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到底有多么悲壮?
1934年10月,8万多人的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次年10月到达陕北,约余7000人。
1935年5月,共有10万兵力的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西进,1936年10月,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四方面军,不足4万人。
损失最小的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8万人(加上后来新加入的红九军团)从湖南桑梓出发,1936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还保存了1.1万人。
唯一没有减员的是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的红25 军。1934年11月16日,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到陕北时,部队增加了800多人。
25000里,平均每1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倒下,而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两年时间里,十万余人以各种姿态告别了那个世界,葬身千里之外。
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仅江西兴国籍就有12038名,相当于每一公里的长征路上,都有一名兴国儿女化作的生命路标。这种不惧牺牲、前赴后继的气势何其悲壮。
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23179个烈士的名字
长征到底有多么艰苦?
我们且不去说过草地、翻雪山,不去说敌人前追后堵、四面围剿。来看看,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在全军干部大会上算的一笔账。
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跨越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从瑞金算起,12个月零2天,共367天,战斗不超过35天,休息不超过65天,行军约267天,每天要走93里路。
93里!拿我们今天的数据来对比,这支吃不饱、穿不暖,时时刻刻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死亡威胁的“精神之军”每天都有一场比“全马”还要遥远的征程在等着他们。
1935年5月29日,强渡大渡河时,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120公里,创造了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罕见纪录。
120公里!按照现在正常成年人每小时4.5公里的步行速度,一分钟不停,得27小时才能完成。或者说,让一个人24小时内去跑三个“全马”。无法想象!长征有多么艰苦,所以,很多红军战士是累死、饿死、冻死、病死的。
回忆长征,时任红十一团政治委员、后为开国上将的王平几十年后多次说过一件悲痛的事——
大部队过了草地后,一个营的部队失去了联系,彭老总立即让王平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快走到班佑河时,远远看到河边有一群红军战士坐在地下。
“总算是找到了!”当时他十分兴奋,就边向河边奔跑边呼喊。但无论他怎么喊,没有一点回声,也不见一个人有任何举动。王平心头一冷,不好!肯定出事了!他们加速冲向河边,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
红11团2营700多名红军战士背靠背,都没有了生命体征。他们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全都牺牲了。每次回忆,王平将军都会哭着说——
那天太安静了,没有鸟飞,也没有鸟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15、6岁的孩子呀!
长征到底有多么震撼心灵?
25000里路上,哪怕前路再艰辛,他们心中的信仰之光一直都在闪亮,还能唱着歌往前走;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相信一定能够找到光明之路。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贺子珍在瑞金含着眼泪把自己与毛泽东仅2岁的儿子小毛(毛岸红)交给留在根据地,义无反顾地踏上长征路,从此无儿子音讯;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出生才20天,母亲蹇先任背着她跟着大部队出发,到陕北时又黄又瘦,像只蜷缩的猫,让人心疼;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出生在阿坝地区藏民羊圈……
开国少将李中权全家追随红军一路长征,1937年春节延安宝塔山下的相聚,9口人只剩下兄妹4人,年龄最大的他22岁,四弟李中柏18岁,五弟李中衡15岁,幺妹李中秋年仅9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红34师作为后卫师,担任断后任务,掩护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2大纵队突破重围。湘江战役中,这支绝命后卫师6000将士几乎全部阵亡,鲜血染红了江面。师长陈树湘重伤昏迷被捕,在被敌军抬往县城的路上,绞肠自绝,年仅29 岁的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长征到底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我们都知道长征最终达到陕北这个目的地,可有多少人知道从长征开始,整个长征的过程就不知道往哪儿撤,因为没地方可以去。
事实上,最后到达陕北,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不断摆脱敌人,不断消灭敌人,不断改变原定的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党史博采等权威平台记载: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关于目的地的问题先后至少更改六次。看看当时《红星报》记载——
一是湘西——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1934年11月25日,《红星》报在《以坚决勇敢的战斗,消灭当前的敌人》的社论中指出红军“推动了赣西湘南千里地区中广大群众的斗争”。
二是遵义——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新苏区。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在《用我们的铁拳消灭蒋介石主力,争取反攻的全部胜利!》的社论中写道“彻底粉碎五次‘围剿’建立川黔新苏区根据地”。
三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边界。1935年2月10日,《红星》报发表了《为创造云贵川边新苏区而斗争》的社论指出:“我们赤化的目标是在云贵川边。”
四是贵州北部。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在《准备继续作战,消灭周纵队和四川军阀》的社论中传达了建立黔北新苏区的决定。
五是川西北。1935年5月22日《红星》报发表《迅速渡过大渡河,创造川西北新苏区》的社论,传达了抢渡大渡河,创造川西北新苏区的战略决策。
六是四川陕西甘肃三省。1935年7月10日,《红星》报在《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的社论中指出:“我们现在是下定决心,创造川陕甘新苏区。”
25000里路上,红军千折百回,但不管路线和目的地怎样改,这支军队的魂一直都在,这群人的精气神一直都在,他们最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合适的落脚点,完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500里路上,仅中央红军共就打了600余次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
他们用史无前例的决心和勇气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写就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怎么去学、去用?不在嘴上,不在纸上,而是在心中,只有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不灭,每一个岗位上的人才知道不该干什么、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我们才能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