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1907—1989
江苏省徐州人,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可染13岁从乡贤钱食芝学中国画,1929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师从林风眠、克罗多专攻西画。1931年以后,李可染以满腔热忱投入爱国救亡运动。他于1938年加入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先后在武汉、长沙、重庆等地绘制大量抗日救亡宣传画。
1941年起,李可染本着“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的宏愿,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抗战胜利后,李可染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由此而深入中国书画艺术之堂奥。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万里写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将中国画艺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李可染的艺术创作在60年代以后进入了高峰,作品气象沉雄博大,韵致幽深,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他的艺术理念、艺术成就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声誉。李可染不愧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史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
李可染:自然是无限的,是永远探索不尽的。传统与大自然比是微乎其微的。不学传统是愚昧,学习传统,不去学习大自然和社会,那也是最蠢的。
李可染《颐和园写生》
纸本设色 34.5cmx49cm 1954年
释文:颐和园仁寿门,一九五四可染写生。
铃印:老李(朱文) 可染(朱文)
颐和园的仁寿门,因殿得名,入口处立有一块巨石屏障,从门外并不能看到院内全景,该石连座高达5米,宽约2米,形似寿星故得名寿星石。这幅写生描绘的正是游客们驻足观赏奇石的场景。
画面构图上,李可染给予了寿星石巧妙的位置,并没有把主角放在画面正中,靠右一些,留出了仁寿门的位置,行人出入间使人感到整体画面的平衡与开阔。两旁的古树,顶天立地,拉开了空间的远近,勾画出了殿内静谧古朴的意境。
这幅画作于1954年,这一年是李可染开始写生的第一年。他留意写生时所见到的一切,如阳光折射在树石上的痕迹,并将其画下来,向观众展现其静观自然收获到的一份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