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皖南事变是新四军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一战中新四军军部团灭,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皆遇难。
1941年1月底,在中央的命令下重建新四军,以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进行全军整编和战斗。
但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选择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呢?
要知道当时的新四军论职位,在军长副军长政治部主任先后被扣押或遇难后,张云逸这个参谋长应该是接任者才对。
为何新四军参谋长兼支队司令员的张云逸无法入选?反而陈毅成为了新四军军长呢?
02
首先我们要知道选叶挺和选陈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了,如果还是选叶挺的情况或许反而张云逸会入选。
新四军成立之初,当时南方各省游击队实力弱小,加上位处国民党统治区,我党控制乏力。
因此在新四军成立的军长选择上受到了国共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我党想要让新四军独立,而国民党自然想要让新四军受他们管辖。
于是最终双方妥协,选择了一个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的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叶挺是北伐名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总指挥之一,按理来说是我军的元老人物才对。
但是后来因为立三、王明的一些原因,最终叶挺选择了退出共产党,在国外流亡学习。
因此叶挺并不算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看来这样的叶挺如果当军长,完全可以将新四军拉到自己麾下。
叶挺是一个中立的双方博弈的选择,但是皖南事变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了。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决定让新四军彻底脱离国民党控制,其实名义上新四军已经不再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了。
这个时候选择新四军的军长就完全是我军自己的事情,既然是我军自己的事情,那么要考虑的问题就很简单。
两个问题,一个是党性问题,一个是军内的稳定性问题。在这两点上陈毅胜出了。
03
首先我们说党性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张云逸党性不过关,而是相比较来说陈毅更适合。
陈毅参加过南昌起义,是三河坝分兵后的南昌起义余部,还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
当初在井冈山上毛主席和朱德一个是党代表,一个是军长,陈毅就是政治部主任。
张云逸的资历虽然也不差,百色起义领导者,红七军的军长创立者,但是相比较来说和中央的距离远了一点,
更关键的是,新四军成立之初除了军队上的司令、副司令、参谋长这一套职务之外,还成立了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
这个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党中央的代表,新四军党委会,这其中项英是书记,陈毅是副书记。
而这也就是陈毅最终成功上位的主要原因。
我党我军一贯以来的传统就是党指挥枪,虽然在军队中张云逸是三号位,但是在党委中陈毅才是二号位。
为什么是二号位呢?因为除了项英,叶挺根本没有位置,叶挺三次出走正是因为项英对他的排挤。
在皖南事变前虽然叶挺是名义上的军长,但是军中大权基本都掌握在书记项英手中。
如果叶挺被扣押,项英被害,党中央从加强对新四军的控制这一项来说,副书记陈毅就是最好的选择。
04
除了党内这一块,另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陈毅是南方红军的代表。
新四军本就是南方八省红军组建而成,虽然后续调派了不少八路军和八路军将领加入,但是本质上还是南方各省游击队。
在这一点上就注定张云逸就无法取代陈毅的地位。
张云逸固然资历老,当初南方各省游击队下山整编为新四军,张云逸就是中央派过来的代表。
但是本质上来说张云逸并未参加南方各省游击队,没有参与过留守红军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
南方各省游击队因为长期远离中央,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贸然让一个外人来领导有可能会发生矛盾。
陈毅则不同,他本身就是南方各省游击队和留守红军的代表,与项英一样是南方各省游击队的领军人物,威望很高。
在这个新四军重建的关键时刻,让一个心向中央的留守红军老人来领导新四军无疑更加合适。
因此最终中央选择了陈毅担任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
这三人的组合让新四军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了重建。