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其昌《临万岁通天帖》纸本 卷 23x229.4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徵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文: (第一则)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第二则)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第三则)得柏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答。范武骑。(第四则)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小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第五则)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第六则)一日无申秖。属雨气方昬。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唐摹万岁通天帖。王右军。王慈。王志书。其昌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