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车轮正式驶入12月,2024年的进度条,已经完成了91.67%,眼下只剩最后1个月时间。
年末将至之际,是检验一年来努力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总结都被列上议事日程。
作为中国最强省——广东,最近很忙,因为还在为完成年度KPI全速奔跑!
南粤的一举一动向来备受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23年GDP取得13.56万亿佳绩后,舆论普遍对广东2024年期待值提升至14万亿新高点。
然而,近年来,受全球经济普遍下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热点地域冲突紧张等因素影响,对外依赖性较强的广东发展势头面临巨大挑战,被身后的主要兄弟省份越追越近,可谓紧迫感十足。
那么,如何实现突围?成为摆在广东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面对困境,敢为天下先的广东,毅然决然承担起为中国高质量前行探路的重任,不畏艰险,以罕见魄力换赛道、补短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含金量,同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差距,打造新质经济增长模式,为2024年GDP突破14万亿全力冲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东宛如破浪前行的巨轮,在经济海洋中扬帆猛进,镌刻下浓墨重彩的发展轨迹。1978年,广东GDP总量仅为185.85 亿元,仅列全国第5名。
彼时的广东,虽坐拥沿海区位优势,却也受困于薄弱的工业基础、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传统农业仍停留在依靠畜力耕作阶段,缺乏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而工业多以劳动密集型的 “三来一补” 初级加工业为主,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底端位置。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激昂号角吹响,广东凭借先行先试的政策东风、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及勤劳肯干的拼搏精神,开启了一路狂飙征程。到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增长4.8%,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GDP总量为99939亿元,逼近10万亿,占全国GDP的10.5%,继续稳居全国第一。进入四季度GDP占比更高,贡献值更大,再加上近期迅猛推出各项刺激措施,广东2024年GDP有望一举突破14万亿元,再历史创新高!
四十多年间实现了惊人飞跃,GDP增长约753倍,长期稳坐全国经济总量头把交椅,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最耀眼的明珠。
在产业领域,广东早已摆脱昔日 “三来一补” 初级加工的旧貌,成功实现华丽转身,构筑起多元且高端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翻开广东最新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行业增长面超七成。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万亿元,同比增长4.7%。
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其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主要产品产量增幅在15%以上。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4.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
从科技前沿到传统实业、从能源加工到供应保障,多元发力、协同共进,夯实广东经济可持续增长根基,彰显产业结构韧性与活力,也为未来向更高层次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筑牢 “基本盘”。
关键在于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11.6%,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2个、6.9个百分点。
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4.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6.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8%。
在科技研发、人才集聚、资本投入、政策扶持多因素共振下,新动能产业正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重塑广东乃至全国工业竞争力,为迈向制造强国注入澎湃动力,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支柱。
与此同时,智能、环保、数字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8.7%、104.4%、34.0%。
在智能、环保、数字产品领域正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广东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产业优势、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产业生态,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迈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工业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船小好调头,船大难改道!
任何经济大省,想要更换赛道,难度系数堪称天花板级别!毕竟,涉及产业政策、地方税收、投资股东、供应链条、就业岗位等诸多利益方,稍有不慎,可能会沦落至全盘皆输的下场。
但即便如此,作为中国最强省最重要的担当,广东以一往无前的无畏魄力,肩负着在错综复杂形势下探索重任,为其他省市继续前行提供榜样作用。
广东房地产市场素来是中国楼市重镇,本轮深度调整受到重创。无独有偶,传统燃油车更是在与新能源车较量中败下阵来。因此,广东房地产、燃油车两大主要支柱产业都备受煎熬,一度导致广东经济增长缓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广东全面开启转型升级。
从2024年前三季度多项数据来看,广东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由“房地产+燃油车”向“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赛道切换过程中,广东省正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和竞争优势,为全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这也彰显了广东省在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
虽然广东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经济大省,GDP长期遥遥领先,但同时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严重问题。
因此,除了换赛道,广东还在努力补短板!通过珠三角雄厚经济实力,带动粤东西北协同发展。
网络上老生常谈的话题是:珠三角经济特别发达,而粤东西北则相对落后,两者差异巨大。
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81.4%,而粤东、粤西、粤北12市拥有广东近70%的面积、近五成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却不足全省的两成。
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GDP数据与2023年末常住人口数据显示,广东虽然经济总量长期雄踞全国第一,但最新人均GDP数据仅排名全国第七,与内蒙古、重庆、湖北处于同一梯队水平,主要原因就是粤东西北数据偏低,导致整体数据被拖累。
单纯从数据看,粤东西北12市人均GDP,不仅低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9市水平,甚至还远低于全国人均GDP,显然与广东经济第一省的地位严重不符。
广东经济“量”的增长已到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加上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重,经济发展继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难度更大。
由此可见,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协调,是制约广东发展最大短板。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广东已意识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差异,为了缩小省内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距离,正在全力开展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举措。
广东致力于通过构建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促进全省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这一战略旨在增强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提升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内生发展动力。
将产业有序转移作为重要举措,推动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通过加强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粤东西北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
增加对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支持,改善当地的发展条件。
例如,投资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提高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与此同时,作为帮扶的代表性活动,网络赋能、网红助力等创新形式全力推进,重点结合粤东西北当地特色产业,借助流量经济强大动能,以新质技术开启共同致富新模式。
2024年11月27日,广东省召开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团结引领广大正能量网络名人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
2024年11月28日,网络强村 • 百千万网红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在梅州兴宁市隆重启动。
活动旨在通过正能量网络名人、带货主播、主流媒体、商业平台等各种资源,聚合优质流量传播矩阵,为广东乡村特色产品提供助力,让更多人了解、认可南粤农业成就,为广东新质农业发展赋能!
现场汇集粤东、粤西、粤北各地粮油、水产品、山珍、茶叶、水果等本地“好物”,以集中展示推介方式,结合带货主播,带动乡村产品走向世界,用全新方式不断推广,提升文化内涵,借助数字经济,帮助农业发展开拓增量销售渠道。
同时,为新农人回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实施“粤式新农人”直播技能培训活动,号召有志青年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事实上,广东不仅是中国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
广东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全国重要的蔬菜、水果、花卉、水产、预制菜等相关农产品生产基地。
蔬果花卉堪称财富密码,菜心、沙田柚、荔枝、蝴蝶兰等田间地头农产品,上市季引发市场抢购潮,依托保鲜冷链、深加工等延伸产业链,实现价值倍增。
水产业依托漫长海岸线与优质内陆水域天然渔场,虾蟹鱼贝多元产出,通过现代化养殖技术革新、加工贸易升级,渔业经济规模连年攀升。
更有盐焗鸡、牛肉丸、卤鹅等特色美食背后的禽类、畜类养殖及食品加工产业,以独特风味、标准化工艺,嵌入餐饮消费大市场,贡献不菲产值。
助推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雄踞全国第四,可以说广东农业综合实力雄厚。
11月28-29日,笔者随“粤见美丽乡村”网络强村行主题采风活动,走进梅州兴宁北塘村、河源龙川四都镇,现场体验广东推动粤东西北经济协调发展带来的丰硕实践成果。
笔者率先来到梅州兴宁,这里是广东重要的肉鸽产地和集散地。
拥有雄厚的养殖肉鸽产业基础,肉鸽年出栏量高达5750万只,占梅州总量的68%,占全省总量的15%,带动粤闽赣周边市县肉鸽上下游产业发展。
位于梅州兴宁的金绿集团,堪称广东真正的带头大“鸽”,因为其拥有全省最大的肉鸽预制菜加工基地。金绿每年出栏肉鸽700多羽,年加工肉鸽1500万只,拥有全自动化肉鸽生产线。
金绿与盒马、朴朴、钱大妈等商超平台合作,借助其庞大的线下门店网络与线上流量入口,能快速触达终端消费者,拓宽市场覆盖半径,契合当下生鲜快消的消费节奏与需求。
携手广州酒家、大鸽饭、点都德这类餐饮名企,让肉鸽作为特色食材融入粤菜餐饮体系,借餐饮品牌的口碑与客流,提升产品知名度与美誉度。
金绿还开发了不少自有品牌产品,比如盐焗鸽、酱香鸽、香辣鸽、咸水鸽、脆皮鸽等预制品,还有虫草花鸽汤、花胶红枣鸽汤、人参茯苓鸽汤等自热汤品,产品丰富、食用便捷。
作为农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金绿与当地村镇深度合作。通过创新 “政企银村” 共建养殖小区发展模式,推动了兴宁鸽特色农产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实现兴宁鸽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亿元,先后与23个村签订了帮扶协议,惠及众多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据金绿集团工作人员透露:北塘村投资281.5万资金投入到与金绿集团合作的乳鸽养殖基地,双方共享兴宁鸽产业发展红利。
北塘村位于梅州兴宁叶塘镇东部,是兴宁市“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叶塘示范区建设和核心区,入选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目前,北塘村大力发展农业,建有220多亩的百果园,种有泰国晒柚、葡萄、树葡萄、百香果等多种水果,预计丰产期每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200万元。
前文提到的北塘村积极引入梅州金绿畜禽养殖基地,充分发挥土地、人力、饲料等多方面综合成本优势,大力支持发展肉鸽养殖,成功解决村里就业问题,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创造收益。
笔者还来到河源市,走访了为保障香港供水而大力保护环境的龙川四都镇。
河源,顾名思义,在地理学中,通常指的是河流的源头,指河流最初形成的地方,通常是地下水涌出地面或小溪流开始汇集的地方。在中国,以河源命名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因东江重要源头而得名。
河源市凭借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闻名,辖区内的东江是香港用水主要供应地。早在1965年起,东江水就输送到香港,目前香港约七至八成的水是广东安排输入的东江水。
长期以来,河源市为了保护东江水质,放弃了不少可能带来污染的工业项目,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
河源市的这些努力确保了东江水的水质,为粤港地区提供了安全的优质水源,特别是对香港的供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参观的四都镇位于河源龙川县西南部,东江河畔,始建于宋朝(1098年),迄今已经一千多年历史。自古以种植水稻、花生、黄豆、茶油、柿子为主,有“油茶之乡”“柿都”“柿子之乡”之称。
龙川县融合创展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龙川县四都镇的“强村公司”,以文旅项目为依托,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开创以点带面整镇景区化运营收益的新模式。
对龙川县 “东江水韵” 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运营,包括星空营地、红松茸菌种植基地、航空水稻种植基地、四都驿站花园民宿等,填补龙川在乡村风貌资源运营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生态与经济共赢模式。
同时,承接镇府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工程,承办“四都古树茶油”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协办农村电商共享直播间产业联盟工作。
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党建赋能引领、资源利用高效、强村富民提质、公司运营规范”新做法,被广东省委深改委收录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四都镇正在建设中东江湿地公园(即星空营地),占地面积122亩,距龙川县城11公里,紧邻东江及X174县道,距离龙川西站(赣深高铁)约19公里,车程30分钟可达。
东江湿地公园现场正紧锣密鼓推进大草坪、露营基地、亲水江岸、植物栽培等工作,拓展民宿、餐饮,规划有亲子乐园、花园、萌宠园,后续还会举办山水灯光节、民谣音乐节等文娱活动,预计12月底完工。
诚然,广东受地形地势影响,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曾出现经济差异较大的状况。而今,广东正在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珠三角赋能粤东西北共同发展,从而带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
同时,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无限,搭建平台,提供契机,让乡村真正享受互联网红利。
有理由相信,经过切换赛道、弥补短板,让产业持续升级、使粤东西北均衡发展。
正是这份魄力、这份担当,广东GDP再次腾飞不是梦,特别是2024年全力冲刺14万亿,更是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提供相关市场资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股市、楼市均具有不确定性,请网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财产损失。
影响力智库
@影响力智库 ,主要覆盖城市发展、产业升级、金融财经、地产楼市、家居物业、隐形冠军、楼宇经济、新质锐企、低碳环保、人工智能、数字转型、乡村振兴、养生养老、体育健康、文化产业、旅行美食、生活方式、军事航天等诸多领域,重点发布各种重磅政策、规划方案、高层会议等热门事件分析解读文章,欢迎各位粉丝关注,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