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光葫芦雕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祥、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光蛋雕代表性传承人吕会林来到世纪幼儿园(南区),为这里的孩子们送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艺术课。课堂上,他们通过展示精湛的葫芦雕刻、蛋雕技艺,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进行创作,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近期,我们师生共同体验了一场主题为‘哇·葫芦’的文化活动,邀请两位葫芦雕刻、蛋雕的非遗传承人走进班里,通过讲解葫芦雕刻和蛋雕的历史演变、文化知识、制作过程等内容,让孩子们对葫芦雕刻、蛋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世纪幼儿园(南区)老师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葫芦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它与‘福禄’读音相近,是富贵的象征;葫芦多籽,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李祥向孩子们介绍说,寿光葫芦雕刻历史悠久,有资料显示,自明清葫芦艺人雕刻烫画开始,相对单一的雕刻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雕、刺、镂、刻等多种工艺。李祥的作品主要围绕“年年有鱼”、“紫气东来”、牡丹、荷花等具有传统吉祥寓意的主题,工艺涵盖镂雕、墨刻、浮雕、彩绘、烙画等数十种。为了让葫芦雕刻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他还创作了一批更接地气、更具实用性的带有寿光元素的作品。2021年,寿光葫芦雕刻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更多像李祥一样从事葫芦雕刻的传承人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从业信心。

“蛋雕艺术是一种融合了绘画雕刻精髓的工艺,它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为主,能在蛋壳上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吕会林介绍说,蛋雕作品能否完美呈现,前期的选料十分关键。选择的蛋壳外形匀称,表面有光泽,颜色再偏深一些,雕出来的作品就会更有层次感。如今,蛋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学习和传承这种小众又充满魅力的手艺。而他们也通过“蛋雕艺术进校区(社区)”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广大青少年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不断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及传承自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弘扬发展再上台阶。”世纪幼儿园(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