、观念差异太大了。
小慧不喜欢吃我做的饭,也不习惯乡下的环境,总是念叨着要回娘家。
我心里虽然不舒服,但想着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也就没多说什么。
这些年,我很少去城里打扰他们,除非是逢年过节,或者他们主动打电话让我过去。
每次去,我都会带上自己种的菜、养的鸡,想着能给他们减轻点负担。
可每次去了,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个外人,小慧总是忙着自己的事,很少和我多说话。
今年春天,我身体不太好,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需要做个小手术,得五千块钱。
我手头的钱不够,就想着去城里找儿子借点。
我知道他们条件好,五千块钱对他们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坐着早班车到了城里。
儿子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儿媳和孙子。
我说明来意后,儿媳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她支支吾吾地说,家里最近开销大,钱都用在孙子身上了,没有多余的钱借给我。
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我没想到,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我满心期待的儿媳,竟然会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这样对我。
我强忍着眼泪,说:“没事,我就是来问问,你们没有就算了,我自己想办法。”
说完,我就转身离开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想起老伴在世时,我们为了供小杰上学,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现在,他长大了,成家了,却连五千块钱都不愿意借给我。
回到老屋,我躺在床上,一整天都没起来。
我想不通,我做错了什么,会让儿子儿媳这样对我。
晚上,儿子打电话回来,问我借到钱没有。
我告诉他,没有,我自己想办法。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妈,对不起,小慧她……她不是故意的,她最近压力大,心情不好。”
我听着儿子的解释,心里五味杂陈。
我知道,他是个好孩子,只是被儿媳影响了。
我决定,再也不去城里找他们了,我自己能养活自己,不需要看他们的脸色。
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干活,养鸡种菜,卖点钱补贴家用。
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不再需要动手术了。
村里的人都说我命苦,但我却觉得,这样也好,至少我还能靠自己活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秋天。
那天,我正在院子里晒玉米,突然听到有人叫我。
我抬头一看,是儿媳小慧,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我愣住了,不知道她怎么会突然来找我。
她走过来,放下东西,说:“妈,对不起,上次是我不好,我不该那样对你。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了。”
我看着她,心里有些疑惑,不知道她这次来,到底是真心的,还是有什么别的目的。
她接着说:“妈,我这次来,是想把您接到城里去住。我知道,您一个人在乡下,肯定很孤单。我也想让您享享福,看看孙子。”
我听着她的话,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
我没想到,她会突然有这么大的转变。
我问她:“小慧,你这是真心的吗?你不是嫌弃我吗?”
她摇了摇头,说:“妈,以前是我不懂事,现在我知道了,您和爸为了供小杰上学,吃了多少苦。我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想弥补一下。”
我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心里终于放下了芥蒂。
我决定,给她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于是,我收拾了一下东西,跟着她去了城里。
到了城里,儿媳对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还陪我聊天、散步。
孙子也很喜欢我,总是粘着我,让我给他讲故事。
我感觉自己又找回了家的温暖。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儿媳那次不借钱给我,是因为她弟弟要结婚,家里钱不够,她怕我知道后,会怪她只顾娘家。
所以她才那样对我,想让我知难而退。
可后来,她弟弟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说她不应该这样对我。
她也觉得自己做错了,所以才来找我道歉。
我听着儿媳的解释,心里感慨万千。
我想,这就是人吧,总是会犯错,但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还是好人。
我也明白了,人活一世,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有句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只要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互相理解、包容,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我很感谢儿媳的这次转变,让我重新找回了家的温暖。
赵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与微妙。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就可能让亲人之间产生隔阂。
但只要我们愿意沟通、理解、包容,就一定能化解矛盾,找回曾经的亲情。
赵姨的儿媳最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道歉并改正,这是值得肯定的。
而赵姨也能放下芥蒂,给儿媳一个机会,这更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