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
化学知识学习
2024-12-02 16:30北京
关注
一、物质的溶解
1,溶解的概念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溶解。溶解的结果是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溶液。
2,溶解的过程
物质溶解时通常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个过程吸收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个过程放出热量。
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溶解;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溶解;当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例如氯化钠溶解。
3,溶解现象
在4支试管中按顺序各加入少量硫酸铜、酒精、泥沙和食用油,然后再加入约10mL水。
硫酸铜逐渐溶解,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蓝色混合物,硫酸铜可溶解在水中;酒精可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无色混合物,酒精可溶解在水中;泥沙不溶解,振荡后分层,水沙分离,泥沙不可溶解在水中;食用油不溶解,振荡后分层,水油分离,食用油不可溶解在水中。
4,影响溶解的因素
温度:一般来说,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对于气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有很大影响。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
压强:对于气体物质,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例如,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