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书画馆是上博东馆新设的展厅,从绘画馆最后的近现代部分出来,穿过以画竹闻名的文人画家文同为灵感设置的模拟竹林——与可道,即可抵达,不过这其实是海上书画馆的出口。好在不同于几个通史展厅,海上书画馆的布展按照专题分类,参观顺序影响相对较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海上书画馆开馆之前,上博曾举办过吴湖帆书画鉴藏、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和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这三次特展为上博研究上海书画,建立海上书画馆奠定了基础,在展厅里,也可以看到这几次特展的“遗迹”。比如展厅出口处由雕塑家张充仁创作的吴湖帆雕像,之前吴湖帆特展就出现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书画家、鉴定家,上博藏有大量吴湖帆本人创作以及捐赠的书画作品。

海上书画馆面积不大,首轮展出48组/61件书画藏品,其中一级品10组/20件。展品并不局限于出生或生活在上海的艺术家的作品,而是涵盖两千年上海书画史上,与上海有关的各家创作。这样就和藏品集中于近现代上海艺术家的中华艺术宫形成了差异。

众所周知,上博在以前并没有和上海文化相关的常设展。这次东馆新设了考古上海、海上书画、诗心造物——江南工艺的世界3个展馆,分别从考古出土、书画作品和江南文化3个方面切入。参观完这3个展馆,想必大家应该能对“上海开埠前只是个小渔村”“上海没什么历史”“上海在开埠前是文化沙漠”等偏见有所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联文字则出自宋代理学家邵雍的宇宙吟

接下来,就让作品说话。展品介绍主要来自上博官网,图片均为本人拍摄,点开后可以放大(这里表扬下上博官网,常设展大部分作品,以及它的介绍、摆放位置都可以在官网查到)。

从展厅入口进入,抬眼是一块写有“何以海派”的牌匾,这四个字,诠释了海上书画馆的设计主题。下方的明清风格书房,挂有“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书房联。这个布景最早出现于2018年的董其昌特展,作为上海土生土长的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写道:“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这十个字,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董其昌的艺术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口附近有张示意图,结合上海地图,列出了和上海有关的著名书画家。当然其中有些书画家,比如赵孟頫并不是上海人,也没有在上海定居,不过他有不少来自上海的文人朋友,也在上海留下了很多墨迹和遗迹。

随后进入第一板块:艺脉/艺术成就,主要展示清末之前的作品,聚焦海上书画与中国美术史的关系。中国书画在唐宋时期走向成熟,宋代以后,文人书画成为中国书画史的主流。元明清三代的文人书画家,大多来自江浙,而上海的文人书画家中,以董其昌影响最深远。从西晋陆机到明代的松江画派,可谓半部文人画史,都和上海相关。此后近代的海上画派,以及黄宾虹、陆俨少等名家,也可以和上海说上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厅第一幅作品是西晋陆机的草书平复帖页拓本。陆机是吴郡(今苏州))人,其祖父陆逊被孙权封为华亭侯,因此也有陆机为华亭人之说,华亭就是今天的上海松江。《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是现存最早的名家墨迹,原贴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件拓本出自清代梁清标的《秋碧堂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是五代雕版印刷的吴越王雷锋塔经卷。这是中国早期印刷术的实物见证,之前在浙江省博看到的都是复制品,没想到上博展出了原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米芾,行书道祖帖卷,米芾是太原人,但他曾在上海做官。是华亭青龙镇(今上海青浦)的首任镇监。此帖与苏轼《刘锡敕札》(摹本)合卷,原为《苏米翰札合册》四幅之一。上款“道祖”即薛绍彭,书家,与米芾世称“米薛”。此次书法馆也有米芾作品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曹知白,清凉晚翠图页。曹知白(1272-1355)是青浦人。家甚富,好收藏,喜交游,与倪瓒、顾瑛并称“江南三大名士”。曾为凿吴淞江献策。画山水承李郭(李成、郭熙)派,一如是作。多与黄公望、倪瓒诗画相酬,晚年作品融合董巨(董源、巨然)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孙作,隶书静学斋诗页。孙作(1320-1404后)是孙权四弟孙匡后裔,江阴人。元末避居松江,与陶宗仪、宋濂等交善,以文学名世,著《沧螺集》。其手迹极罕,此诗页为徐绩书斋而作,结体端方,笔力峭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元,温日观,葡萄图卷。温日观是松江人,宋末元初禅僧,以草书法作墨葡萄名世,称“温葡萄”。沈周、文徵明、陈淳、徐渭等皆习之,影响深远。是图率意写就,虽为明代仿本,但可一窥其典型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沈度,隶书节录四留铭页。沈度(1357-1434)是松江人,以擅书入翰林,官至翰林学士。成祖时,凡金版玉册,必命之书,成为明初书坛典范,称“台阁体”(也叫馆阁体)。与弟沈粲并称“云间二沈”,为“松江书派”重要代表,影响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杨维祯,草书录余善和张雨小游仙诗轴。杨维祯(1297-1370)是绍兴人。诗称“铁崖体”,元末江南诗坛领袖。书最工行草,取二王流丽及欧字劲峭,奇崛迈峻。元季寓居松江避乱,召雅集、行文会,诗画酬和,交游及门徒遍布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张远,潇湘八景图卷。张远(14世纪)是松江人。善山水、人物,宗法马远、夏圭。明代何良俊称:“吾松善画者在胜国时莫过曹知白、张远、任仁发。此三人传派最正,可称名家。”本图系其传世孤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沈源,冰嬉图卷。沈源是上海人,清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工山水、界画,擅绘罗汉。“冰嬉”在乾隆朝被称为“国俗”。其奉敕于乾隆十一年(1746)绘制的《冰嬉图》,描绘了八旗兵士在北海冰面上脚穿冰鞋比赛的场景,画面恢弘生动,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第二板块:人文/地区互动,聚焦书画中展现的上海社会人文与其他地区的互动关系。元代末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上海成为文人画创作的中心地带。从元代《淀湖送别图》到明代《曲水园图》,这些作品不但体现了上海的水土变迁,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也反映出明清以来,上海与苏州这两个江南文化重镇共生一体,又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张弼,草书论南北口音页。张弼是奉贤人,善草书,取法张旭、怀素。此页小字今草,夹杂行书,与其常见的狂草风格迥异。内容涉及音韵学,反映了明代中叶南北方语音的演变,对研究上海方言颇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徐光启,行书北耕录残稿之论墨篇页。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明末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家汇因其得名。《北耕录》为其农书手稿之一,作于屯垦天津时期。残帙十开,此两页讨论徽墨、松墨异同,反映了两地造墨流派之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朱稚征等,嘉定诸家书画合册。朱稚征与祖父鹤、父缨并称嘉定竹刻“三朱”。善山水、竹石、驴。图绘云山小景,笔墨淋漓率意,系其画迹孤本。是册尚有“嘉定四先生”之程嘉燧、李流芳、娄坚等诗、书、画迹,反映了此地深厚的人文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李升,淀湖送别图卷。李升是安徽凤阳人,晚年定居上海青浦淀山湖畔,筑有草堂。善写墨竹窠石,与柯九思齐名,兼工平远山水。此图是为高士蔡霞外赴任冲真观所作赠别诗画,亦是所见最早描绘青浦淀山湖的名画,可谓上海版“富春山居图”。

不过淀山湖边上真的有如此连绵起伏的高山么?根据记载,唐宋时,淀山湖里确实有座淀山,宋代之后,因泥沙淤塞等原因,淀山湖的湖面不断缩小,到了元代,淀山已经不在湖水之中。旧时淀山上,亭、台、楼、阁疏朗有致,形成十景,如今的淀山离淀山湖已经有2.2千米,山的海拔也是非常高,高达1280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文嘉,曲水园图卷。文嘉(1499-1582)是文徵明的儿子,苏州人,善书画。图为董其昌族伯董宜阳“黄浦之上别业”曲水园(今闵行古藤园)所作,反映了苏、松两地人文互动,亦是明初以降上海城市人文向黄浦江两岸迁徙的实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沈韶,张子游小像卷。沈韶(1605-1681后)是嘉兴人,侨居上海金山、奉贤一带。与像主张远(字子游)同师曾鲸,以“墨骨”写真,皆为“波臣派”佼佼者。图由华亭沈白题画名。沈韶另有《嘉定三先生像》传世,其对松江肖像画家影响深远,如徐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倪瓒,竹石图轴。倪瓒(1306-1374)是无锡人,元四家之一。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倪瓒避兵松江泖上。在二十八年(1368)还家之际,为友人元晖作此图,系其晚年代表作。图经吴门李应祯收藏,并吴宽跋。此次上博绘画馆、卡地亚特展也有倪瓒作品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杜琼,南村别墅图册。杜琼(1396-1474)是苏州人。元季名士陶宗仪居松江泗泾讲学,隐于南村草堂。其故后数载,杜琼作是图以追念恩师陶氏。册中董其昌首提“吴门画派”之概念,梳理其画史脉络,并指出陶氏系其“岷源”。篇幅所限,就贴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马愈,畿甸观风图卷。马愈是嘉定人,宫廷画家马轼之子。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刑部主事。晚年居苏州,与沈周祖孙三世皆有交往。卷为时任“江南四府”苏松常镇之监察御史王濬而作。笔墨俨整,风格开沈周面目之先,为“吴门画派”先驱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潘恩,行书赠冯子潜六十寿诗页。潘恩(1496-1582),上海人,官至左都御史。潘家是上海大族,子允端为其筑豫园。冯子潜,即冯邃,松江府人。此诗页为贺冯邃寿辰而作,称颂其诗名远播及结社唱和的风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潘允端,玉华堂日记。潘允端(1526-1601),上海人,官至四川右布政史。筑豫园,时与王世贞的弇园并称“东南名园冠”。玉华堂为豫园宴客要所。日记共八册,稿本,记1586至1601年间燕居生活。其中不乏收蓄法书名画事,亦可一窥明后期江南社会风貌及士绅阶层的地区人文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一鹄,金山人,工诗画。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云南推官,有善政。图系康熙元年(1662)谪归途经镇江时,为同年王士禛所作。其山水既有如是图之松江派面貌,亦有浙派风格作品传世。场地所限,没有全部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张琦、项圣谟,尚友图轴。张琦和项圣谟都是嘉兴人,项圣谟是大收藏夹项元汴的孙子,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张琦是曾鲸弟子,擅长肖像。此图由张琦画像,项圣谟补景并题。绘晚明画坛领袖董其昌(红衣老者)与翰墨之交陈继儒、李日华、鲁得之、释智舷和项本人,系1652年项氏回忆曾与五老同游艺林情景而作,反映了松江与嘉兴等地的艺术人文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董其昌(1555-1636)是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是中国书画史上最重要的名家之一,也是松江画派的领军人。他将山水画分为南北两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正脉。作画师古人而自出机抒,此册如是。图作于一六二〇年秋,时董氏舟行苏州、镇江一带。八幅画已经全部贴出。

第三板块:鉴藏/艺术影响,从书画鉴赏角度展示上海书画的继承与创新。中国书画讲究师承,对先人的学习,对书画作品的鉴赏,是传统书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此将上海书画鉴藏分为4个主要阶段,即“肇兴”(元末明初)、“四分天下”(明代中叶)、“高峰”(明末清初)及“半壁江山”(清末民初)。同时展示包括上海历代书画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其他地区艺术活动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赵孟頫,行书止斋记卷。赵孟頫(1254-1322)是湖州人,宋太祖的第十一代孙,真正的赵家人,也是元代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是卷大字行楷,刚健流逸,为其晚年书风转变之初的典型。卷为止斋主人书,撰文者段从周。清初经金山(今属上海)人王鸿绪(1645-1723)收藏,后归上海徐紫珊。此次书法馆、绘画馆也有赵孟頫作品展出。

此处漏拍一幅元杨维祯、王逢、钱惟善等,题南宋赵葵杜甫诗意图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张孝祥,行书泾川帖页。张孝祥(1132-1169)是安徽和县人。状元及第,善诗文、书法,尤工词,为豪放派词人。本札系华亭何良俊旧珍。何氏富藏书画,其以“行家画、利家画”为线索的画史观,于晚明“南北宗”画论形成之际,可谓具先声夺人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陆深,行书收藏书画稿本册。陆深(1477-1544),浦东陆家嘴人。是册残本,记录其于三个月内收蓄法书名画89件之事。明中叶上海地区的鉴藏活动,主要围绕“顾陆张何”为代表的望族展开,其收藏版图,较元末扩展至黄浦江两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文从简,临宋人人马图卷。文从简(1574-1648)是文徵明曾孙,文嘉之孙。善山水、花鸟、人马,能传家法,风格简淡。卷后另纸行书录颜延之《赭白马赋》。图经金望乔、吴湖帆、钱镜塘三位沪上鉴藏家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叶欣,山水图册。叶欣是上海人。活跃于清顺治、康熙年间,流寓金陵,为“金陵八家”之一。其山水以工细幽淡见称,丰富了金陵画坛之面貌。此册多绘春夏之景,意境澹远清逸。册经沪上实业家王秋湄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 (传)安格尔(法国) 素描人物画稿页。这个板块最特别的展品是这幅传为法国新古典主义名家安格尔的素描画稿。图由徐悲鸿等鉴为真迹。正面“àRome”,应为受安格尔影响的十九世纪法国画家所署。背面“Ingres àRome”,应系画商所添。该作是中国近现代鉴藏家试图收藏欧洲大师原作的早期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板块:潮头/海上风华,展示清末以来的近现代上海书画。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以上海为中心的海上画派迅速崛起,此后二十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的洋画运动,再到三、四十年代蓬勃发展的革命美术、抗战美术,上海美术始终在全国美术界起着引领的作用。美术的发展,也折射出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这部分有个海派书房布景,对应开头的文人书房,里面的钢琴也可以弹奏。

清,任熊,范湖草堂图卷。任熊(1823-1857),萧山人。自幼习画,寓居苏州、上海鬻画为生。为上海画派“海上四任”“沪上三熊”之一。图绘晚清著名词人、画家周闲的别业,近三年绘成,构图饱满,笔墨细密,色彩热烈,既写实又富于装饰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李叔同,楷书勇猛精进页。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避祸上海。曾留学日本。其于文艺造诣颇深,书法尤是。此页笔力劲健,书风凝重,是1918年冬为夏丐尊作。李氏于此年秋在杭州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顾炳鑫,版画阿Q正传插图。顾炳鑫(1923-2001)是宝山顾村人。擅长漫画、版画、连环画。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此作共八张,上海博物馆藏其四,1959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图以高超的造型艺术描绘出鲁迅笔下的经典形象,为其套色木刻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泰戈尔(印度)赠徐志摩夫妇山水并陆小曼题合页。泰戈尔(1861-1941)于1924年、1929年3月和9月三次到访上海,与徐志摩、陆小曼夫妇结下了深厚友谊。此图简绘一小山,是泰戈尔在两人家中初次试用毛笔时所作,并赠其留念。陆小曼题称“一九二七年”到访,应误。泰戈尔晚年热衷绘画,他的亲戚里有几位是印度近代重要的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任颐、胡远,高邕之小像轴。任颐(1840-1895)就是任伯年,萧山人。工人物、花鸟,“海派四家”“海上四任”之一。胡远(1823-1886),字公寿,松江人。善山水、花卉,为海派先驱。高邕之(1850-1921),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是图由任颐绘像,胡远补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吴昌硕,桃实图轴。吴昌硕(1844-1927),安吉人,寓居上海。善书画,精篆刻。为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海派四家”之一。桃实图是其常画的题材。他以金石篆籀笔法入大写意花卉,苍茫雄浑,开花鸟画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张隆基,女配电工。张隆基(1929-2007),绍兴嵊州人,历任上海美专等校教师、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家,也是油画理论家。图绘一青年女工忘我工作的场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和投身祖国生产建设的热情。此画作于1959年,并参加了该年全国美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林风眠,持镜仕女图。林风眠(1900-1991)是广东梅县人。上海黄浦江码头是他留学法国的起讫地。曾任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院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等,居沪二十七年。一生致力于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此作即为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颜文樑,黄浦江夜航图。颜文樑(1893-1988)是苏州人。早年在上海学油画,后留学法国,是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创办人之一和校长。此图在写实基础上加入印象派光影表现技法,描绘了鳞云皓月的黄浦江夜色。该作为油画,但仍以中国画方式落款并铃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 ,陈抱一,自画像。陈抱一(1893-1945),原籍广东,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于布景画传习所习画,后赴日留学,归沪后在上海艺专等校教授油画。此像作于画家晚年,即1943年,其中可见印象派和新写实主义的影响,笔触自然,色彩明快,风格典雅优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徐悲鸿,康有为像。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留法前于上海拜康有为为师。此画作于1926 年自巴黎返沪探亲时。期间应康氏邀请赴文艺界宴会,出示己作,康氏评其画“独步中国,无与为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张大千,荷花图轴。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图作于1947年春,张氏业已自敦煌临摹归来,从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汲取养分,画风为之一变。此图以勾填法绘成,泥金绢地衬托朱荷绿叶,富丽堂皇,是他中年法古变今之作。同年夏,将其赠予亦擅画荷的沪上鉴藏家吴湖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黄宾虹,山水图轴。黄宾虹(1865-1955)生于浙江金华,祖籍安徽歙县,寓沪二十八年,曾任教于上海美专等校。作画在精研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开辟创新。此图当为黄氏于故宫博物院鉴画期间受宋元名画启发而作,浑厚华滋,属“黑宾虹”风格之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潘天寿,烟雨两部图轴。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曾在上海美专等校任教,后任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院长。画得吴昌硕赏识及指授,在接续大写意传统的基础上变革中国画。图为指画,巨石方硬,蟾蜍灵动,构图新奇,具现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关良,鲁智深图轴。关良(1900-1986),广州人,寓居上海。赴日习油画,归国任教于上海美专等校。后转绘水墨戏曲人物,别开生面。画家题写郭沫若为其《鲁智深醉打山门图》题句,与画面相映成趣。上款“甦平”为张苏平(1913-198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陈逸飞,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后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任油画组负责人。此画是1972年为上海鲁迅纪念馆而作,画题出自鲁迅《二心集》序言,描绘了鲁迅学习经典理论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象征文人画的明清书房到融合西方建筑的石库门布景,海上书画馆的观展到此结束。此处的石库门受到一大会址形制影响,也象征着上海的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